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说“蕴”*

时间:2024-05-07



说“蕴”*

田启涛

关于“蕴”字的意义,根据《康熙字典》《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故训汇纂》等工具书所列义项,可以做如下概括:

1. “积聚”。“蕴”字的本义。《广韵·吻韵》:“蕰,《说文》: ‘积也。《春秋传》曰: 蕰利生孽。’俗作蕴。”《左传·昭公十年》:“蕴利生孽,姑使无蕴乎。”《玉篇》:“积也,聚也,蓄也。”2. 包藏,包含;3. 深奥的涵义;4. 才能,才智;5. 围绕扬雄《方言》“蕴,晠也”“蕴,崇也”“蕴,饶也”三个词条的疏解;6. 与他字的通假情况。“蕴”是“缊、煴”的通假字,“蕰、宛、怨、菀”的被通假字;7. 水草名;8. 梵语意译。佛教语。意为荫覆。佛经以色、受、想、行、识为“五蕴”。

而我们在查检道教文献典籍的过程中,发现“蕴”字的有些语义颇为特别,与工具书所列以上义项都不相切合,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疏解。

一、 “蕴”用来指包裹、装盛道教经书典籍的巾帕、经袋

1. 在道教文献典籍用例中,“蕴”常与巾、囊、帕等布帛类物品前后相连而用,如:

(1)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天颜愍论,灵关廓开,登命五老上真披九光八色之蕴、云锦之囊,出《元始赤书玉篇真文灵宝上经》,以付太上大道君、高上玉帝、十方至真、诸天大圣、妙行真人。”(1/776b)[1]

(2)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写经之时……洗治一纸,不过三处,简素一纸,亦不过三,过三皆易,火净所误。连染剪齐,首轴带祑,囊蕴巾帊,厨箱令坚,完净而已,不得过华。”(2/865b)

(3)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凡传经宝,要在存师,师之所师,所师之师,三人乡居,男女位号,姓名字年,传经处所,付授弟子,黄素书之,佩带自随……不恒带者,附着经中,别以巾蕴裹结。”(2/866a)

(4) 《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其职也,营侍尊经,整理巾蕴,高座几案,四座席地,拂拭齐整,不得怠懈。”(9/825a)

(5)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命西台龟母开云凤之蕴、紫锦之囊,出《紫书真诀玉篇》以授于君。君修行道备,位登玉清。”(33/423c)

从以上文例可以看出,这些“巾蕴”“蕴”“囊”的用途主要是包裹、装盛经书典籍,如“九光八色之蕴、云锦之囊”中装盛的是《元始赤书玉篇真文灵宝上经》,而“以巾蕴裹结”是说包裹前文所说写有“乡居,男女位号,姓名字年,传经处所”的“素书”,而“开云凤之蕴,紫锦之囊”所装的是《紫书真诀玉篇》。

2. “蕴”字前常常有表示丝织品的词语放在前面加以修饰限定,说明“蕴”的构成材料。

(6)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至中皇元年三月一日庚寅,天德值合之时,元始下教于寒灵丹殿琼台黄房之内,命五老仙都披霜罗云锦之韫、郁森之笈,出《玉佩金珰太霄隐书玄真洞飞二景宝经》。”(1/896c—897a)

(7) 《太帝招魂众文》:“子若修服之者,先烧香于左右,玉童玉女各四十人,卫之有经之者,礼拜崇敬,盛以黄锦之蕴,勿令玉童玉女纠子之过也,可不勖哉。”(2/164c)

(8) 《金门皓灵皇老君纪》:“言毕,金母封以西灵玉妃之号,即命九光灵童披霜罗之蕴,出《灵宝赤书·白帝真文》一篇,以授皇妃。”(22/689a)

上三例,或言“霜罗云锦之韫(按:‘韫’与‘蕴’通)”,或言“黄锦之蕴”,或言“霜罗之蕴”,而“霜罗”“黄锦”“云锦”皆为“丝织品”。这些用例进一步说明了“蕴”在质地上为丝织品。

3. “蕴”常与“函”“笈”“箧”等装盛书籍的箱物相连而用,指代装盛经书的巾帕、袋子的语义甚明,如:

(9) 《周氏冥通记》:“师既惋慨此事,追恨不早研究函,令人委曲科检诸箧蕴,庶睹遗记,而永无一札。”文幸云:“一十六日烧两束书,可百余纸,不听人见。”(5/519a-b)

