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词典单一动词对释式的使用条件和允准差别

时间:2024-05-07

付娜++刘竹林

摘要单一动词对释式是指词典中一个动词词目或义项号后用一个动词释义的方式。目前相关认识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使用上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文章阐述了单一动词对释式使用的前提条件,即被释动词具有与之理性意义相同或差别细微的同义词;分析了词义成分相同是其使用的必要条件;总结了单一动词对释式常见于同素单双音词、同素逆序词和前位同素复音词。文章还提出单一释词与被释动词允准在非词义成分、色彩意义、用法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别。

关键词语文词典释义同义词单一释词动词

一、 引言

语文词典中有时在一个词目或义项号后用一个词进行释义,这类释词称为“单一释词”,这种释义方式称为“单一释词对释式”(付娜2015: 1),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词目或义项号后为一个光杆释词。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下简称《现汉》[1]):

琐细琐碎。

第二,单一释词前标有〈口〉、〈书〉或〈方〉。如:

嗔着〈口〉责怪。

沉湎〈书〉沉溺。

跟斗〈方〉跟头。

第三,单一释词前标有被释词所属词类的附类或小类。如:

来年名时间词。明年。

第四,单一释词后标有义项号。如:

把斋封斋①。

第五,单一释词后标有读音。如:

桑葚儿sāngrènr桑葚(sāngshèn)。

第六,单一释词后附有异形词等提示。如:

蝲蝲蛄蝼蛄。也作拉拉蛄。

针对单一释词对释式的专门研究较少,大都放在同义词对释中讨论,集中在其局限性,尤其是难以实现释义精准(陆尊梧1982;赵振铎2001: 139;程荣2001等)。研究者对其多持否定或改良态度,还有学者提出“现代语文词典应拒绝同义相训”(杨金华2003)。然而现实情况是,各种规模的语文词典都在使用。单一释词对释式处于理论认知和编纂实践不协调的境地。对此有必要加以探讨,但不同类型不能一概而论。与其他词类相比,采用单一释词对释式的名词、动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付娜2015: 7)。被释名词与单一释词多为同物异名词,如“西红柿: 番茄”“史学: 历史学”,词义具体可察,用法简单明了;而动词大多意义抽象,用法复杂。本文研究动词的单一释词对释式,称为“单一动词对释式”,以《现汉》为考察对象,结合第6版对第5版的修订,阐述其使用的前提条件、必要条件和较常使用的情况,提出单一释词与被释动词允准的差别,希望有助于语文词典编纂者正确认识、准确使用单一动词对释式。

二、 单一动词对释式的使用条件

(一) 单一动词对释式使用的前提条件

同义词能用详注说明其间差别的不宜用对释式,对释式是详注的候补方式,只适用于理性意义相同或差别细微的同义词。被释动词具有与之理性意义相同或差别细微的同义词,是使用单一动词对释式的前提条件。例如,“重译②”和“转译”均指“不直接根据某种语言的原文翻译,而根据另一种语言的译文翻译”,理性意义相同,《现汉》第6版用“转译”释“重译”。再如,“串秧儿”和“串种”均指“不同种的动植物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交配或杂交”:

(1) 北平人不喜欢笨狗与哈巴狗串秧儿的“板凳狗”。[2]

(2) 串秧儿的水果一般都很好吃。(百度搜索)

(3) 在省城社区常见的流浪犬,大多数为串种犬。(人民网搜索)

(4) 这种花很易串种。黄花、白花的瓣上往往有不规则的红色细条纹。

“串秧儿”和“串种”二词除构词理据有异,理性意义、色彩意义、用法均无差别,《现汉》第6版用“串种”释“串秧儿”。如果被释动词没有理性意义相同或差别细微的同义词,则无法使用单一动词对释式。例如,“收缩②”指“使数量由多变少;使事物由分散到集中”:

(5) 近年来,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大幅收缩县以下机构网点。(使数量由多变少)

(6) 一球在手的波尔图队并没有收缩防守,依然放手与主队展开对攻。(使事物由分散到集中)

其同义词“缩小、减缩、简缩、紧缩、缩减、压缩”等的意义分别是:

