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英语高阶学习词典学术话语标记语信息表征研究

时间:2024-05-07

秦曦

摘要研究表明,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学术词块有一定需求。针对学习者的这种需求,最新出版的国外品牌学习词典如《麦克米伦高级英语词典》《牛津高阶英语词典》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都增设了版面,专门介绍学术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和用法。文章通过词典文本研究,探讨和比较了英语学习词典中学术话语标记语的信息表征情况,对现有英汉高阶学习词典的改善提出可行性方案,以切合双语词典国别化的趋势和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需求。

关键词学术话语标记语词块学习词典信息表征

一、引言

近年来,针对学习者编码活动的研究发现,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学术词块有一定需求,这类需求突出体现在对学术话语标记语(academic discourse marker)的习得和使用方面。学习者主要通过隐性学习(implicit learning)的方式习得包括学术话语标记语在内的学术词块,如依赖大量的学术阅读掌握学术话语标记语的用法。在实际运用方面,使用过度、使用不足和使用不当的问题依然存在(Li & Schimitt 2009;徐昉 2012),这一情况不利于高级英语学习者掌握学术写作规范,融入国际学术交流。针对学习者的这一需求,近年来,国外品牌学习词典如《麦克米伦高级英语词典》《牛津高阶英语词典》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都增加了指导学术写作的内容,对学术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和用法进行了重点介绍。相比之下,国内英汉高阶学习词典还没有学术语块信息的显性呈现。

目前对词块(lexical bundles)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且在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Swales 1990;Hyland 2005;Hood 2010),其研究重点是分析不同学科学术论文的模型和构式。一些二语习得方向的学者也致力于学术词汇的教学研究,通过语料库驱动方法识别和编制高频学术英语词汇表,如Coxhead(2000)的Academic Word List以及Simpson & Ellis(2010)提出的Academic Formulas List。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也证实了词块反复出现的特征和心理表征特点。这些研究成果对收录和改进现有英汉高阶学习词典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本文通过词典文本研究,探讨和比较英语学习词典中学术话语标记语的信息表征情况,对现有英汉高阶学习词典的改善提出可行性方案,以切合双语词典国别化的趋势和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需求。

二、学术话语标记语的相关研究

1.学术话语标记语的界定和分类

话语标记语属于词块的一种,目前学者认可度较高的“词块”定义是由Wray(2002:9)提出的:“指连续的或非连续的词语或其他成分的序列,该序列仿佛是事先预制好的,使用时从记忆中整块提取而不受语言生成规则或分析规则的制约。”结合词典学的特点,陈玉珍(2010:30)将“词块”界定为“由连续或非连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组合而成,具有相对稳定的语义、语法结构和一定的使用频率,使用时整块从记忆中提取,具有心理现实性”。Siepmann(2005:46)系统研究了学术话语标记语,将二级话语标记语(secondlevel discourse marker)定义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书面词语组成的固定表达或搭配,其出现频率中等,被当做一个单位来使用,有助于理解书面交际中单位成分、序列或文本的连贯性。”结合以上定义,本研究对“学术话语标记语”的工作定义是:由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书面词语组合而成,在学术语篇中反复出现,具有组织语篇、表明立场的功能,使用时从记忆中整块提取,具有稳定语义和心理现实性的词块。

关于词块的分类,陈玉珍(2010:30)认为以下三分法较适合于词典学研究:

1)指称类,指用来表达实义内容的词块,指称物体、现象、真实或想象世界中的东西,包括搭配、习语、固定并列短语、明喻、复合词、语法搭配和短语动词。

2)语篇类,指用来组织语篇或话语内容的词块,包括复合介词(如in addition to,irrespective of)、复合连词(如so that,even though)、联系状语(如in other words,last but not least)和句干(如Someone would be advised to...)。

3)交际类,指用来表达情感、态度、评价,或用于直接对话以引起注意或施加影响等,包括言语行为公式语、态度公式语、平常话和谚语。

在这三种类别中,第二类属于多语词话语标记语的典型范畴,而第一类中的搭配和短语动词以及第三类中的态度公式语在学术话语标记语中也有所涉及。

Siepmann(2005:49—50)的分类更为详细具体,他将二级话语标记语从语义—语法角度分为:

1)固定表达类(set expressions),包括结构不完整和结构完整两个小类,如so far so good和this is not the whole story。

