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修订《汉语大字典》所列古文字字形的必要性和建议*

时间:2024-05-07

张显成

《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在字头下列古文字字形,这是其一大特点,值得充分肯定。《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和《秦汉魏晋篆字形表》(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是《大字典》所列古文字字形的前期成果,这两种字形表因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学界长期称引。

《大字典》第一版(1986—1990)和第二版(2010)的《凡例》都专门谈到列古文字字形的问题:

第一版《凡例》第7条云:“有古文字的单字,在字头后面选列能够反映字形源流演变的古文字形体。并根据阐明形音义关系的需要,酌附字形解说。”

第二版《凡例》第8条云:“在字头后面选列能够反映字形源流演变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等形体,并酌情进行字形解说。”

《大字典》有些字头下所列古文字字形的确起到了“反映字形源流演变”的作用,如《一部》“不”字下所列的古文字字形:

上述所列字形已将“不”字从甲骨文到隶书的形体演变源流反映得十分清楚。

《大字典》第二版质量有较明显提高,但是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古文字字形部分,却没有进行修订。第一版出版至今已30余年,出土实物文字资料在这期间层出不穷,数量尤为丰富,且《大字典》原来有关古文字字形的内容也有不少问题,故有必要在进行再次修订时对有关内容花大力气进行订补。以下先对《大字典》所列古文字字形存在的问题,分类举例简述之;然后对修订《大字典》古文字字形的内容提出一些建议。

一、 所列古文字释读错误

《大字典》所列古文字形,有些属于释读错误,例如:

1. 《一部》“井”:

图1

2. 《日部》“晶”:

二、 所列古文字摹写失真

《大字典》所列古文字字形,由于可能都属摹写的,故多多少少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真,且有不少是明显失真。例如:

1. 《日部》“旨”:

2. 《寸部》“”:

3. 《示部》“祖”:

4. 《衣部》“衣”:

5.《米部》“”:

6. 《臼部》“舄”:

图2

三、 所列古文字出处错误

《大字典》所列古文字字形所标注的出处有的是错误的。例如:

1. 《一部》“更”:

四、 所列古文字出处不完整

1. 《月部》“腹”:

2. 《戈部》“戋”:

3. 《月部》“肺”:

五、 对修订《大字典》所列古文字字形内容的初步建议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分别指出了《大字典》所列古文字字形方面存在的问题,下面对修订《大字典》古文字字形的工作提出一些初步建议。

1. 订正有关错误

全面查核所列古文字字形,逐一改正存在的错误,包括上文所述的几种错误,即古文字释读错误、古文字摹写失真和古文字出处错误。

2. 规范出处标注

全面查核所列古文字字形的出处标注是否规范,包括:

(1) 出处只有书名者当补充片号或简号、行弟号而使之完整。

(2) 原来标注的旧片号、旧行弟号或旧简号等应统一改为新的通行号,如把原甲骨文的片号改为《甲骨文合集》号,把简帛的行号或简号改为正式发掘报告的编号。

文献称谓属旧称谓者当改为现通行称谓,如把“武威简”改为“武威汉简”,把“睡虎地简二〇·一八一”改为“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一八一”等。

3. 补充有关字形

如上所述,《大字典》第一版出版至今已30多年,第一版在编纂时对出土资料的利用就不够,尤其出土实物文字资料在近几十年中层出不穷,特别是战国至魏晋这段时期的出土古文字资料,无论是楚简、秦简、两汉简帛还是魏晋简,都十分丰富,这对《大字典》在古文字字形修订方面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大致说来,《大字典》在补充古文字字形内容方面可以从为无古文字字形者补上代表字形和补充某一时段的古文字代表字形两个方面着手。以下简述之:

第一,为无古文字字形者补上字形。例如:

此字无古文字字形,但实际上有汉代字形,可补充以下代表字形:

第二,补充某一时段的古文字字形。包括原仅有《说文》字形而补充实物古文字字形;补充某一时段或某几个时段实物古文字字形之缺无(即原所列实物古文字字形缺某一时段或某几个时段的,予以增补);补充实物古文字的代表字形(即原所列古文字字形虽然有某时段的,但代表字形列得还不够,还不足以反映该时段的字形特点的,予以增补)。例如:

(1) 补充实物文字之缺无

如《手部》“捾”:

由上引可知,《大字典》所列字形只有《说文》字形,无实物文字字形,可补如表1所示代表字形:

表1

(2) 补充战国字形之缺无

如《乙部》“夬”:

上引无战国字形,可补以下代表字形:

(3) 补充春秋、战国字形缺无

如《牛部》“犊”:

由上引可知,此字头所列字形缺春秋、战国时期字形,可补表2所示代表字形:

表2

(4) 补充战国、秦时期字形缺无

如《一部》“井”:

上文论及所列古文字释读错误时,曾谈及上引第一行第一个字形(出处“甲三〇八”)实际上是“妌”的误释。因此,此字头下所列古文字字形缺战国和秦时期的,可补表3所示代表字形:

表3

(5) 补充魏晋时期字形缺无

如《一部》“更”:

表4

(6) 补充实物文字代表字形

如《衣部》“衣”:

表5

当然,在增补字形时要考虑到,不能像编文字编那样,对代表字形广泛收列,因为是字典,故要尽量缩小收列范围,起到反映字形发展演变源流的作用即可。

六、 结语

以上我们先对《大字典》所列古文字字形存在的问题分类举例进行了阐述,然后对修订《大字典》古文字字形的内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其目的是想说明,《大字典》在下一版修订时,其所列古文字字形方面的内容一定要进行认真修订,并且,要全面利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出土文献资料,充分吸收学界有关古文字的释读成果来进行全面修订。

应该首先遍查原所列每一个古文字字形的科学性,查核释读是否正确,字形是否保真,对释读有问题者要一一改正,字形失真者要一一修正,并且应该尽量不用摹写方式,而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手段进行字形处理,以保证字形的真实性。

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出土实物古文字资料,特别是新出实物古文字资料,增补古文字字形,包括补充实物文字之缺无、补充某一时段或某几个时段实物文字之缺无、补充实物文字的代表字形,等等,力争使更多的字头下所列古文字字形能起到反映文字发展演变源流的作用。

据我们初步估计,《大字典》古文字字形可订补的条目(字头)约有5000条,可订补的字形数以万计。目前,笔者正在带领研究生,对《大字典》所列古文字字形内容进行逐一查核,力争对有问题者一一予以订正,同时,也正在主要利用新出实物古文字资料增补《大字典》的古文字代表字形,希望我们的工作能有利于《大字典》的下一步修订。[3]

附 注

[1] 另外,该字的出处标注为“信阳楚简”也不完整,只有书名,没有简号,当为“信阳楚简一·三”。

[2] 我们将秦简的时代统称作“秦”。下同。

[3] 当然,《大字典》在下一版修订时,其字形方面除当花大力气修订古文字字形外,还当增补行书和草书字形。不过,这已不属本文所论及的范围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