缩小使由大变小;减少: ~范围|~收入差距。

减缩缩减: ~课时|~开支。

简缩缩减: 各种报表的数量应该尽量~。

紧缩缩小;压缩: ~开支|~机构。

缩减紧缩减少: ~开支。

压缩②减少(人员、经费、篇幅等): ~编制|~开支。

上述词语均没有“使事物由分散到集中”的意思,与“收缩”意义差别较大。由于没有理性意义相同或差别细微的同义词,“收缩”不能使用单一动词对释式,《现汉》第5版用“紧缩”对释,第6版即修订为如上释义。

不当使用单一动词对释式多是由于对释词和被释词是否理性意义相同或差别细微做了误判。如,《现汉》第6版对第5版所做的相关修订(箭头左侧为第5版释语,右侧为第6版释语,下同):

A组受①接受→接受;得到。

收束③结束→收尾;结束。

B组策勉鞭策勉励→策励。

失计失策;失算→失算。

(失策策略上有错误;失算。失算没有算计或算计得不好;谋划不当。)

A组“受”的释词“接受”,指“收取(给予的东西)”或“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表示自主动作,施动者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例如:

(7) 出于礼貌,我还是接受了他的名片。

(8) 无论他们作出怎样的解释,公众都不会接受。

“受”除了有“接受”义,在“受惠”“受援”“受益”“受奖”“受赏”“受到帮助”中还表示非自主动作,义为“得到”。“受”与“接受”意义差别较大,因此第6版修订增补了释词。

A组“收束”的释词“结束”,指“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强调不再做,而“收束”还可以指“完成事情的最后一段”,这样语例中的“收束”不宜换成“结束”,例如:

(9) 全篇收束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民本思想上。

(10)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组第5版分别注释“策勉”“策励”,“策励”释为“督促勉励”,二词释语的不同部分为“鞭策”和“督促”,“鞭策”义为“用鞭和策赶马,比喻督促”,和“督促”同义。编纂者洞察到表面释语相异的背后意义实则相同,修订为对释式,将二词系联起来,减少读者做无谓的辨析。

B组“失计”的第5版释词“失策”,其本义是“策略上有错误”,后来意义范围扩大泛指“失算”,但本义在很多语境中仍然十分凸显,例如:

(11) 希特勒的重大战略失策——“停止前进”的命令,使联军赢得了死里逃生的宝贵时机。

(12) 当县领导发现这是个战略上失策的举动时,立即采取了纠正的办法。

而“失计”不仅指策略谋划不当,也指细节计划不周,和“失策”差别显著。第6版删减释词“失策”后余下单一释词“失算”。“失计”和“失算”的相异词素“算”“计”同义,除“失算”多用于口语、比“失计”使用频率略高外,二词未见其他差别,修订为单一动词对释式是恰当的。

(二) 单一动词对释式使用的必要条件

对动词释义要充分释出其词义成分。因为词义成分是词义的组成部分,在词语所有用例中都稳定出现,增减或改换词语的任意一个词义成分则会导致词义变化。两词只有词义成分数量一致、一一对应,才能用于单一释词对释式。需要说明的是,与符淮青(1996: 73—107)以词典释语为依据确定词义成分略有不同,我们认为虽然可以以优秀词典释语为基础,但词典为了表意完整或增强释语可理解性,常常释出非词义成分,要注意区分。例如:

上山①到山上去: ~砍柴。[3]

动作1空间1动作2

受惊 受到 动作1

突然的 限制

刺激或威胁 关系事项而

害怕。 动作2

触电 ①人或动物 接触 动作较强的 限制电流 关系对象。机体触电会受到破坏,甚至死亡。

“上山”的词义成分有动作1、空间1和动作2,“受惊”的词义成分有动作1、关系事项及其限制和动作2,二词释语均为其词义成分。“触电”的词义成分有动作、关系对象及其限制,施动者(“人或动物”)是为了表意完整而出现的,结果(“机体触电会受到破坏,甚至死亡”)是“触电”的结果,均不是词义成分。

《现汉》单一动词对释式较好地做到了释词与被释词词义成分对应,例如:

称绝叫绝。

叫绝称赞事物好到极点。

冬蛰冬眠。

冬眠某些动物(如蛙、龟、蛇、蝙蝠、刺猬等)在寒冷的冬季休眠。

“叫绝”和“称绝”的动作都是“称赞”,程度均是“好到极点”。“冬蛰”和“冬眠”的动作都是“休眠”,时间均为“在寒冷的冬季”。不过《现汉》也存在着词义成分有异却使用单一动词对释式的疏漏。例如:

