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与外语教师的角色调整

时间:2024-05-07

刘庆国 计凤茹

一、现状

我国的外语教学多年来一直采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练为辅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课堂上80%的时间都是教师讲解课文,学生只是被动地记录、机械地模仿,学习缺乏自主性。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随着国外教学理论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越来越多地被我国的外语教师所接受。然而,我国外语学习者众多,外语教师比例很小,外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也令人担忧。大多数外语教师都是刚刚走出校园便直接进入课堂,因此他们普遍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外语教师对外语教学理论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冷漠。因此,对于当今教学设计理论及外语教师的角色缺乏足够的科学认识,只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处理,这显然不是正确的教学态度。

二、教学设计理论的演变过程

1.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方案有效性并做出相应修改的过程。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来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不可避免地要包括教与学的理论。与教学设计相比,教育学和教学论是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它们着重研究教育、教学方面的客观规律。而学习理论的任务是探索人类学习的内部机制,着重研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因素。这两方面的基本理论不同程度地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制定和选择教学方案提供了关于教学机理和学习机制的科学依据。所以说,旨在应用现有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设计就必须同时关注这两方面理论的最新发展,将最新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

2.以“教”为主的第一代、第二代教学设计

第一代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一个心理学派。其基本观点是: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目标塑造人的行为;学习是经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以说,60-7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第一代教学设计则以此为依据,把教师的“教”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地位,学习者则处于被教、被控制的地位。

第二代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联结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联结一认知主义学派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以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为代表,由于兼取行为主义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二者之长,得到更多教师和学习者的认同,成为70-90年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性学派。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所支撑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相比,第二代教学设计在对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确认、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策略的设计等方面,有了根本性的区别和发展。但从总的来看,仍然是客观主义的(学习的发生主要靠外部客观事物的刺激),“教”依然处于中心地位。而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已不能完全适应教学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3.以“学”为主的第三代教学设计

第三代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由结构主义发展来的一种哲学方法论,主要研究事物是否有结构、结构是从哪里来的、结构怎样建构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导致了一场教育心理学的革命,使认知主义学派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迅速发展。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前,建构主义学习观更强调具体情境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其主要观点有:(1)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2)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双向的;(3)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多元化的;(4)学习应处于真实情境中。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

目前,虽然很多教师都在积极进行教学设计,但仍没有脱开长久以来所形成的被动式教学,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根据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第三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势在必行。

四、教师的角色转变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是用来说明演员在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中。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权利和行为。本文中教师角色指的主要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行为及其产生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职责是多方面的,要扮演好教师的多重角色,需做多方面的努力。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比如角色扮演、辩论、讨论、复述故事等等。即使在讲授语言点时,也可以运用一些文字游戏、竞赛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转变观念

观念转变到位是完成教师角色转换的思想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摆脱和超越传统的思维定势,改变教师知识垄断者和传播者的单一角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最终目标,教师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积极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确立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习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指导思想,营造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与条件,自觉地调整教师与学习者的关系,努力成为学习者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启发人、引路人,完成从知识的讲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转变。

2.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

首先,向学生清晰明了地阐明活动的程序和规则,否则课堂活动就会失去控制,并通过演示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活动的一些技巧和基本用语,可以利用黑板、投影仪等,尤其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一些关键词或主要句型展示出来,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样做,可提前几天布置题目,让学生们事先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便于提高活动的质量。

3.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的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心理因素。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由于担心犯错误、腼腆内向或缺乏必要的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可能会采取一种不积极的“低姿态”,缺乏热情和应有的配合。教师要结合实际,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和谐、积极、平等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并很好地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还要具备很好的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五、结语

教育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成功的教育者往往能够将多年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论并反过来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Jane Amold在《情感与语言学习》一书中将教师分为三种:那些只熟悉学科专业知识而不了解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教师,为讲师;既懂学科知识又熟悉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为教师;除了熟悉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以外,还积极钻研并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内在学习心理和学习过程,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中国作为一个外语教育的大国,面对学习者众多而外语教师尤其是高效率外语教师的匮乏的现状,如何培养一批既有教学经验又对教学理论有一定研究的外语教师是极为重要且有深远意义的。

责任编辑白文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