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原型范式下的词典范畴化释义研究综述*

时间:2024-05-07

邓 琳



原型范式下的词典范畴化释义研究综述*

*本文为2016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 2016SCG333)的研究成果之一。

邓琳

摘要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基于原型理论的词典范畴化释义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两种不同范畴释义观的对比研究、原型范畴化释义的理据研究及其理论与应用研究。当前词典原型范畴化释义研究还存在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以及研究不够具体深入等问题,未来词典原型范畴化释义研究既需要从多个视角、多维度地展开,还需要结合新的语言学理论和词典释义理论对范畴化释义的具体原则和方法做进一步的纵深研究。

关键词原型理论词典范畴化释义范畴视角句法语义界面

一、 引言

释义一直是词典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要不断地优化和改善词典释义,就要保持与语言学特别是语义学等相关学科的密切互动,积极地汲取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为词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所用。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认知语义学对建立在“充分必要条件”基础之上的传统词典释义提出了质疑,并将根据现代认知科学发展起来的“原型理论”推上了语义学和词典学研究的舞台,这无疑是为词典释义研究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自此,国内外词典学家们在反思传统释义的基础上谨慎而又大胆地将原型理论应用于词典释义的理论与实践。本文从历时的视角,对近年来国内外基于原型理论的词典释义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以便多视角、全方位地了解当前的原型范式下的词典释义研究现状,并尝试探索未来词典释义研究的新方向。

二、 原型范式下的词典范畴化释义研究的主要内容

1. 两种不同范畴释义观的对比研究

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对于二者在词典释义中的作用,学界一直广为争论。

经典范畴理论主张以“充分必要条件”来对词进行释义,映射到词典中的释义方式为“属+种差”。(Zgusta 1971;章宜华,黄群英 2000;章宜华 2001;赵彦春 2003)这种释义方式在传统词典编纂中被广泛应用,该释义方式虽可反映出被释义项的区别性特征,但由于经典范畴理论自身有着不可回避的缺陷,所以许多学者对这种释义方式产生了质疑,并认为“传统的充分必要条件用于词典释义的确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会导致释义不完整或不准确等”(章宜华 2001)。

针对传统释义方式的缺陷,学者们又提出了原型范畴理论(Rosch 1973;Lakoff 1987;Wierzbicka 1994,1996;Hummel 1994;Taylor 1995),他们认为范畴成员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典型与非典型成员之分;范畴成员不需要有某些共同的必要条件,其典型程度按有多少原型特征来衡量,具有家族相似性;且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相邻范畴互相重叠和渗透;原型就是一个范畴的概念核心的图式表征。原型范畴释义观主张在词典中以“原型特征-(词项与原型冲突+缺失的典型特征)+非原型特征”的模式进行语词释义,以解决语义的模糊性问题,体现词典释义的认知经济性。

不少学者认为原型范畴释义观是对经典范畴释义观的颠覆和全盘否定,这样的观点并不妥当。应该说,“属+种差”的释义方式适合学科义位的释义,而原型范畴释义方式适合普通义位的释义,两种释义方式的适用域不同;可以认为,原型范畴释义观包容了传统范畴观,并大幅度提升了人们对范畴的认识、对认知规律的把握。(Cruse 1992;于屏方 2007;杨蔚 2011)

2. 原型范式下范畴化释义的理据研究

首先,原型范畴化释义符合学习者的语言认知特点,具有认知经济性。原型理论所秉持的经验主义意义观凸显人类认知,认为语义是人类认知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对人们是如何将头脑中的映像建立成语义范畴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杨蔚 2011)因此基于原型范畴对语词进行释义符合人们的语言认知特点;而且范畴化的认知就是在把握范畴成员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快速认知或识别范畴成员,可提高语言认知的效率。(章宜华 2014)可见范畴化释义具有很强的认知经济性。

其次,范畴化释义可重现心理词库中词汇语义的自然关系,增强心理空间的可及性。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自然语言被看作是一个基于范畴化的词汇—语义网络系统,词汇及其意义就是该网络中的节点,各节点之间互相关联。因此,对语词进行范畴化释义,可以重构词典中因将词目按字母排序而被割裂的语词之间内在的语义关系网络(Swanepoel 1994;Taylor 1995;章宜华 2008;胡丹 2012),有效模拟人们的语言认知方式,增强心理空间的可及性。

