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香港和台湾高中新修订历史课程标准比较

时间:2024-05-07

郝慧芬++冯军平

摘 要

通过对2014年修订的香港《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和台湾《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领——历史科》两个纲领性文件进行课程框架体系、文件内容方面的深度解读,了解香港和台湾在高中历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和课程评价方式等具体的操作理念和流程,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

历史课程标准 比较 香港 台湾

2014年1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对2007年版《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以下简称《指引》)进行了修订。同年2月,台湾也对《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领——历史科》(以下简称《纲领》)进行了修订。这两份文件修订时间相近,本文将从两地高中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找出其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港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框架比较

香港地区《指引》包括概论、课程架构、课程规划、学与教、评估、学与教资源和附录七个部分。第一章概论从背景、课程理念、课程宗旨、课程目标、学习成果,以及与初中教育、高等教育及就业出路的衔接等部分进行阐述。第二章课程架构从课程设计的原则和课程架构及组织两个方面论述。第三章从主导原则、学习进程、课程规划策略和课程统筹四个方面来论述课程规划。第四章学与教包括知识与学习、主导原则、取向与策略、课堂互动、照顾学生的多样性。第五章具体介绍了评估的角色和评估的目标及方法。第六章学与教资源不仅介绍了教科书、参考材料、科技与网上资源、小区资源等重要的资源,还强调要从配合教学目标和照顾学生的多样性两方面来灵活运用学与教资源,同时强调要注意资源的管理。

台湾地区《纲要》包括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历史课程纲要、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历史课程纲要、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历史课程纲要微调修订对照表、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历史课程纲要微调修订对照表四个部分,其中主要介绍了必修和选修纲要,这两个纲要均包括目标、核心能力、时间分配、教材纲要和实施方法五个部分。其中必修目标方面从历史知识、能力、自我认同感、多元文化认识、学习兴趣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选修目标方面从培养思考、分析、比较、论证、评价等方面的能力,重视本土、尊重多元、关怀弱势文化的胸襟,形成宽阔的世界文化视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在核心能力方面均提出表达历史时序、理解历史、解释历史和运用史料四个方面的核心能力。教材纲要作为《纲要》中最重要的部分,必修对台湾史、中国史和世界史按主题进行分类,选修主要选择六种世界文化类型进行阐释,说明各主题中的基础知识,并标明重点。实施方法包括教材编选、教学方法、教学评量、教学资源和教学相关配合事项。

港台地区都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资源等进行了探讨。不同之处在于:香港地区《指引》详尽介绍了其制定的理念以及作为高中课程与初中教育、高等教育及就业出路的衔接,从更大的系统背景对其解读。内容方面,台湾地区《纲要》更简洁明了,香港地区《指引》则更详尽,比如《指引》在附录部分作了七个案例,并在附录词汇释义部分解释了“公开评核”等24个核心用语,并罗列了14页参考文献给中学历史教师提供备课的资源。

二、港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比较

1.课程目标分析比较

香港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技巧、价值观和态度三个层次。其中知识层面的要求主要有: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用不同的方式陈述和诠释历史以表达不同的观点、信念、经验以及行为对世界的影响,理清主要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技巧层面的要求主要有:分辨客观史实与主观见解,构建历史的观点与视野;比较、鉴别、诠释历史数据,运用新史料对历史做出新的解释;辨别、解释历史档案和文献;合理地选择、取舍史料,依据史料提出观点;学会搜集、整理、甄别、选择史料,对史料的价值给予鉴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历史解决问题。价值观和态度层面的要求主要有:站在当时的立场、置身当时的环境来解读当时的历史;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观念;保持探究人类文化的精神;拥有全球和世界视野,具有国民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台湾的课程目标是从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层面来规定的。其中必修课方面规定:掌握重要的历史知识;具备搜集史料、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具有历史思维;理解和认同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识世界历史的发展,尊重和包容各种文化;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选修课方面规定:认识世界各重要文化的内涵,进而养成思考、分析、比较、论证、评价等方面的能力;了解世界重要文化演变的重大问题及现象,进而养成重视本土、尊重多元、关怀弱势文化的胸襟;从文化省思与传承的角度,关怀世界重要文化的发展,以形成宽阔的世界文化视野。

香港和台湾的课程目标表述都逻辑分明、条理清晰、层次感强。不同之处在于香港地区《指引》从知识、技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历史教育提出了目标要求,同时对其进行了详尽阐述。台湾地区非常注重历史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提出表达历史时序、理解历史、解释历史、运用史料等四项学科核心能力,并单独作为第二部分表述。

