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三重逻辑

时间:2024-05-07

赵玥 潘乾

摘要: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在灵魂。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含有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是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切合思想政治学科属性与着眼高中生道德品质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主题教学、创新评价体系、加强公共参与,从知识基础、教学效果、能力养成三重向度解决高中生信、懂、用的实际问题,提升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活动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 新时代 核心素养

新时代新形势下,将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融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核心就是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将“政治认同”列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中国标志”。高中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增强,价值观尚未成熟,情绪冲动,极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亟须牢固培育其政治认同素养,坚定政治立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引导高中生以思想政治学科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分析和看待问题,将政治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高中生政治认同的核心要义

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重要前提是厘清政治认同的核心要义。“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高中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就要从执政党认同、纲领认同、价值观认同着手。

1.执政党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认同党的领导是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题中首要之义。培育高中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要从纵向为其梳理党的伟大成绩。历史告诉我们,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飞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实告诉我们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必须坚持的。如今,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稳定协同发展,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成果,获得感不断增强。未来,中国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胜利走向新的更伟大的胜利,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不动摇,坚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才能实现中国梦。思想政治课以历史的迁移过程培育高中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的认同并认同执政党的唯一性。

2.纲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指明了中国未来的前进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政治认同的本质就是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产物,其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有力回击了“历史终结论”,树立了东方文明范式,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培育高中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遵循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逻辑顺序。道路问题是关乎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认同道路并坚定奋斗信念后,高中生结合生活中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切身体验,进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力量是巨大的,这一理论科学回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各类问题,能够廓清高中生的思想迷雾,不被异质文化腐蚀。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独立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联系全世界中华儿女的亲缘纽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拥有不屈的民族精神和源源不断的拼搏动力。

3.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凝心聚力的重要工程。思想政治课要引导高中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身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完备,将国家、社会、个人三重维度的价值目标融合,为人民提供精神滋养。国家建设目标是人民的信仰与希望,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公平正义的人文环境能够激发人民的创造性,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公民自身切实培育品格,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将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奋斗目标。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迭代发展,异质价值观流人我国。高中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准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国家观,增强价值判断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与话语权,从而认同中国价值与中国力量。

二、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价值旨归

明确政治认同的价值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更能让高中生坚定政治立场,将才华彰显于社会主义事业中。政治認同素养培育契合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融合思想政治学科的要求,满足高中生道德品质可持续发展需求。

1.契合立德树人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教学工作总的方向与根本指针,回答了教育“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新时代条件下,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指针。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方针决定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提出,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奠定了“德育为先”的教育基调。十八大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九大报告又提出发展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立德树人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纵观我国各历史阶段的宏观教育方针,都始终贯穿“德育为先”这一精神理念。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家长足发展与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中生是祖国的生力军,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使学生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2.符合思想政治学科本质

从教学的目的性来看,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有所区别。数学等自然科学的教育任务是带领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挖掘本质,得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学生“不会”的能力问题。历史等社会科学的教育任务是传导知识,解决学生“不懂”的认知问题。思想政治学科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育任务是教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学生不仅有“不会”“不懂”的浅层问题,更存在“不信”的深层问题。情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催化剂,教师引领学生的政治情感能够打造高效课堂,增强教学实效,实现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传授政治知识的基础上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思维、态度与情感,使学生实现由“政治认知”到“政治认同”的飞跃。

3.切合学生道德长远发展

培育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提升学生当前思想道德水平的需要,也是为终身道德水平奠定基础。新时代条件下,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凸显。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向成人過渡的半成熟时期,个体政治感知日渐增强,开始用既有经验和零散的政治知识分析和看待政治问题,这种自发的判断容易陷入片面化的境地。同时,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高中生的思想意识,西方意识形态、不良社会思潮、嘈杂的网络信息与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相悖,高中生接触到此类信息不能实现道德自洽,严重者会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持否定态度。高中阶段的道德品质教育对人的终身道德观念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要遵循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对其进行思想引领,使学生在面临道德选择时自主廓清异质文化的困扰,坚守社会主义的方向与立场。

三、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进路

高中思想政治课应按照知、信、行的展开逻辑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开展主题教学,创新评价体系,加强公共参与,使高中生切实做到“懂”政治知识,“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政治学科的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

1.开展主题教学夯实知识基础

政治认知是政治认同的前提和基础,政治认同建立在深厚政治知识基础上才能稳固。课堂教学是政治认同素养生成的主要载体。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摆脱教材的桎梏,将指向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主题的相关课程进行整合讲解,达到拓展学生知识深度的目的。学生以主题为轴线串联相关知识,垂直深耕,构建严密的政治知识体系。以政治认同素养培育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不必拘泥于教材原有的顺序,譬如,在讲解“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与核心”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将第一课《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与第五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相联系,学生已经把握课程主题,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我国的国体与政体并掌握二者区别与联系。同时,教师通过纵向与横向二维视域对主题进行多角度解析。纵向上梳理我国国体与政体建立的艰辛过程;横向上对比不同国家的国体与政体,凸显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目标是为人民谋福祉。最后升华课程主题,激发高中生真挚的爱国情、爱党情,达到政治认同的教学目的。

2.创新评价体系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起到指导作用,教师会根据获得的反馈结果调整教学计划与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因此,深入考察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形成状况就要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首先要构建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既往的教育评价将学业成绩作为核心评价标准,认为学业成绩与政治认同程度呈正相关。实际上,政治知识掌握程度的单一评价指标不能全面检测出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围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确立的教学标准在测试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突出社会参与的能力立意与社会主义价值导向,深入挖掘内隐因素与外显因素。而后,关注形成性评价。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过程是长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跟踪观察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阶段发展情况,不断辅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思维。最后,扩大评价主体范畴。采取本人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涵涉学生人际交往的差序格局,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3.加强公共参与促进能力养成

能力“输出”是知识“输入”的目标,公共参与能力培育是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最终指向。“人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翻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在实践中培育才能满足高中生的现实需求。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学过程须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师须着力改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实际参与内容,提升高中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推进其政治社会化进程。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整合多方资源,摒弃以往单一说教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与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高中生在公共参与中展示自身的政治观点,与他人进行参与和协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高中生对公民身份、国家及政府产生积极的政治情感,完成知识的整合内化与行为外化,使政治认同成为高中生的核心政治思想,在个体生活中能够积极进行道德践履并不断超越既有道德水平,达到政治认同培育的最终目的,即坚守社会主义立场不动摇,不断进行自我道德教育,言行皆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

政治认同的核心要义、价值旨归与培育进路构成了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基本逻辑理路,三者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形成从应然到实然的建构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以政治认同核心要义为基点,价值旨归为抓手,培育进路为桥梁,推进高中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动态生成,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使高中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出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判断与选择,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