登山①上山: ~临水|~越岭。

吃惊受惊: 令人~|大吃一惊。(此例引自刘伟等2015)

电③触电: 电门可能有毛病了,我一开灯,~了我一下。

“登山”的动作是攀登,关系对象是山,其词义成分和“上山”不同,释语可修订为“攀登山峰;爬山”。“吃惊”指“由于突然的刺激而感到惊讶或受到惊吓”,原因是“由于突然的刺激”,动作是“感到”或“受到”,关系事项是“惊讶”或“惊吓”,和“受惊”词义成分有异,不能用“受惊”对释。“电”的意思是“电流打到”,词义成分中的施动者是“电流”,动作是“打到”,和“触电”词义成分中的动作不同,比“触电”多出施动者,少了关系对象及其限制,不能用“触电”对释。

单一动词对释式使用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是统一的。理性意义相同或差别细微的同义词,词义成分相同;词义成分相同的词才可能成为理性意义相同或差别细微的同义词。

(三) 单一动词对释式常用的情况

词语是否符合单一动词对释式使用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需要经过深入的意义分析才能判断。不过一些外显线索可以提示对释式的使用。刘伟等(2015)从被释词的感性意义对同义词对释式进行数据统计,发现方言词、书面语词、口语词及专科术语常使用对释式。我们从单一释词与被释动词关系考察,发现它们常为同素词,尤其常具有以下几种关系。

1. 同素单双音词

包括前位语素相同和后位语素相同两种情况。例如:

霸④霸占。(霸占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理睬理⑥。[理⑥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

备②准备。(准备①预先安排或筹划。)

捕捉捉②。(捉②使人或动物落入自己的手中。)

2. 同素逆序词

用单一动词对释式可以提示读者二词的关系。例如:

疗治治疗。(治疗用药物、手术等消除疾病。)

受领领受。[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

3. 前位同素复音词

这类释词即便需要二次查检,因在同一字头下,也不繁难。例如:

零销零售。(零售把商品不成批地卖给消费者。)

耸峙耸立。(耸立高高地直立。)

三、 单一动词对释式允准的差别

Cruse(1986: 270)说,“我们一旦开始认真地寻找绝对同义词就会发现,如果它们存在,那也是极不常见的。如果它们曾经出现过,那也是不稳定的”,谨慎地否定了语言中绝对同义词的存在。同义词之间或多或少、或显著或细微都存在一些差异,用于单一动词对释式的同义词也不例外,它们之间允准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别。

(一) 非词义成分

大部分动词的非词义成分为动作的施动者、关系对象、关系事项即动词的“适用范围”,以及动作行为所含有的大小、多少、高低、长短等数量语义特征即“语义轻重”。

1. 适用范围

被释词适用范围的语义类型典型性高或语义特征简明的,词典释义常用括注说明。例如:

猎取②夺取(名利): ~功名|~高额利润。

邻接(地区)接连: 河北省西边~山西省。

临到①(事情)落到(身上): 这事~他的头上,他也没办法。

把握②抓住(抽象的东西): ~时机|透过现象,~本质。

“猎取”“邻接”“临到”分别只用于“名利”“地区”和“事情”“身上”,适用范围的语义类型少,典型性高;“把握”适用范围广,语义类型多样,但适用范围的语义特征简明,均为“抽象的东西”。如果被释词适用范围的语义类型典型性高或语义特征简明,且与释词适用范围差别显著,词典释义应予区别。例如:

颁布公布。

公布(法律、命令、文告、通知事项等)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

符淮青(1985: 122)指出“颁布”适用于“法令、条例”,我们分析语料也证实了这一点。据此,“颁布”释义宜修订为“公布(法令、条例等)”。若被释动词适用范围语义类型典型性不够突出或语义特征不够简明,词典释义一般较难说明。例如:

敦促催促。

催促催①。(催①叫人赶快行动或做某事。)