2.课程内容分析比较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港台两地都采取了将历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方式,符合世界课程发展的趋势。在必修科中两地都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教材,用以培养学生表达历史时序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过去与现在的关联性。在选修课设置方面,香港地区从文化、地理、人物、制度、宗教和性别等六个不同的角度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与现实和自身的关系。而台湾地区则是从文明的角度,介绍不同文化的渊源及发展,更具全球视野。

从时间分配上看,香港地区历史课总共约为250个课时,其中必修课140个课时(占总课时的56%),选修课70个课时(占总课时的28%),中国历史概论(不列入公开评核范围)8个课时,历史研习的态度与方法(不列入公开评核范围)12个课时,校本评核部分20个课时。台湾地区的历史课程课时总共为206个,其中必修课128个(占总课时的62%),选修课78个课时(占总课时的38%)。

3.课程实施分析比较

香港地区在《指引》第四章“学与教”中指出:归纳、分析、比较、综合、评价等,都是常用的历史研习方法,同时也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接讲授、问题探究、对话交流、善用资料研习、创设模拟历史情境、利用资讯科技学习、从阅读中学习、照顾学生的多样性。台湾地区《纲要》特别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提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认知经验、能力和学习为起点,灵活考虑如讲述、角色扮演、课堂讨论、参观访问等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其中指出小组讨论法是发展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方法。

香港地区在《指引》中详细论述了教科书、参考材料(史料、史学论著与论文、工具资源)、科技与网上资源、小区资源四种资源,还强调要从配合教学目标、照顾学生的多样性两方面来灵活运用学与教资源,同时要注意资源的管理,包括学与教资源的共享、学与教资源的整理两方面。台湾地区强调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的运用,指出为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可以应用的教学资源包括:历史挂图、重大历史事件演进历程表、重要文物模型;历史教学的幻灯片、录像带、光盘、视听教学设备、人物画像复印件、历代碑帖拓片以及和教材相关的照片等。

4.课程评价分析比较

香港地区《指引》根据评估的两个重要目的(促进学习、了解学习成果)将评估分为进展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香港的公开评核包括公开考试(笔试)及校本评核两部分。公开考试占总分的80%,分历代发展和历史专题进行,分别占48%和32%。评核准则不再单凭内容要点评分,而是采用水平评核方式。

台湾地区的教学评价包括总结式评量、形成式评量和诊断式评量,目的在于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纲要》指出教学评价除了要了解学生学习成果外,还要配合教学目标,以及核心能力、教材纲要内容的要求,兼顾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语文能力,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成就和学习困难,作为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成效的依据。《纲要》建议教学评价要采用多元化考核的方式:定期纸笔测验、课堂提问与讨论、撰写报告、辩论比赛、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同时《纲要》还提出:要把学生平时各项学习活动的表现,详细、客观地记录下来,并整理成个人档案,作为评价的参考资料。

两地的评价都加入了形成性评价,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日常学习、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同时两地都建议采用多元考核的方式,台湾地区《纲要》提出考核的方式可包括定期纸笔测验、课堂提问与讨论、撰写报告、辩论比赛、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香港地区《指引》还提出了如专题研习、评论写作、服务学习、考察活动、读史心得、课堂汇报、小型研习/模拟研究(可分阶段评分)、史事分析、史料搜集、历史悬案讨论、历史剧讨论、反思日志等方法。不同之处在于香港地区《指引》对最后的公开考核方式及各部分比重作了详尽介绍,而台湾地区《纲要》中我们看不到相关的介绍。

三、启示

从文本的表达方式上看,香港地区应该借鉴台湾地区的编排方式,将课程目标编写得更加清晰明了,高度精炼概括,使用起来快捷方便。而台湾地区在内容的编排上应该学习香港地区考虑课程标准的实用性,给中学历史教师更多的案例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同时提供更多的备课资源。

从课程内容的选择看,香港地区的课程内容必修从历史线索的角度,选修从专题的角度来截取知识,使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中国历史,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必修科各单元主题选取的知识点可以看出,香港课标所选的知识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根据重点选择典型材料,避免了教材编写的烦难杂。选修课的六个主题基本都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在未来更具能力参与社会事务及处理个人问题。

从课程评价的制定看,相比台湾地区的课程评价,香港地区的课程评价更加具体和全面,不仅指出了评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更明确指出为了保障评价的规范化和合理化,香港地区的历史教学评价各部分比例以及实施原则和注意事项。既注重过程性评价又注重结果性评价,既注重公开评核又注重校内评估,尤其成绩调整部分和按照分数来界定五个表现等级的具体方法也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联合编订.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学习领域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S].2014.

[2] 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领——历史科[S].2014.

[作者:郝慧芬(1979-),女,山西孝义人,吕梁学院历史文化系讲师,硕士;冯军平(1977-),男,山西临县人,吕梁教育学院政史系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