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现代汉语词典》编纂体例的源头文献

时间:2024-05-07

杜翔

摘 要   丁声树先生接任《现代汉语词典》主编后,对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试印本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很多体例做了变动,这些变动的依据就是丁先生《〈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的改订部分》。这份文件是吕先生《〈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之后呈现《现代汉语词典》编纂体例的源头文献,决定了《现代汉语词典》此后的总体框架和基本面貌,在《现代汉语词典》乃至语文辞书编纂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编写细则 改订

2015年夏天,笔者在整理《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资深编审刘庆隆先生(人物简介可参看: 陈骆飞 2006)遗物时发现了《〈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的改订部分》(第二次草稿)油印稿(以下简称《改订》),8开5页,分为8个部分共35条,约0.7万字。文件没有注明时间,但第一页右上角有刘庆隆先生手写的名字和时间,所署时间为“63.4.29”,处于《现汉》试印本完成后、试用本编写的期间。

《现汉》的编写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1956—1960)由吕叔湘先生担任主编,任务主要是成立机构,收集资料,制定细则,正式编写,完成初稿。1960年商务印书馆排印出试印本,收录词语43万余条,分为8个分册,其中第7分册专门收录人名和地名,第8分册为检字表。后一时期(1961—1978)由丁声树先生担任主编,任务主要是在试印本的基礎上,征求意见,修改定稿。1965年排印出试用本,收录词语53万余条,分为两册,不再专收人名和地名。1973年,为应社会急需,利用试用本纸型稍加挖改出版,内部发行。1975年开始,在试用本的基础上再次修订,1978年正式出版,公开发行,此为第1版。

吕叔湘先生担任《现汉》主编期间,于1958年2—6月经多次修改,亲自制定了《〈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1958〕(以下简称《细则》),分为8个部分共180条,计23万字,是《现汉》编纂体例的纲领性文件。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曾收集《现汉》编纂史料,结集为《〈现代汉语词典〉五十年》一书,《细则》就收录其中。在该书收录的《细则》下编者做了注解:“由于《现代汉语词典》不断地修改、加工,编写体例也会有所改动,1960年排印的试印本已有一些变动,后来的试用本、1978年版本和1996年修订本也都有些变动。”这一注解所说的“后来的试用本、1978年版本和1996年修订本也都有些变动”,其实变动最大的是试用本对试印本的改动。

1961年丁声树先生接任主编后,对吕先生主编的试印本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很多体例做了变动,词典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丁先生当时有哪些考虑?是否撰写了类似《细则》的文件?这次发现的《改订》反映的正是丁先生对吕先生《细则》的改订内容,正是根据《改订》所规定的体例完成了《现汉》试用本,而试用本的编写体例为《现汉》各版本沿用。《改订》是《细则》之后呈现《现汉》编纂体例的源头文献,决定了《现汉》此后的总体框架和基本面貌,在《现汉》乃至语文辞书编纂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

《细则》的8个部分为: 总则;语汇;条目;字形、词形;注音;释义;举例;标志、标点、其他格式。丁先生《改订》也分为8个部分,即: 条目;字形、词形;注音、注解;举例;〈口〉、〈方〉、〈近〉、〈书〉、〈古〉;括号、数字;地名、人名、姓氏;字形或词句需要改动的。两者并非一一对应。本文参照吕先生《细则》,归纳整理丁先生《改订》内容,试图挖掘试印本、试用本编写体例的源头,从中管窥两位主编为《现汉》所描绘的蓝图。

一、 “词本位”编纂理念的深化

1956年为了给《现汉》的编纂进行方法和理论上的准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组织人员集体撰写了《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法》(以下简称《编法》)。

邹酆先生在研究《编法》时回顾了“词本位”字词典编纂理念。他指出,我国字词典因袭“字本位”思路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五四时期,曾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20世纪40年代,魏建功先生等深感字词典未能正确处理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等积弊之害,拟议编一部以词为主轴的字典,这一愿望在50年代初他主编的《新华字典》中得以实现。

