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安民
《英语学习与交际大词典》(下文简称《大词典》)2007年底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作为一部自主研编的学习词典,它语言与文化并重,“以满足中国学生学习、使用英语的一般需求和种种特殊需求”(《大词典》前言)为宗旨。词典中提供的例证充分,五百多组同义词辨析为英语学习者解疑释难。此外,该词典还借助多种方式提供了大量的语用信息来帮助英语学习者掌握“使用词语的时间、地点、场合、环境和人物”,这些信息“足以影响词语的选用、适切程度、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大词典》前言),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语用能力。
在英汉学习词典中提供语用信息并非《大词典》首创,但语用信息如此丰富的英汉学习词典却为数不多。语用信息这一概念在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由 Leech和Thomas合写的前言——“Pragmatics and Dictionary”中第一次被明确提出。此后英语单语学习词典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语用信息,提高其语用能力。
对非本族语学习者的语音和语法错误,英语本族语者一般可以容忍,但其语用失误则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因为“语用失误反映出他的人品存在一定问题”(Thomas 1983:97)。因此,在英语学习词典中提供充足的语用信息,帮助学习者减少语用失误,已经成了词典编纂者的共识。笔者借用Hartmann与 James(2000:91-93)提出的词典的macrostructure(宏观结构),mediostructure(中观结构)以及microstructure(微观结构),试图系统地揭示《大词典》提供的丰富的语用信息,使我国的英语学习者能充分利用该书,提高语用能力。
根据Hartmann和James(2000:91-92)的定义,词典的宏观结构包括所有词条及外部材料,而后者则涵盖前、中及后页材料。我们对《大词典》宏观结构中语用信息的揭示,主要限定在探讨其前、后页材料及中页材料中功能意念项目等部分中的语用信息。
对一部英语学习词典而言,在前页材料中向词典使用者揭示语用信息的重要性以及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这些信息非常重要,最好是像《朗文当代英语词典》那样设立专门介绍语用知识的前言。《大词典》虽然没有这样做,但在其前言中处处向英语学习者强调语用信息的重要性,这体现出编纂者对语用信息的高度重视。
《大词典》后页材料中也提供了丰富的语用信息。词典编纂者设立了专章“British English(BrE)vs American English(AmE)”,帮助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充分把握两种英语变体之间的异同。英语词语的地域差异对我国学习者构成了一定障碍。如果指出词语在使用地域上存在的差异,对语用得体性肯定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大词典》在“Appendix III”中列出了词典中涉及的所有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这两种语言变体中用词完全不同和部分不同的对应词语,为学习者在不同的语境中准确地运用它们提供帮助。
了解英汉文化差异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语用能力。《大词典》在“English vs Chinese”中第七部分“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上的差异影响表达方式和言语行为”中,分条举例说明英汉两种文化在禁忌话题、称呼方式、礼貌理念等三方面的差异。以礼貌理念为例,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很多中国学生对于赞扬一般都会以否定做答。“中国学生往往按照汉语的惯例进行应答,这就是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社交语用负向迁移”(何自然,冉永平2002:39),而这种负向迁移会影响到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有必要根据他们“参与语言交际的潜在需求提供语词的交际场景和交际规则”(章宜华,李涛2009:156-159)。比如像《大词典》一样指出学生在与英语文化人士谈话时应当注意尽量不要涉及隐私或禁忌话题,以避免文化冲突,使交际顺利进行,这完全符合“人们开始非常关注……得体地运用语言”(Leech,Thomas 1987:F12)这一趋势。