“敦促”的施事有人(138例[4])、国家(47例)、组织(32例)或文件(如公报、决议、声明,18例)等语义类,受事有国家(140例)、人(50例)、政府部门(33例)或组织(17例)等语义类,施事和受事为人时,多是代表国家、政府、组织等行使权力的人。“催促”的施事有人(199例)、事物(15例)或声音(14例)等,受事多是人(146例),施事和受事为人时,并不局限于是何种身份。若要释出“敦促”的适用范围,释语可能会变成“代表国家、政府、组织等行使权力的人,国家、组织、文件等叫别国、别人、政府部门、组织等赶快行动或做某事”或“(代表国家、政府、组织等行使权力的人,国家、组织、文件等)催促”“催促(国家,代表国家、政府、组织等行使权力的人,政府部门,组织等)”。语文词典一般不罗列施事、受事的所有语义类型,括注也不宜过长,如上释义不适合语文词典。

“敦促”和“催促”都指“叫人赶快行动或做某事”,词义成分相同,语例中的“敦促”大都能换成“催促”,例如:

(13) 通用公司将尽力敦促美国政府和国会延长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

(14) 他敦促有关各方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发生进一步的流血事件。

“敦促”和“催促”二词适用范围虽然有别,但语文词典用“催促”释“敦促”不能说是不恰当的,这种差别需允准存在。

2. 语义轻重

有些词语的语义轻重可以用表示程度的“略”“略微”“大略”“大致”“比较”“很”“非常”“十分”“极度”“极力”或含有程度义的“轻轻地”“紧紧地”等词语说明,例如:

浏览大略地看。

类似大致相像。

力争①极力争取。

拂①轻轻擦过。

有些词语的语义轻重则不易说明,例如:

安歇②休息。

休息①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活动,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

和“休息”相比,“安歇”一般不能指较短时间或浅度地休息。以下四例中,副词“略事”、数量短语“半小时”、动词重叠形式和上下文语境表明,休息的时间较短或程度较浅,均不能换为“安歇”:

(15) 郭开贞等即被人引进了张家院子,又被领到靠下墙的一间客厅里略事休息。

(16) 工作四小时后午饭,饭后有半小时的休息。

(17) 同志,您累了,请先坐下来休息休息。

(18) 外间小厅是待接见的人休息的地方,里边那间大屋才是荣毅仁阅文批卷的所在。

若要释出“安歇”的程度义,释语可能会变成“休息(一般不指时间较短或程度较浅地休息)”。但语文词典一般不用否定式的括注。虽然“休息”和“安歇”有时间长短、程度深浅的不同,但没有较好的方式能将其呈现出来,语文词典应允准语义轻重的细微差别。

(二) 色彩意义

词的色彩意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地方色彩、时代色彩、外来色彩、民族色彩、形象色彩、风格色彩等。单一释词对释式允许色彩意义存在差别,可细分为两种情况。

1. 色彩义略有差别

道贺道喜。

褒扬表扬。

肩负担负。

声称声言。

“道贺”含有郑重的感情色彩,“道喜”则没有。“褒扬”多用于书面语,“表扬”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肩负”具有用肩扛起的形象色彩,“担负”没有。“声称”多含有贬义色彩,“声言”没有显著的褒贬色彩,对比以下用例可见:

(19) 地理学的计量化也一度走向极端,甚至有人声称一个新的地理学境界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文字性、描述性的研究。

(20) 叛乱分子以“西藏僧俗人民”的名义,在拉萨街头张贴布告,声称西藏是“独立的国家”。

(21) 孙先生自己曾声言过,假如党员能确守主义,革命是能够在二三十年之内便可以成功的。

(22) 在哥白尼死后50多年,布鲁诺就声言宇宙是无限的,太阳只不过是一颗小星。

以上这类单一释词与被释词往往都是普通话词汇系统的成员,被释词色彩意义不显著,语文词典一般无需标明,使用理性意义相同的光杆单一释词对释即可。

2. 色彩义差别显著

不同时间、地域语言系统的词语沉积和汇集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语言系统的同一时空,产生“古—今”“方—普”“外—汉”同义词。不同语体、文体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词、通用词形成“口/书—常用词”“专科—语文”同义词。这类词语采取以今释古、以普释方、以汉释外、以常用词释口语词和书面语词、以专科词释语文词的单一释词对释式,对词典使用者而言是准确、简明的。例如:

倍道〈书〉[5]兼程。(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以加倍的速度赶路。)

岔换〈方〉①调换。(调换①彼此互换。)

拜拜①再见。[英byebye](再见客套话,用于分手时,表示希望以后再见面。)