3. 原型范式下词典范畴化释义理论与应用研究

当前关于词典范畴化释义的理论研究基本从两个视角展开: (1) 不少学者从认知语义学或词汇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语词进行语义关系的分类研究,为范畴化释义奠定了理论基础。(Talmy 1985;Atkins, Kegl & Levin 1988;Miller, Beckwith & Fellbaum,etal. 1990;Apresjan 2000;张志毅,张庆云 2001等)(2) 从词典学角度出发,宏观地指出因不同词类的语法和语义特点不同,因此在词典中应按词类进行释义,为范畴化释义提供了框架性的指导。(胡明扬等1982;Landau 2001;黄建华 2001;符淮青 2004;章宜华 2009,2014)也有学者(符淮青 2004)根据语法范畴对义位进行分类释义,并对汉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释义模式都做了大量原创性的具体研究,该释义模式虽存在“缺乏深入理论探讨、不适合用线性序列表述、规定性有余而描述性不足”(于屏方 2007)等缺点,但对英语学习词典的范畴化释义研究还是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作用的。

关于原型范畴理论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的是原型范畴理论作为词典中多义词释义、多义词义项划分和排列理据的研究(Fillmore 1982;Taylor 1995;Geeraerts 1999;邹智勇 2000;席建国,李琳 2000;田兵 2003;吴世雄,纪玉华 2004;杨蔚 2011);也有学者如Wierzbicka(1985,1987)、Apresjan(2000)等为词典中语词的范畴化释义做出了许多努力和贡献。其中Wierzbicka(1985)将日常词划分为四种范畴并对其概念成分进行了分析,提出四种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关联性的释义模式,实现了范畴释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但其释义过于冗长和烦琐,如对“cup”的释义用了820多个单词,主要适用于理论研究型词典;1997年Wierzbicka又出版了基于范畴化释义的语义词典EnglishSpeechActVerbs: A Semantic Dictionary。如果说Wierzbicka的研究是范畴化释义的雏形,那Apresjan提出的以“词典释义类别(lexicographicgroup)”为单位在词典中按照统一的描写规则和模式对语词进行“集成化描写”则标志着范畴化释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周毓(2013)和吴楠(2014)等则尝试在原型范畴理论的框架下对英语学习词典的范畴化释义做了更为具体和细化的研究,如周毓(2013)对英语的3000个核心词进行了范畴化释义研究;吴楠(2014)则从认知的角度探索了X-ABLE词的意义生成机制以及该派生词的语义可预测程度,对所有X-ABLE词进行了范畴化处理,提出了英语学习词典对这类词的释义模式。但总体来说,英语学习词典的范畴化释义研究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仍有所欠缺。

三、 原型范畴化释义研究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学界对原型范畴化释义研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研究成果也不菲,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第一,原型范畴理论自身有些问题尚未有定论。如范畴的界定问题、范畴原型的确立标准和原则问题等(俞建梁,黄和斌 2008;梁彩琳,石文博 2010),这些都为原型范畴化释义带来了困难。虽然词典学者们都已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Wierzbicka 1994,1996;田兵 2003;杨蔚 2011),但他们所构建的原型义项确立的标准和义项划分的原则仍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原型范畴理论并不是解决词典释义问题的“一把万能钥匙”(Wierzbicka 1996),还需整合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以及词典学的相关理论,采用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原型理论在词典释义研究中的价值最大化。

第二,原型范畴释义的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且不够具体深入。在以往研究中,原型范畴化释义研究主要是基于同义关系进行的,未能体现语言系统中范畴关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此外,已有研究关注的多是多义词不同义项之间的关系,而对词与词之间的范畴关系关注较少,对于词典中如何重构自然语言中的词汇语义关系网的具体研究也较为匮乏。另外,已有研究对英语学习词典范畴化释义从语义学和词典学角度提供了框架性的指导,但关于范畴化释义具体的原则、方法以及系统的理论建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通过对当前词典释义现状的审视,发现词典范畴化释义还处于按词类范畴释义的初级阶段,细化的范畴释义研究还未系统展开。

四、 原型范式下的词典范畴化释义研究展望

结合当前主流英语学习词典释义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学习者的需求,笔者认为未来研究的重点应是如何扬长避短地充分发挥原型理论在词典释义研究中的优势和主导性,以及进一步拓宽原型范畴化释义的广度和深度。