除此之外,《大词典》语法纲要的“Spoken vs Written English”可以帮助我国英语学习者把握书面语和口语在语音、用词、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有助于他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地运用英语。“……口笔语混淆,这一直是我国英文学习者的窘境。”(罗选民,刘彬2009:45-48)《大词典》编纂者提供了一些话语内容的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让学习者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书面语和口语之间的差异。此外,在语法纲要“usage”中,编纂者通过提供“习惯用词”、“类似结构的细微差异”、“特殊用法”等让学习者掌握racket指的是“网球拍”,而 bat则多用来指“乒乓球拍”;“How is business?”用来询问“生意怎么样?” ,而“How is the business?” 则用来询问“店里/公司里怎么样?”等,以帮助他们提高语用能力。《大词典》后页材料中的“stylistic and emotional colouring”、“Auxiliaries and modal verbs”等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语用信息。词典编纂者还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在“Appendix I”中提供了“交际功能和意念目录”,这完全是“为方便词典使用者在需要表达不同功能与意念时,能更好地利用词典所提供的信息”(陈丛梅2009:100-104)。以上用多种形式提供的语用信息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国学生满足交际需要,而“对语用的研究或许可以看作处于外国学生交际需要的核心”(Leech,Thomas 1987:F12)。《大词典》编纂者还在一些词条中提供了一些交际功能与意念项目[1]。其目录已经在词典的附录I中列出。例如,在《大词典》中,词典编纂者提供了“Right and wrong time”。众所周知,在英语文化中守时非常重要。词典编纂者指出,“……本意念的话语就是谈论活动时间的安排、早晚和是否适当”。紧接其后的,是一些“计划安排”、“准时、适时及误时”时使用的词组和句型。同时,在“3表达”之下,词典编者列举出了“计划安排时间”、“准时、适时”、“为误时道歉”、“约定时间”等语境下用到的一些表达。在该功能意念项目的末尾,词典编纂者在括号中列出了“见Appointments and engagements”。这样,学习者就可以使其与另一功能意念项目“Appointments and engagements”相互参见。因为预约和约定肯定会涉及一些与时间有关的表达,这样就可以为英语学习者在不同场合中如何使与时间有关的表达准确、得体提供完善的指导。
《大词典》还提供了另外一个功能意念项目:Politeness,对上文中语法纲要中礼貌理念部分的语用信息进行了有效补充。该功能意念项目首先向词典使用者展示了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并指出言语行为的礼貌程度主要表现在社交中交流感情的话语中,随后举例说明并对这些例证进行了分析。同时编纂者还指出,“礼貌的言语行为遵守一些礼貌原则”,“汉语更强调直接使用敬辞”来表现礼貌程度。这样揭示出英汉语之间的差异,对我国英语学习者正确地遵守礼貌原则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词典编纂者一般都了解“非本族语学习者需要对一些非核心的用法,如禁忌语的用法等提供明确的指导,甚至警告”(Hartmann,James 2000:111)。所以,作者援引例证指出了英汉语在礼貌原则上的一些差异。语言中“即使有一些基本的、通用的用法规则,构建礼貌表达似乎可以作为其中之一……仍然很有可能会产生跨文化误解”(Levison 2001:376),因为不同文化的礼貌原则之间存在差异。这种英汉礼貌原则差异的揭示,可以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提高其语用能力,顺利实现交际意图。为了使学习者习得系统的语用信息,词典编纂者为该条目设立了参见,包括其他功能意念项目:indirectness、social customs and etiquettes以及后页材料中标题为English vs Chinese中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这些参见的设立,有助于学习者进一步将词典中的语用信息系统化。