2)句子片段类(sentence fragments),包括15个小类,如it is worth noting that,to sum up,with this in mind,in this case。

3)句子嵌入类(sentenceintegrated markers),包括两个小类,如such instances could be multiplied。

Siepmann的分类偏重形式和语法上的差异,而陈玉珍对词块的分类偏重功能,相比之下,Siepmann的分类便于学术词块的抽取,若加入功能的维度,更适用于学术话语标记语的研究。

2.词典学视角下的相关研究

目前国外对学术词块的研究(如Cortes 2004;Biber & Barbieri 2007;Gilquin et al. 2007;Hyland 2008;Liu 2012)集中于对词块的结构和功能的探讨,例如Hyland(2008)认为词块是区分不同学科领域的重要指标。Siepmann(2005)使用英语、法语和德语三种语料,系统探讨了学术话语标记语的特征以及如何在词典中呈现此类信息。根据他自建的小型语料库,Siepmann比较了德国学者和高级学习者在学术英语写作中使用学术话语标记语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他对语文词典和学习词典对学术话语标记语的表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尝试编纂了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词典样本。然而,从设计特征和适用性方面看,他设计的电子版学习词典词条样本释义过于繁冗,缺乏用户友好的特点。虽然电子化解除了词典编纂的版面限制,但过于详尽的内容和单一的设计依然会使词典用户失去查询动力。

国内对词块的研究有从语用学角度出发的(如杨文秀 2008),也有梳理学习词典对搭配信息表征的研究(如田兵,陈国华 2009;陈玉珍 2010)。田兵和陈国华(2009:232)指出,在高阶英汉学习词典中,“需要考虑满足理解和表达这两种最基本的查找需要”,亦即需要兼顾解码和编码两种需要。而陈玉珍(2010:30)基于《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第二版处理词块的创新和不足,特别强调学习词典“要以学习者的需求和认知为准绳,收录那些出现频率较高,对外语词汇学习作用较大的词块”,提供语义、语体、用法、文化信息和语用信息。

3.二语习得视角下的相关研究

对学术词块的习得大多是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其中比较值得注意的是Li & Schimitt(2009)的一项个案研究,他们跟踪调查了一名中国研究生为期10个月的学术写作练习,发现受试在一个学年中共习得166个新词块,对词块使用的准确度也提高了。但在实际写作中她仍然依赖之前习得的有限词块,造成了使用不当和缺乏变化的问题。通过对受试每次写作练习后的访谈发现,阅读是她习得的一个重要途径。受试在访谈中也谈到了对词典的使用,但她不确定词典中能查询到的词块如on condition that是否为正式的学术写作词块。徐昉(2012)探讨了中国学习者在英语论文写作中如何使用学术词块及他们在本、硕、博三个阶段的发展特征,比较了国外学者与中国学习者所使用的高频学术词块在总量、结构和功能上的区别,结果显示中国学习者虽然在量上稍有优势,但对学术词块使用过度和使用过少的情况并存,倾向使用的一些词块不够地道,具有母语特征。

三、英语学习词典中学术话语标记语的信息表征对比

针对学习者的编码需求,当代国外五大品牌英语学习词典都增加了相应的写作指导,对搭配的处理也各具特色。近几年出版的《麦克米伦高级英语词典》、《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8版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4版都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学术英语指导信息,凸显了学术话语标记语的用法。下面我们将对这三部学习词典表征学术话语标记语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文本对比的基础上对国内英汉学习词典的编纂提出一些适用性建议。

1.《麦克米伦高级英语词典》

《麦克米伦高级英语词典》第1版中已有“学术写作专页(Academic Writing)”,邀请编写Academic Word List的Averil Coxhead执笔,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学术写作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中有专门的小节谈到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并将常见的话语标记语按功能分为9类,列在一张表格里,鼓励学习者在今后的阅读中继续总结和补充这张表格。这9种话语标记语分别是:1)给观点排序(Sequencing ideas),如firstly,secondly,finally;2)表达对比(Expressing contrast),如but,however,nevertheless,yet;3)说明结果(Stating results),如thus,as a result,so;4)提供理由(Providing reasons),如in order to,so as not to,so that;5)举例(Giving examples),如for example;6)表达条件(Expressing conditions),如if,unless,when,whether;7)添加进一步的支持(Adding further support),如besides,also,furthermore,moreover;8)归纳陈述(Concluding statements),如in summary,to sum up,to conclude。