1. 原型范畴化释义研究应扩展到词汇关系层面,并从不同范畴视角展开

自然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词与词、概念与概念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然而,词典的音序和形序排列人为地打乱了词汇的自然次序和系统关系。(章宜华2008)因此,他提出要以中观结构的形式在(双语)学习词典中重构心理词库中的词汇和语义网络,把要解释的语言单位放到语言的系统关系中考虑,这样可以有效触发学习者的认知联想,激活学生的先备知识体系。新一代的英语学习词典释义要顺应用户二语认知和词汇习得的特点,就有必要结合语言系统中语词之间的主要范畴关系来处理释义信息。譬如,在语言系统中主要可以区分出语义范畴(主要涉及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等)、形态范畴(主要涉及同族关系、同根关系、同缀关系等)、类别范畴(主要涉及主题关系、同体关系等)以及框架范畴(主要涉及事件范畴关系、行为范畴关系、运动范畴关系等)等范畴。(参见章宜华 2014)

在词典释义研究中,可以从不同的范畴视角对语词进行范畴的划分以及范畴关系的梳理,结合语料库深入分析同一范畴语词的原型特征与非原型特征,并结合词典用户的习得与认知特点,确定相应的释义原则,构建统一的释义方法和模式。譬如,对于X-ABLE这样同一词缀范畴的词,可以从认知的角度探索X-ABLE词的意义生成机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词缀意义可将其划分为八个次范畴,包括:“Acceptable Category”“Eatable Category”“Changeable Category”“Payable Category”“Enjoyable Category”“Respectable Category”“Peaceable Category”“Unacceptable Category”,结合语料库分析总结出每一个次范畴的原型特征与非原型特征,提出其总体的释义模式可以为: [Suffixal Meaning]+[Base Meaning]+[Additional Meaning],并根据每一类别语义可预测程度的不同对词根做不同的释义处理;(参见吴楠 2014)这样经过对X-ABLE词进行深入系统的范畴研究而构建出来的同缀范畴语词的释义模式更加规范、简洁和统一,在表达共同特征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凸显了区别性特征,能够更好地帮助学习者理解该词缀的意义生成机制,提高学习者的词汇推理能力。再如,对于同一词族范畴的词,如absencen,absentadj,absentv,absenteeismn,要注意到这一类范畴语词的范畴特征,即范畴成员在不同程度上共享原型语义特征,其主要区别性特征在于各范畴成员不同的句法功能特征;因此在范畴化释义研究中,可借助语料库模式分析的方法,提取同一词族范畴语词的原型语义特征和区别性句法功能特征,并运用原型释义方法构建统一的释义模式。

2. 原型范畴化释义研究应从语义层面扩展到句法语义界面研究

当前研究主要还是着重于多义词义项的划分和确立、释义中原型释义属词的选取等方面,这些都属于语义层面。根据Hanks(2013)所提出的常态与拓展理论(Theory of Norms and Exploitations),词典收录的不是词的“意义”而是“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可通过语料库模式分析法(corpus pattern analysis),从中发现其意义潜势,并在词典中以用法模式为表征载体对被释义词进行原型表征。章宜华(2009,2014)也提到学习词典的释义应该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运用整体语义框架的形式,以句法—语义界面为平台,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表征被释义词的意义潜势。因此,原型范畴化释义研究也应该由语义层面的研究扩展到句法语义界面的研究。原型范畴化释义中所揭示的同一范畴语词的共享原型特征不仅应包括共享原型语义特征,还应包括可反映句法—语义界面特征的共享原型交际模式及其事件结构。在研究中可以结合大型语料库以及词汇语义分析的新理论方法,如Hanks(2013)所提出的语料库模式分析法等来做具体的范畴化释义研究,以全面呈现同一范畴语词的句法语义特征,进而系统表征其意义潜势。

此外,由于“语言使用者生理结构的相似性和社会体验的语言文化特异性使得参照物以及目标物等的范畴化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徐庆利,刘振前,蔡金亭 2014),那么,在词典释义中如何有效体现学习者母语和二语范畴化模式的异同,使范畴化释义更符合二语学习者的范畴认知特点,也将是很有价值的研究话题。

五、 结语

参考文献

1. 符淮青.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2. 胡丹.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分析英汉双解词典的释义.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

3. 胡明扬等.词典学概论.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4. 黄建华.词典论(修订版).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5. 梁彩琳,石文博.语义范畴原型理论研究: 回顾与展望.外语学刊,2010(5).

6. 田兵.多义词的认知语义框架与词典使用者的接受视野——探索多义词义项划分和释义的认知语言学模式(一).现代外语,2003(4).