(10) 《灵宝玉鉴》:“臣今依式书篆宝箓,乞赐天恩下济,真炁流通。启蕴开函,降下宝箓,付臣书篆,依式颁行,庶使幽狱停酸,死魂受度,臣下情不胜激切。”(10/321c)

(11) 《太上大道玉清经》:“是时真人即命金童燌天宝名香,启金台宝藏,开笈发蕴,出《八节宝经》一篇着碧案之上,正当天尊之前。是时仙人一时作礼,顿首良久,不敢陈辞。”(33/325c)

(12)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大妙龟山玄箓》:“藏以金台之上,九天紫室之中,锦蕴金函,钥以银关玉房,以命紫微夫人出以授之。”(34/196a)

二、 “蕴”代指道教经书典籍

“蕴”在道教文献典籍中不仅可以用来指装盛经书的巾帕袋子,而且还与“经”“宝”“琼”“秘”等语素形成一系列的双音节词语,用来指代道教经书,如:

(13)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因阅经蕴,则有欲生因莲华之句,方悟其事。后有子辛,于嘉泰甲子与乡荐,今为望族。”(2/291c)

(14)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当开洞真经蕴之时,先烧香,整法服,礼拜如法,而祝曰: 微微玄宗门,焕朗彻空洞。至道由静默,当见三素宫。”(6/643a)

(15)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今当开启琅函,敷宣宝蕴,恭愿慈恩日鉴,仁闻时歆,特为斋主某,定策东华,阅图南极,劫尘风散。”(7/692b)

(16)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幽明将有赖,由是升仙都,今当开启琅函,敷宣琼蕴,恭愿玄霄流响,紫禁飞华,特为斋主某,黑简除名,青编纪字。”(7/691b)

(17) 《上清灵宝大法》:“夫经宝者,炼空成梵,结炁为文,立极流祥,随机设教。开三乘之秘蕴,列四辅之灵书。保劫运而奠乾坤,接天地而扶造化。”(31/593c)

例(13)“阅经蕴,则有欲生因莲华之句”即“阅读经籍”见有“欲生因莲华之句”;例(15)“开启琅函,敷宣宝蕴”,例(16)“开启琅函,敷宣琼蕴”,“琅函”与“宝蕴”“琼蕴”前后对文,皆指道书;例(17)“开三乘之秘蕴,列四辅之灵书”中“秘蕴”与“灵书”对文而用,语义相同,指道教经书。

三、 “蕴”用为计量经书数量的量词

(18) 《真诰》:“右《真诰》一蕴。其十六卷是真人所诰,四卷是在世记述。”(20/601a)

量词“蕴”来源于名词“蕴”,“一蕴”犹言“一部”。在道教文献中用例不多,我们认为这是由于“蕴”的名词义在道教文献中十分活跃,凸显的名词义对量词“蕴”的使用造成了制约。

四、 结语

“蕴”字本有“蓄藏”之义。《后汉书·宦者传·周荣》:“蕴椟古今,博物多闻。”李贤注:“蕴,藏也。”而在道教特殊的文化背景下,“蕴”字产生了新的意义,把“蓄藏”经书的巾帕、经袋称为“蕴”,进而把经书典籍称为“经蕴”“宝蕴”“秘蕴”(经书称“蕴”,应该也融摄了“蕴”字“深奥的涵义”的义项)。同时,“蕴”的意义进一步虚化,用来计量道教典籍的数量。其意义引申路径我们可以用如下的线路图来表示:

以上三个义项,在传世的其他文献中,我们只发现了一个用例。即唐代诗人皮日休《太湖诗·初入太湖》诗:“愿风与良便,吹入神仙宅。甘将一蕴书,永事嵩山伯。”《太湖诗》虽不属于道教文献,但这四句描写的内容却与道教生活相关,“神仙宅”“嵩山伯(道士陶弘景)”都是道教概念,“蕴书”指“道教经书”无疑。

附注

[1] 本文所引《正统道藏》经文,据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影印本36册明《正统道藏》。如(1/776b),指此例出自《正统道藏》第1册,第776页,b代表中栏(a、b、c分别代表每页经文的上、中、下三栏)。后皆类此。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315211)

(责任编辑郎晶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