所谓中观结构,按照Hartmann和James(2000:93)的定义,是指词典中的“参见系统”。《大词典》中设立了比较完善的参见体系。例如,编纂者在“Right and wrong time(准时、适时和误时、不当时间)”与另一功能意念项目“Appointments and engagements(预约和约定)”之间设立了参见,这可以看作是编纂者在宏观结构之间设立参见的一个典型例证。其他宏观结构间的参见上文已经多处提及,此不赘述。词典编纂者不仅在宏观结构之间建立了参见,还在宏观与微观结构、微观与微观结构之间设立了参见。就语用知识而言,我们认为这些参见的设立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充分地利用《大词典》中的语用信息,建立语用信息的完整体系,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
例如,《大词典》编纂者在Mrs.条中对其用法进行了系统说明,包括对Ms.一词的用法的说明。在Ms.之下列出“【惯用法】见Mrs.”,使词典使用者可以在Mrs.一词的惯用法说明中查阅Ms.一词的具体用法:“多数妇女愿意被称作Ms.,不大喜欢Miss或Mrs.,因为Ms.不明示婚姻状况。”同时,在“【惯用法】见Mrs.”之下还有“【交际】见Address forms”,使以上词条中所包含的语用信息与宏观结构功能意念项目“Address forms”中的语用信息建立了联系。Darling一词同样与“Address forms”在语用信息上建立起了有机联系。《大词典》借用中观结构,即参见系统,努力为学习者构建词典中语用信息的完整体系。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列举。
微观结构提供词目的详细信息。在微观结构层面,《大词典》提供语用信息的方式丰富多样,如括注、语用标签、释义、对应词、例证等,为其全面、系统地在词(组)、句子层面反映丰富的语用信息提供了可能。
在词(组)层面,最能反映语用信息的词语主要包括称呼语、话语标记语、情态动词、施为动词等。
(1)称呼语 因为称呼语隐含着说话人的身份,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说话人与所谈及的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等,因此,它能够反映出大量的语用信息。《大词典》对称呼语中语用信息的揭示采用了多种方式,如括注、语用标签、参见、释义、例证等。下文将对其反映称呼语中的语用信息以及反映语用信息的方式举例说明。
Excellency的释义中提供了以下括注:used when speaking to or of certain persons of high rank in the state or church(下划线为笔者所加,以示强调,下文同),这暗示了该词的使用对象。然后,编纂者对其适用范围做了进一步限定“the title given to ambassadors,governors,their husbands or wives,etc.” 。在对应词“阁下”前的括注——“对大使、总督、主教及其配偶的尊称”中,编纂者增加了语用信息标记词“尊称”。在例句中,作者进一步在Your Excellency与His Excellency对应译法的括注中指出,前者作“直接称呼时用”,而后者作“间接称呼时用”,明确了例证的适用范围。我们认为,编纂者借助括注、释义、对应词以及例证等方式,对Excellency一词的语用信息做了全面的展示,相信学习者可以从中受益。呼语中的其他词语,如Madam、darling、sweetie、Mr.、Sir等,基本上都采用了相似的语用信息提供方式,如括注、语用标签、释义、对应词、例证等,所反映的语用信息涉及人物关系、熟知程度、情绪情感、说话态度、社会地位、场合、年龄等。换言之,语用信息的各个成分基本都涉及到了。
(2)话语标记语 “英语中的话语标记语主要包括部分连词如and与but,部分感叹词如well与oh、小句如I know与 I mean等。”(杨文秀2005:69-73)《大词典》对话语标记语所隐含的语用信息也做了比较完整的揭示。话语标记语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入话题或引起听话人的注意、表明说话人继续谈话或返回到谈过的话题、改变话题或欲更正听话人、暂停说话以思考下文等。“话语标记语不仅隐含着说话人的情绪、态度、说话意图等……还包含着话语与话语之间的关系。”(杨文秀2005:69-73)《大词典》通过释义、例证、标记、参见等方式对以上话语标记语所包含的语用信息进行了系统揭示。以下以oh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以括注的形式给出了oh一词的使用范围:“used before a person’s name when calling someone...;expressing surprise,fear,joy,pain,etc...;used for emphasis for keeping one’s at-tention”。除此之外,在oh一词之后编者以“【语块】”为标题,给出了几个使用oh的典型语块,如Oh,did he?/Oh,are you?/Oh,was she?etc.以及Oh,yeah?。前几种表达都用括注表明它们“used to show that one did not previously know what someone has just told one”。为了使语用信息进一步凸显,编纂者在对应词中进一步指出以上语块“用以应接对方刚说过的话,表示先前不知此事”。其中汉语对应词添加了一些英语释义中原来没有的信息,指出该表达主要用于承接话题。Oh,yeah?的使用语境也通过括注得以揭示:“used to express disbelief”。其他话语标记语中语用信息的揭示方式大同小异。我们认为,这些语用信息可以帮助学习者恰当地运用这些词语,以实现交际目的。