《编法》针对词典的选词指出:“选词应该从实际的语言出发,以在普通话句子结构中分析出来的‘词为单位,不以汉字为单位。”“现在不能单独使用而富有构词能力的词素,为了便于人们明了它的意义,也应该收进词典,用[ ]号括起来,表示它跟‘词不同。例如‘木、‘机、‘器、‘视作[木]、[机]、[器]、[视],各列为一条。”邹酆先生满怀激情地指出: 《编法》“高举现代语言学的大旗,强调要在词典编纂中建立‘词的观念,而以‘词为单位正是‘词的具体化与实践化。《编法》是词典领域与‘字本位传统观念决裂的宣战书,是我国现代词典学初步形成阶段词典观念更新与词典编纂改革的出师表。”吕叔湘先生的《细则》则在词典编纂实践中具体落实了《编法》提出的编纂思想。

按照“词本位”编纂思想,1953年出版的《新华字典》已将多字条目作为独立意义单位处理为大字头,《细则》沿用了这一做法,并落实在《现汉》试印本中。《细则》第15条规定:“复音单词作一个单位收。其中单字不另收。如: 收‘徘徊、薏苡,不收‘徘、徊、薏、苡。‘狼狈、膏肓、凤凰之类虽然可以分开讲,但实际上已经成为单词,也不分收单字。‘牛蒡、蚂蟥之类也作为复音单词收。这些单词的第二字都列入检字表。”第28条规定:“多音单词也可以领合成词或词组。如【蝴蝶】领【蝴蝶花】、【蝴蝶领】。”试印本中,“菠”立为字头,领起词目“菠菜”,紧随其后“菠萝”又被立为字头,领起词目“菠萝蜜”。其他如“荏”“荏苒”,“依”“依稀”,“犹”“犹豫”,“蚩尤”“蚩蚩蝇”均列为大字头。

1. 取消多字条目做大字头

按照“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这个对所有语言都适用的标准,多字词“葡萄、蝴蝶”与单字词“爬、山”一样,都是一个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这是“词本位”编纂思想的理论基础,试印本据此都立为大字头。但多字条目做大字头在实际操作上有难度。以《细则》中列举的多字条目做大字头处理的条目为例,试印本并未按照《细则》一一落实,如把“徘徊、薏苡、牛蒡、蚂蟥、蝴蝶”列为多字条目大字头,而把“狼狈、膏肓、凤凰”放在“狼、膏、凤”的单字大字头下,并不作为多字条目大字头处理。周荐先生(2013)指出:“‘试印本中一些單纯词的多音节成分,也被拿来用作‘字头,例如‘咿呀、璎珞、喁喁、伛偻。除此而外,一些非单纯词的多音节成分,也被拿来用作‘字头,例如‘爸爸、摆子、萨满教、萨噶达娃节也被置于大字号的【】内成为字头,只要其下不再有以其为词根构成的词的情况存在。”相同情况有不同处理,或者不同情况有相同处理,凸显出确定多字条目大字头的立目标准很有难度。

试用本取消了多字条目大字头。《改订》第3条:“有一个字就出一个大字头。两字和两字以上的大字头一律取消,取消后有的可以归到适当的大字头底下,如【流苏】;有的则须另立大字头,如【磅礴】。”

《改订》取消多字条目大字头,只给单字出大字头,凸显了字的地位。赵元任先生(1975)曾提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字是中心主题。”吕叔湘先生(1980)也指出:“‘词在欧洲语言里是现成的,语言学家的任务是从词分析语素……汉语恰好相反,现成的是‘字。”徐通锵先生(1994)曾提出字本位理论。汉字绝大多数对应于汉语的语素,很多现代人视为联绵字、不能拆开解释的语言单位从历史溯源上还能分析。(沈怀兴 2013)笔者曾向刘庆隆先生请教过试用本取消多字条目大字头的原因,刘先生告诉笔者,丁先生曾说过字才是汉语中最根本的问题。《改订》的改动印证了这一观点。应该指出的是,单字大字头除了通常理解的“以字统义”功能外,在字词典中还起到检索功能。如联绵字“徘徊”中的“徘”单字无义,不具备“以字统义”功能,但具有检索功能,让读者在“徘”单字下能检索到“徘徊”一词。联绵字的有些单字能被赋予意义,仍以“徘”为例,《汉语大词典》的“徘”字下收录了“徘翔”一词,释义为“盘旋飞翔”,“徘”为“徘徊”的缩略,被赋予了“徘徊”义。只给单字立大字头考虑了单字的检索功能,又给单字的语义赋值留下了空间。《改订》确立的这一编排方式为《现汉》历次版本沿用。