7. 吴楠.基于范畴化的x-able词在英语学习词典中的释义模式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8. 吴世雄,纪玉华.原型语义学: 从家族相似性到理想化认知模式.厦门大学学报,2004(2).

9. 席建国,李琳.双语词典释义的语言学理论视角.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2).

10. 徐庆利,刘振前,蔡金亭.参照物范畴化对中国学习者英语空间介词in使用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5).

11. 杨蔚.词典的原型释义模型建构.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12. 杨蔚.试析原型及相关认知理论的词典效应.外语教学,2011(1).

13. 俞建梁,黄和斌.原型范畴理论的缺陷与不足.外语学刊,2008(2).

14. 于屏方.动作义位释义的框架模式研究.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5. 章宜华.西方词典释义类型和释义结构研究.辞书研究,2001(1).

16. 章宜华.论充分必要条件与原型理论释义功能.辞书研究,2001(4).

17. 章宜华.学习词典的中观结构及其网络体系的构建.现代外语,2008(4).

18. 章宜华.语义.认知.释义.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19. 章宜华.二语习得与学习词典研究.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4.

20. 章宜华,黄群英.词典释义研究的沿革与发展趋向.现代外语,2000(4).

21.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

22. 赵彦春.认知词典学探索.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3. 周毓.基于范畴化的英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4. 邹智勇.典型理论及其语言学意义.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6).

25. Apresjan J.SystematicLexicograph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6. Atkins B T, Kegl J, Levin B. Anatomy of a Verb Entry: From Linguistic Theory to Lexicographic Practice.InternationalJournalofLexicography,1988(2).

27. Atkins B S, Rundell M.TheOxfordGuidetoPracticalLexicography. New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28. Béjoint H.ModernLexicography: An Introduction.Beijing:ForeignLanguageandResearchPress,2002.

29.CruseA.CognitiveLinguisticsandWordMeaning:TayloronLinguisticCategorizatio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1992(28).

30.FillmoreCJ.FrameSemantics.∥TheLinguisticSocietyofKorea(ed.)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Soeul:Hanshin,1982.

31.GeeraertsD.DiachronicPrototypeSemantics:ADigest. Historical Semantics and Cognition, 1999.

32.HanksP. Lexical Analysis: Norms and Exploitations.Cambridge:MITPress,2013.

33.HummelM.Regardcritiquesurlasemantiqueduprototype. Cahier de Lexicologie, 1994(65).

34.LakoffG. Woma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Chicago: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

35.LandauSI. Dictionaries: The Art and Craft of Lexicography.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

37. Miller G A, Beckwith R, Fellbaum C,etal. Introduction to WordNet: An On-line Lexical Database.InternationalJournalofLexicography,1990(4).

38.RoschE.OntheInternalStructureofPerceptualandSemanticCategories.∥MooreTE.(ed.)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Acquisition of Lanuage.NewYork:AcademicPress,1973.

39.SwanepoelPH.Problems,TheoriesandMethodologiesinCurrentLexicographicSemanticResearch.∥MartinW, et al.(ed.)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Euralex Congress.Amsterdam, 1994.

40.TalmyL.LexicalizationPatterns:SemanticStructureinLexicalForms. Language Typology and Syntactic Description, 1985(3).

41.TaylorJR. Linguistics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 in Linguistic Theor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

42.WierzbickaA. Lexicography and Conceptual Analysis.AnnArbor:Karoma,1985.

43.WierzbickaA. English Speech Act Verbs: A Semantic Dictionary.SydneyandOrlando:AcademicPress,1987.

44.WierzbickaA.BacktoDefinition:Cognition,SemanticsandLexicography. Lexicographica, 1994(8).

45.WierzbickaA. Semantics: Primes and Universal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1996.

46.ZgustaL. Manual of Lexicography.TheHague:Mouton,1971.

(浙江师范大学金华321004)

(责任编辑李潇潇)

A Review of Studies on Dictionary Definition Based on Prototype Theory

Deng Lin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udies on dictionary definition based on Prototype Theory in recent decades, mainly including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two different views on categorized dictionary definition, the rationale for categorized definition, and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ategorized definition. On this basis, it points out that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in categorized definition needs to be enriched for a more in-depth and concrete study, future studies should be multi-perspective and multi-dimensional, and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ategorized definition.

Key words:prototype theory, dictionary categorized definition, the categorization perspective, syntax-semantic interface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