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英语语用礼貌策略的运用及其课堂教学讨论

时间:2024-05-07

刘鸣放 杨翠萍

一、英语语用策略理解

语用策略的研究大致源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出现。早在20世纪50、60年代,言语行为就是西方语言哲学家们研究的对象。

根据Austin (1962)的理论,言语本身是一种行为,他称之为言语行为,也可以概括为:说话就是做事。Austin 将言语行为分为以言指事行为(locutionary act)、以言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以言成事行为(perlocutionary act)三大类。以言指事是“关于说某事的行为”(act of saying something),指说话人说出一个具有一定涵义和所指的语句。如,“The knife is on the table.” 这个语句有一定的意义和所指。说话人说出这个语句也就完成了一个表达语义的行为,即言有所述。以言施事是“在说某事的过程中实施的行为”(an act per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是说话人在说出语句时想要表达的意图或达到的目的。如,通过说出“The knife is on the table.”,说话人可能想告诉听话人刀在什么地方或想要听话人把刀递给他,也就是言之所为。以言成事是“通过说的结果或作为说的结果所实施的行为”(an act performed by or as a result of saying)。如,当听话人听到“The knife is on the table.”时,便把刀递给了说话人,也就是说话人言后所取得的效果。Austin 这一言语行为理论对整个语言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根据Leech的观点,直接或间接地使用语言都是说话人为实现以言施事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方式或途径。也就是说,在交际中,人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直接的言语策略表达显性意义,也可以使用间接策略表达隐性意义。无论使用哪种方式,都是说话人在实施语用策略。由此可见,语用策略是指语言使用的策略,是说话人为实现言语交际的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或途径。

语言的使用总是策略的,因为人们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有选择地使用语言形式就是策略地使用语言。语言形式的选择是以语用策略的选择为基础的,所以,语用策略是言语交际成败的重要因素。

二、英语语用礼貌策略的运用

在跨文化交际中,尽管人们使用的语言不尽相同,但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总是要顾及说话人和听话人的面子,使交流顺利地进行下去。交际双方为了尊重彼此的面子,需要礼貌相待;礼貌可以通过各种语用策略来体现。 比如,具有跨文化性质的国际交流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过程,洽谈人员常常需要根据不同的事件、不同的对象以及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语用策略,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以获取最佳的谈判效果。所以,语用礼貌策略是国际交流中用以维持或提高交流效度的一个重要手段。

根据 Brown 和Levinson的理论,语用礼貌策略可分为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和间接礼貌策略。下面笔者拟对这三种语用策略在国际交流中的运用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1.积极礼貌策略

所谓积极礼貌策略,是指在言语交际中用以满足听话人积极面子(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的要求的策略,其中包括说话人表明与听话人合作,对听话人的需求给予满足和对听话人及其兴趣、观点的赞赏和认同。在涉外洽谈中运用这一策略可以为交流的顺利进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例1.A:Oh,its near lunch time.Hmm...well,we are going a bit slow for me and wont come to any agreement before lunch.

B:You are right.You must be hungry.Its a long time since breakfast.How about some lunch first?

对话表明,已接近午饭时间,A方认为洽谈进程比其想象得要慢,午饭前不会有什么结果;B方即刻表示认同,并满足对方需要用餐的要求。B方礼貌体贴的态度势必会赢得对方的好感。

在实施积极礼貌策略时,应注意得体使用礼貌语言,尽量避免过急、冒犯和轻视的用词。试比较下面例句:

例2.a.You clearly didnt notice that our sales are improving.

b.You may be pleased to know that our sales are improving.

以上例句中,a句语气唐突,过于直接,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或不满;b句就显得礼貌得多。

2.消极礼貌策略

消极礼貌策略是谈话中用于满足对方消极面子(希望自己的行动不受别人的妨碍)的要求的策略。在对外交流中,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尊重彼此的意愿,不能将个人的观点或要求强加于对方。这是创造和维持和谐的洽谈气氛所必需的条件。

例3.A:Eric,I would like to have EAU as a partner,if you wouldnt mind.

B:Mr.Faulkner,it seems that you need EAU more than EAU needs your company.

对话表明,A、B双方正在讨论是否吸纳EAU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其中“if you wouldnt mind”表示了A方对B方意愿的尊重。

另一方面,在洽谈中,双方有时需要通过道歉来表示自己无意在感情或行动上伤害彼此。这也是在维护双方彼此的消极面子不受影响,以利于洽谈友好地进行下去。

例4.A:The regulations are ther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Im afraid we cant allow...

B:Sorry to butt in,Mr.Moreno,but thats actually what Id like to talk to you about.