另外,“用法注释(Usage Notes)”小节有14个词目词,这些词目词下有用法提示框,引导学习者进一步查询和了解更多表达式。这14个词目词是cause,compare,definite,evaluate,paraphrase,example,list,prove,quote,topic,related,result,significant和summary。这些词目词本身就能代表每类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可见用法注释的分类是概念与功能的结合。比如在cause下的用法注释框中将引出原因的表达式进行了分类,先说明每一小类的用法,选取该小类中的一个表达式进行配例,在确保理解的基础上提供该小类的表达式集合:

此外,表达同一功能和概念的其他词类和表达方式也归纳到了用法注释框的最后,供使用者选择。比如在compare下的用法注释框提供了用于比较的形容词:

同类表达式子集中的每个词都能在词典中检索到,一些学术写作专门词汇在例证中也有所体现。唯一的缺憾是每一小类的全部表达式都按字母顺序罗列,个别表达式的特殊用法没有给予说明,容易引发同类表达式之间可以进行无条件同义替换的误解,但这也可能是编写者出于对高级英语学习者水平的考虑。

在《麦克米伦高级英语词典》第2版中,写作专页由Gilquin,Granger和Paquot三位研究者根据学习者语料库的结果进行编写(Gilquin et al. 2007)。在第2版中对学术话语标记语的处理更为突出。主要的创新点有:

1)通过柱状图让使用者明了话语标记语在学术英语和日常口语中的使用频率,以及母语使用者与非母语使用者的使用频率和偏好的差异。

2)用提示框“BE CAREFUL!”和“GET IT RIGHT”提示学习者常见的错误。

3)为学术核心词汇增加了搭配框。

这些英语学习词典中的创新,结合了语料库的研究成果与双语词典的设计特征,为高级英语学习者更好地习得学术话语标记语提供了尽可能的帮助。

2.《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8版

《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8版的宣传亮点之一是新增加了32页“牛津写作指南”(Oxford Writing Tutor)以及标注了10组学术词汇(Academic Word List)。这里以《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8版光盘版为例进行简要介绍。10组学术词汇根据其频率进行区分,每个词的词族为一类,如analyse与analysed,analyser,analysers,analyses,analysing,analysis,analyst,analysts,analytic,analytical,analytically,analyze,analyzed,analyzes,analyzing构成一类,其中具有词目词地位的如analyse,analysis都有AW标记,标明其学术英语写作词汇的地位,并有来自学术英语语料库的例证进一步阐释其用法。10组学术词汇与Averil Coxhead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类似,即从语料库中提取出高频词族,列表附录在词典中供使用者查询,但没有涉及多语词学术词块。

《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8版光盘版中的iwriter部分是“牛津写作指南”电子版,包括学术论文写作、读书报告写作及简历和信件的实用写作。iwriter的创新点在于最大化地使用模板论文。比如在Comparison模块中,通过点击一系列链接,能学习到比较段落写作的构思和成文过程,还可以用“show me useful language”突出显示能用于比较的话语标记语。将话语标记语的解释置于篇章情境中是一个显著创新点,然而模板文章毕竟有限,一些用法细微之处无法详细呈现。

3.《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4版的做法与《麦克米伦高级英语词典》相同,也专辟了学习插页进行语言提示。在3页“语言提示:连接观点(Language Notes: Linking ideas)”中,列举了7类话语标记语,分别为:1)按逻辑顺序列出观点(Listing ideas in a logical order);2)总结观点(Summarizing your ideas);3)加入另一个观点支持前一个观点(Adding another idea that supports the previous one);4)对比不同的观点(Contrasting different ideas with each other);5)说明结果(Saying what the result of something is);6)说明原因(Saying what the reason for something is);7)说明目的(Saying what the purpose of something is)。这7种分类与《麦克米伦高级英语词典》的大同小异,所列举和说明的是几个最常见的标记语,其用心处在于指出了个别词的语体区别,如区分了in order to(尤用于正式英语)和so (that)(在非正式英语中that经常省略)。从总体上看,《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的插页没有《麦克米伦高级英语词典》的用法注释框周详实用,无法满足高级英语学习者的需求,更适于中级英语学习者入门阅读。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5版光盘版在表征学术英语编码信息方面有了相当大的突破。此次大规模修订,很好地开发了光盘版词典的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光盘版词典甚至超越了纸质版词典,专辟了一个“Academic Word List”模块,按字母顺序列举了常用的学术词汇,在词典文本中相应的词条旁增加了AC标记。此外,在“Vocabulary Trainer”模块中设置的学术词汇测试题便于学习者进一步检测对学术词汇的掌握程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测试题是根据学术词汇的功能进行分类的,比如有“Agreeing/Disagreeing”“Giving Reasons”“Reporting what people say”的分类测试题,每一类题目中重点测试20至30个学术词汇,在做题过程中,做错的题目有简要的提示,便于学习者加深印象,习得正确的词汇。遗憾的是,除了一些简单的多语词学术话语标记语,如point out,还没有将多语词学术话语标记语纳入编纂和设计范围,但是所有这些围绕学术词汇的创新都为后续研究打开了新思路。