撒谎〈口〉说谎。(说谎有意说不真实的话。)

水垢水碱。[水碱硬水煮沸后所含矿物质附着在容器(如锅、壶等)内逐渐形成的白色块状或粉末状的东西,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镁等。]

(三) 用法特征

词义是从词语的用例中概括归纳出来的,但词语用法的某些差异和词义并无联系。本文“用法特征”和词汇意义(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对举,指的是句法功能、构形形态、构词形态、使用频率等和词汇意义无关的用法上的特点,不包括及物、不及物等影响词汇意义的用法。由于如《现汉》这样的语文词典的使用者是具有一定语感的母语者,而且用法特征可通过配例呈现,所以一般不要求释词与被释词的用法特征完全相同。例如:

温习复习。

关切关心。

比拟①比较①。

拉呱儿〈方〉闲谈。

“复习”可以做定语,“温习”一般不直接做定语,跟“题”“资料”构成定中关系时说“复习题”“复习资料”,不说“温习题”“温习资料”。“关切”较少带宾语,且“严重关切”等搭配“关心”没有。“比拟”多用如“不可/不能/难以/无法/无可比拟”和“远非……所能比拟”表达否定意义,“比较”无此倾向。“拉呱儿”是离合词,可以说“拉拉呱儿”“拉了一会呱儿”,还有“闲拉呱儿”等搭配,“闲谈”不是离合词,也无此搭配。

四、 余论

理想的释义,释词与被释词应在各方面相同,而“选择同义词来对译,由于同义词之间必然具有的差异,因此必定是不够准确的”(王宁2002)。词典之所以还要使用单一释词对释式,是因为有些同义词“即使附加上限制、补充说明,也远不能将其差别都表示出来。……全改换为定义式详注,同义词语间的细微差别问题也未必能够完全解决”(韩敬体1981)。单一释词对释式可以看作是权宜之计,况且语文词典也并不要求释出被释词的所有信息。我们应当客观面对单一释词与被释词的差别,给予单一释词对释式合理的生存空间。

语文词典释义除了遵循精准原则,也受经济原则制约。单一释词对释式对理性意义、色彩意义或用法特征有别的词语而言,虽然难以达到精准的要求,却具有“简单明白,直截了当”(刘庆隆2004)、“简短精练,节省篇幅”“便于读者对有关的同义词语进行联系理解”(韩敬体1981)的优长。单一释词对释式微损精准原则而符合经济原则,在面临难以兼顾两项原则的困境时,不失为一种平衡的手段。

附注

[1]本文词语释义均出自《现汉》第6版,涉及其他版次时予以说明,只引用相关义项和配例。

[2]如无特别说明,本文语例均取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网络版“当代\报刊”和“当代\文学\大陆作家”路径下。

[3]“上山”只在“上山下乡”中指“到山区去”,单独使用时没有此义,本文不讨论“到山区去”义。

[4]由于精力所限,将细致分析的语例数量限定在300例以内。如果目标词语料少于300例,全部分析;超过300例的单义词,按照“语料数量/n≤300”的公式(n为取值区间内的最小整数)取n条中的第一条分析。例如,单义词“敦促”在目标路径下共检索出5903例,取每20例中的第1例,得296例;单义词“催促”检索出878例,取每3例中的第1例,得293例。

[5]《现汉·凡例》: “标〈书〉的表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书〉是书面语色彩和时代色彩的合注。

参考文献

1. 程荣.单音词和单音语素与同义复音词的注释问题.∥李如龙,苏新春.词汇学理论与实践.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

2.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 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北京: 语文出版社,1996.

4. 付娜.汉语动词同义度分析方法与等级划分.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 韩敬体.同义词语及其注释.辞书研究,1981(3).

6. 刘庆隆.谈谈《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形式.∥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7. 刘伟,张志毅.《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同义对释研究.辞书研究,2015(1).

8. 陆尊梧.语文词典的互训问题.辞书研究,1982(4).

9. 王宁.单语词典释义的性质与训话释义方式的继承.中国语文,2002(4).

10. 杨金华.现代语文词典应拒绝同义相训.辞书研究,2003(6).

11. 赵振铎.字典论.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12. Cruse D A. Lexical Semantics.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付娜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100732)

(刘竹林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北京100044)

(责任编辑马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