洽谈中的消极礼貌策略有很多。根据具体语境,可以因人、因事、因时、因地的不同而灵活运用。比如,当需要表明某行为仅仅是一项微不足道的请求时,可以说“I was just wondering...”,“Its nothing much really.Its just that...”等;当为避免对方因欠情而产生尴尬时,可以说“Id be really grateful if...”,“Its no trouble.I have to do that anyway.”等。有时,还需要使用一些模糊限制词语,如“As you know,...”,“If thats all right with you....”等来维护对方的消极面子。

3.间接礼貌策略

涉外洽谈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内容的复杂过程。在洽谈时,双方的认识和情感有时不完全一致。因此,为了不直接触及对方的面子,表达一些观点时需要采取间接礼貌策略,避免直言不讳,以使洽谈取得预期的效果。

委婉语用策略和模糊语用策略是谈判中常用的两种间接礼貌策略。这两种策略都强调“言犹尽而意未穷,余意寓于未言中”,让对方心领神会。根据谈话场合的需要,当对一些问题不宜正面回答时,或者当需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时又不伤害对方的情感时,可以采用委婉策略。

有时,受谈话场合的制约,洽谈人员还会遇到一些不宜直接回答或无法回答但又不能不答的问题。这时,采取模糊策略,避其锋芒,将输出的信息模糊化是最有效的办法。

例5.Your advice is welcome.Well try to see what we can do.

例6.Well contact our manufacturers and try our best to advance the time of delivery.

以上例句中的“try to see what we can do” 和“to advance the time of delivery”表示的都是模糊信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使洽谈人员进退自如,处于主动地位。可见,运用模糊策略可以使涉外交流具有高度的周密性和灵活性。

三、培养英语语用策略能力的课堂教学

上述分析表明,英语语用策略在跨文化涉外交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好英语语言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自身的跨文化语用策略能力。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我国学生的英语语用意识薄弱,语用能力滞后,在目的语交际中经常出现语用失误。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中,学生常常难以有效地将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交相并用。近年来,外语教学界已达成共识,即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而语用策略能力是交际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英语教学有必要重视并不断加强对学生语用策略能力的培养。

目前,关于通过课堂进行语用教学的研究已有不少。有的学者将语用教学分为“精教”和“泛教”两种;还有的将其分为“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两种。“精教”和“显性教学”强调向学生提供元语用信息,即不同语境中某一语用特征的用法和功能,通过教师解释、学生讨论或相互纠错等细致的过程,帮助学生学会目的语的语用模式。而“泛教”和“隐性教学”则是把语用知识融入社交过程,通过示例、交际活动等方式自觉地吸收相关的语用信息。一些研究表明,“精教”和“显性教学”比“泛教”和“隐性教学”更有优势,更易于学生接受。

笔者认为,采用“精教”或“显性教学”的方法进行语用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应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策略能力纳入教学大纲,在教授系统的英语知识的同时,将跨文化语用策略及其用法的知识融入其中。

第二,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语用意识,加强语用学理论学习,并用理论指导、审视教学,自觉地纠正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偏差,通过设计、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语用习得,把语用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对输入的关注是所有学习的必要条件,而对形式的关注是输入转为吸入的必要条件。对学生而言,在学语用时,教师提供准确的目的语语用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元语用信息,即从语用语言学知识和社交语用学知识两个方面向学生解释不同文化、不同语境的语用特征、语用策略等;还要注意语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尤其要强调交际者的年龄、性别、性格、爱好、信仰、职业、职位以及彼此的熟悉程度等因素在社交中的作用。在提供元语用信息的同时,还要辅之以适合的课堂交际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地关注并吸收相关的语用特征、语用策略及其用法。

第四,应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形式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投影仪、电影、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向学生提供真实的语用示例和教学环境,组织学生对典型的谈判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利用案例提供的语境或相关网站提供的最新信息背景,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会话、角色扮演等活动。

第五,教师一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向学生提供相关材料,设计、组织课堂交际活动;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借助于课外学习环境,如广播、电视、网络等,通过各种典型的涉外活动等事例,能动地观察语用策略在国际交流中的灵活运用;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他们自行设计、自主参与课堂交际活动,在实践中体验与评价不同语用策略的使用所获得的不同效果及其利弊,不断提高自身在目的语交际中的敏感性和灵活性。

第六,中英文化价值观念和语用原则上的差异是造成学生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语用策略能力,需要教师注重自身双重文化能力的提高,并在教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增加文化知识的输入量,培养学生重视中英文化差别的意识。才会有效提高学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四、结语

语用礼貌策略运用得合适与否关系到跨文化言语交际的成败。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英语或商务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语用策略的能力。语用学和外语教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英语作为外语的语用能力不会随着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而自然地提高(何自然 1997)。所以,跨文化语用策略不仅需要教授,还需要通过真实的课堂环境和有效的互动性交际活动进行实践和体验。关于这一点,笔者只是从理论上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还有待于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性研究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 Austin 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Oxford:Clarendon Press,1962.

[2] Kasper G & Rose K R.Pragmatic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 Limited,2002.

[3] 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don:Longman,1983.

[4] Searl,J.Expression and Mean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5] 戴炜栋,杨仙菊.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的课堂教学模式.外语界,2005,(1):2-8.

[6]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7] 何自然,张巨文.外语教学中的语用路向探索.山东外语教学,2003,(4):3-8.

[8] 刘润清,刘思.语用习得的认知特性和影响因素.中国英语教育,2005,(1).

[9] 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10] 张雪梅,戴炜栋.反馈二语习得语言教学.外语界,2001(2).(责任编辑 刘永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