四、结果与讨论

从以上文本分析可以看出,主要的英语高阶学习词典已经注意到了高级英语学习者对学术英语的需求,并结合学术用途英语(EAP)的研究成果和语料库挖掘的研究手段,在最新出版的词典文本中体现出对这类需求的关照。目前对学术话语标记语的信息表征以《麦克米伦高级英语词典》为代表,从插页、例证、用法注释框到图表、错误提示框、搭配提示框,它都充分显现了学术话语标记语的用法信息,但依然存在有待改善之处。

综合以上讨论,针对现有英汉高阶学习词典,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善建议:

1)学术话语标记语既是英语学术写作的重要语篇特征,也是高级英语学习者编码和解码活动中所需的信息,应结合英语学习者语料库有选择地收录这类信息,并要注重借鉴EAP研究、二语习得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2)五大国外英语学习词典面向全世界英语学习者,而国内英汉高阶学习词典可在细化中国学习者需求的基础上,在表征学术话语标记语信息时注意国别化特征的处理,如指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常见错误等。

3)在表征学术话语标记语时应注重与双语词典设计特征的结合,比如采用学习插页、用法注释框等显性方式,同时也要结合隐性方式,如例证的使用。另外,还要注意考虑中国学习者的查询习惯和需求,比如在罗列同类标记语时可根据使用频率排列。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麦克米伦高级英语词典》《牛津高阶英语词典》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的学术话语标记语的表征情况,讨论了其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善现有英汉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的建议,以更好地满足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的需求,增强英汉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的适用性。但由于研究的时间有限,笔者未能进行实证研究和词条抽样研究,这是本文的局限性所在。

参考文献

1.陈玉珍. 词块研究与英语学习词典编纂.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4): 28—43.

2.田兵,陈国华. 英语高阶学习词典设计特征研究:兼及多义词的认知语义结构和义项特征.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32—236.

3.徐昉. 中国学习者英语学术词块的使用及发展特征研究. 中国外语, 2012(4): 51—56.

4.杨文秀. 学习词典中的语用标记语. 外语研究, 2008(1):30—34.

5.Biber D, Barbieri F. Lexical Bundles in University Spoken and Written Regis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7(26):263—286.

6.Cortes V. Lexical Bundles in Published and Student Disciplinary Writing: Examples from History and Biology.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4(23): 397—423.

7.Coxhead A. A New Academic Word List. TESOL Quarterly, 2000(2): 213—238.

8.Gilquin G, Granger S, Paquot M. Learner Corpora: The Missing Link in EAP Pedagogy.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7(6):319—335.

9.Hood S. Appraising Research: Evaluation in Academic Writing.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10.Hyland K. Stance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 Discourse Studies, 2005(7): 173—192.

11.Hyland K. As Can Be Seen: Lexical Bundles and Disciplinary Variati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8(27): 4—21.

12.Li J, Schimitt N. The Acquisition of Lexical Phrases in Academic Writing: 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9(18): 85—102.

13.Liu D. The Most Frequentlyused Multiword Constructions in Academic Written English: A Multicorpus Study.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12(31):25—35.

14.Siepmann D. Discourse Markers across Languages: A Contrastive Study of Secondlevel Discourse Markers in Native and Nonnative Text with Implications for General and Pedagogical Lexicography. Oxon: Routledge, 2005.

15.Simpson R, Ellis N. An Academic Formulas List: New Methods in Phraseology Research. Applied Linguistics, 2010(31): 487—512.

16.Swales J.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17.Wray A. 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南京大学双语词典研究中心江苏210032)

(责任编辑李潇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