顺便说一下提示条目【】的使用情况。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语辞典》(商务印书馆1937—1943)字头和词目所用字号相同,方头括号仅用于字头,不用于词目;1957年出版的《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字头使用了大字号,词目字号与注释所用字号相同,方头括号仅用于词目,不用于字头。试印本里字头的单字和多字条目都用了大字号,词目字号与注释所用字号相同,方头括号用于字头和词目。周荐先生(2013)指出:“字头既然不会与其他文字形式混淆,再将其置于【】内,不但不会达至醒目的目的,反而会造成混淆,让人分辨不清字头和词目。”试用本取消了置于大字头的【】,恢复到《汉语词典》的做法。

2. 取消了多字条目首字的右肩标号

魏建功先生编写《新华字典》的总体例是“以音统字,以字统义,以义统词”。试印本也注重揭示单字大字头和用此字组成的多字条目之间的意义隶属关系,在相应的多字条目第一字右肩上有相应的标号。《细则》第26条:“单字分1、2的,各为字头,用此字组成的条目按意义分别隶属。”第27条:“语汇组里各条目的首字一定是跟字头在意义上相联系的。如首字的意义与字头联系不上,就排在语汇组之后,并用*表示。”如:

【乔1】  qiáo 高: ~木。

【乔2】  qiáo  ① 假(扮): ~装。② 装腔作势: 拿~。

【乔木】【乔*其纱】【乔迁】【乔2装】 (《现汉》试印本)

其中,“乔木”“乔迁”与“乔1”意义相隶属(省略右肩标号“1”),“乔2装”与“乔2”意义相隶属,“乔*其纱”是音译词,与“乔1、乔2”意义都不相隶属,右肩标号为“*”。

“以字统词”实质内容是“以字统义,以义统词”,揭示了字词之间的意义联系,杨金华先生(2005)曾探讨语文词典以字带词的条目布局问题。试印本这种做法只限于大字头分项的情况,没有细化到按照单字的义项统领多字条目,一般而言,大字头分1、2的,各大字头要么有不同的来源,要么在现代共时层面语义之间很难看出联系,在“以字统词”方面所起的实际作用不大。周荐先生(2013)评述“以在词首字的右肩加标数码的办法并不能解决多义字头的义项问题”,他进一步指出“如果我们将‘试印本对同形词做标记的方法吸收过来,对繁简体字进行标记,可能会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词典的功能,大有益于读者。”《改订》修订了这一做法,第1条规定:“多字条目第一字右肩上的标号(°、*、2、3、4等)一律取消,但大字头右肩的数码仍保留。”试用本做了修订,为以后各版沿用。

3. 冷僻字、专名用字移入词典正文

《编法》指出:“构词能力非常薄弱的词素不必另列为条目,例如‘耿直的‘耿,‘花卉的‘卉,‘马蜂的‘马,‘当然的‘然,‘几乎的‘乎。”试印本正文只收录常用的语文用字,专名用字、冷僻字只在检字表反映,不收入正文。凡例指出了收录单字的范围:“本书的单字,除本身是单词的以外,兼收有构词能力的词素和见于成语中的文言单词,……以上范围内的单字共约6000个。”“现代只用于姓氏、人名、地名的字,如‘冯、‘邓、‘鑫、‘钊、‘坻、‘盩厔等,以及一般罕用字,如‘旒、‘蓍、‘筮、‘笥等,不收作条目,但都列入检字表,注音并作简单的释义。以上范围内的单字共约3000字。”

试印本突出了常用的语文用字,便于读者重点掌握社会用字中的核心部分。但专名用字、冷僻字不收入正文,打入另册,只列常见音和进行只言片语的释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辞书的完整性和查考性。《改订》要求把专名用字、冷僻字移入词典正文,跟常用字一样作为大字头,并给冷僻字加上特殊标志。《改订》第4条:“常用字大字头外面的黑括号一律删去,但稿片上暂不改动,付印时总批一句即可。”第5条:“冷僻字的大字头,铅字的字体和尺寸跟常用字大字头相同,但在外面加细方括弧,‘[ ],以示区别。”(按: 这一体例试用本改在释义前标“    ”表示,1996年修订本改标〈书〉,跟原有的释义书面语标记〈书〉混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