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樊晓飞
一、休闲体育课程内涵
1休闲体育的起源及课程概念
休闲体育是与休闲的兴起和发展紧密相连的。人类对于休闲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他的这一思想后来成为西方休闲文化的传统。《国际休闲宪章》认为休闲就是人们在完成工作和其他任务之后、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所进行的活动,是以补偿性活动为基础的活动。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休闲学科体系。休闲学产生于美国,其标志是1899年凡勃伦发表的“休闲阶级论”,他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休闲的,认为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活动,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课程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它包括了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而营造的教学环境的全部内容。体育课程作为课程的下位概念,出现了诸如“体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配合德智美全面发展,并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特殊课程”的课程定义。那么,休闲体育作为新兴体育项目或新型体育观念的概括,如何理解休闲体育课程的内涵是本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休闲体育课程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学生休闲需求、让学生充分吸收体育运动营养助长其生活能力,张扬起生命能力并创造其美妙生活而建立的一门应用学科。它是一场使人能够通过休闲来改善和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全面运动;一个使人明确自己休闲价值取向和休闲目的的过程;为了帮助人们自主地确定休闲在生活中的位置及从休闲的角度认识自己;一种贯穿于从进入幼儿园以前到退休以后的终身体育;一种与人们的休闲需求、休闲价值趋向和体育社团休闲化能力有关的活动;一种通过体育社团扩大人们的选择范围,使他们获得令人满意的、高质量的休闲体验的活动。
因此,沿着“泰勒原理”的基本内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休闲体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为实现休闲体育教育目标,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对受教育者实施身心全面发展的休闲体育的全部内容。它体现了三种课程思想:一是课程的价值指向,是为了实现休闲体育的教育目标;二是课程实施途径,是在教育者(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校园体育社团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三是课程的实施内容,是对受教育者传授休闲体育知识、技能和理念的全部教育内容。
2休闲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
首先,休闲体育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休闲体育学并不是现有的某一学科的更新,而是一个全新的跨学科的交叉学科。它涉及休闲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美学、体育人类学、体育社团学等学科。因此,休闲体育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特点。当然,休闲体育学并不是由这些学科、学问、技术的知识和方法简单拼凑堆积而成的,而是在新的学术框架中将各种知识与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与范式。
其次,休闲体育学的建构必然体现理论与实践、现实与理想的高度统一。休闲体育学必然是一门以身体活动与心理体验相结合的学科,它是适应现代人的生存需要,尤其是精神需要而产生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弥补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对人的精神发展所造成的损伤,以利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休闲体育课程的内容与实施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体育课程内容是课程内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毛振明认为:“体育教学内容是那些体育教育目的,以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学习和教学比赛等为形式,经过组织加工后的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因此,课程目标一旦有了明确的表述,就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供了一个基本方向。
休闲体育的理论课程与学校体育的学科课程并不矛盾,不是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所谓的休闲体育学科,加重学生负担,而是在原有基础上阐述休闲体育的意蕴,否则,就会失去“休闲”体育的真实意义。作为一种休闲教育的学科课程,充分发挥休闲体育的价值与功用,其目的是教给学生有关休闲体育知识、正确对待闲暇时间的态度和科学利用闲暇的生活价值观。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设计后,若没有经过实施的行动,就无法落实和实现课程理想,更无法达到课程预期的课程目标。因此,课程如果要对学生产生影响,必须通过课程实施付诸教学行动。当然,休闲体育课程的实施不是新课程方案的照搬。因为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涉及实施者的休闲课程理念和个性化的工作,以及对课程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修改和补充,因此,课程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研究者。与其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或软科学相比,休闲体育学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还未形成自己系统的、科学的“范式”。因此,休闲体育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1提升生命质量是建构学校休闲体育课程的基本方向
休闲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生命教育,因此,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生命教育应该成为休闲体育教育的基本发展指向。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生命教育,没有真正意识到生命教育对人生存意义的影响,这显示了学校教育思想中对生命意义及生命真谛价值判断的薄弱。从休闲视角看生命教育则显示出休闲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呵护作用;对张扬人的生命个性,焕发学生生命朝气的补偿作用。因此,休闲教育是使人通过休闲来改善自己生命质量的全面运动,使人明确自己休闲价值观和休闲目的,让人们懂得在休闲中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方法;它是一种贯穿于从幼儿园前到退休后的终生教育;它是实现主体的自我价值和主体“心灵永恒性”统一的纽带,是人类生活意义与价值的崇高追求。
2以人为本的体育目标是建构学校休闲体育课程的基石
体育运动是人类重要的休闲方式,它既可以缓解脑力上的疲劳,获得生理上的平衡,又可以赢得精神上的自由,营造心灵上的快慰。它所承载的健康价值以及其在关照、提高、监控人的生命质量方面的特殊护佑功能,已经得到人们的发掘与认同。首先,休闲体育是人主动、自发的行为,这一本质特征将休闲体育与人的主观意向结合起来,它决定了主体对休闲体育的选择与在外界压力下的赶时髦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其次,休闲体育体现了人类生命创造的本能与独特个性。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时空中从事形式相同的休闲体育活动时,可能产生极为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因而作为休闲的身体体验是独一无二的。最后,在休闲体育的生命体验和感悟中,通过全身心投入,领悟到主动选择的乐趣和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休闲是对人生命意义的追求,是人生全面生活的一种完善,而绝不是
对人生的一种放纵,也绝不是对某种感觉器官无休止的重复与刺激。因此,休闲体育的本体追求是建立休闲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石。
三、休闲体育课程的价值追求
1课程共有
所谓“课程共有”其实是休闲体育课程价值内涵的共有,即各种不同主体的课程都应反映休闲的内涵。不只是休闲体育课程、体育课程,体育社团,还应该体现在其他课程的内容体系之中,因为各种课程是一种“朋友关系”,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休闲意识和休闲能力,因而休闲内涵应在全部体育课程目标中体现出来。
2非功利性
所谓“非功利性”是指课程目标不带有功利性目的的价值取向。在既往的课程目标设计中,我们往往掺杂了诸如“体质”、“健康”等具有功利形态的目标指向,因而学生的体育活动或体育课都背负了某种目的成分在里面。而休闲体育课程所要倡导是一种自由、放松、愉悦的心理体验,因而除去了某些功利性目的(当然不是没有具体的课程目标),这是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
3自由选择
所谓“自由选择”就是休闲体育课程不仅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更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由于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的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因而,休闲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绝不是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与训练的过程,而是他们积极自主、自由地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
总之,“教育是人类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是一个灵魂去呼唤另一个灵魂,一个相对成熟的生命个体去引导另一个幼稚的生命个体”。雅斯贝尔斯提示着每一个体育工作者,不管是体育课程设计,还是体育教育教学都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心灵感受和兴趣个性,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生命之花的美丽绽放。面对休闲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休闲体育教育的美好明天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杰,文化视野下学校体育课程重构策略,教学与管理,2008(3)
[2]于光远,论普遍休闲的社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3]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4]王雅林城市休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
(责任编辑关燕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