(3)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中含有丰富的语用信息,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是一个难点。情态动词的“应用和理解主要依靠语境和它们各自的语用功能,只给情态动词定出几条句法和语义规则,还是不能做到正确和合适地使用情态动词”(何自然 1988:207)。英语中的情态动词主要有 can 、could、may 、might、shall、will、should、would等。情态动词中所隐含的语用信息主要包括:明示话语的言语行为,表明说话人的情绪情感、态度、语气及话语的介质等。《大词典》对情态动词中语用信息的揭示主要包括括注、语用标签、释义、对应词、例证、惯用法说明等方式,全面展示了情态动词的语用信息。我们以can为例进行分析。
为了帮助学习者快速查检到所需的用法信息,编纂者在can之下列出了 showing ability、showing permission、showing request、showing offers等六个用法菜单。它可以为学习者查检相关的语用信息起到导航作用,节省查检时间。为了帮助学习者进一步掌握can的用法,同时明确它与其他词语(组)之间的区别,编纂者在其后辨析了can,could,be able to及can,may在用法上的区别。在导航菜单之一showing ability之下,词典编纂者给出了三个义项。这三个义项的汉语对应词,若不加修饰限定,都表示“能”、“会”。但有时它表示人拥有某种技能或技艺,有时它又指人有体力或智力。如果不加以限制,这种用法上的差异就无法凸显出来。为了突出这种用法上的差别,编纂者在对应词前加了括注以示区别,如第二个义项的对应词为“(有技艺)能;会”(同上),第三个义项的对应词为“(有体力或智力)能;会”。
另外,can后所附例证也非常及时地对语用信息进行了补充。英汉学习词典的配例应该“展现语用学研究成果,兼顾`正确性'与`得体性'”(郭启新2001:260)。为了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该词的用法,编纂者还在该词条中列出惯用法说明,辨析了could和can,以及could,manage等在用法上的差异。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些语用信息,编纂者还指出学习者可以参见Fact,Hypothesis and neutrality、Possibility and probability、Permission等功能意念项目,让他们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can一词所隐含的语用信息,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其他的情态动词语用信息的处理方式与此类似,括注、释义、对应词、例证、用法说明或辨析等是编纂者用来展示语用信息的主要手段。
(4)施为动词 语言的一部分作用“不是`描述'行为,而是`实施'行为”(姜望琪 2003:29)。施为动词事实上指的是言语行为动词。施为动词的分类非常复杂,主要有address、thank、apologize、declare、request等。施为动词中所隐含的语用信息使话语所实施的言语行为明晰化。编纂者除了提供这些施为动词的概念义以外,还提供了它们施行言语行为常用的典型话语或句式,以及使用它们的语境。
以施为动词request为例,除了提供概念义以外,编纂者在释义中特别指出,request用于“要求,请求”时,属于“esp.politely”的用法,即它多用于有礼貌地向对方提出请求。同时,在释义之前,编者添加了语用标签“fml”,指出该词属于正式用词,点明了其使用语境。为了帮助学习者进一步掌握该词的用法,编者在request作动词时的词条下面增加了功能意念项目“Requests and responses”,指出“请人帮忙、办事、指导是常见的言语行为”。为了凸显英汉两种文化在表示请求时的差异,编纂者特意指出,请求的表达不一定要使用带please的祈使句,表达请求愿望的陈述句和疑问句都可用来实现请求的功能。同时还指出,“英语没有敬辞可以利用,请求行为一般是借助间接方式和情态动词(特别是过去形式)来达到礼貌要求的”,而“汉语则广泛使用敬辞和直接方式”。编纂者还用具体例证来表示英汉语之间在表示请求时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揭示可以避免英语学习者在表示请求时,误将汉语文化中以“请”来表示礼貌请求这一语言习惯迁移到英语中,对于顺利地实现交际目的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编纂者还指出礼貌的请求一般以间接方式完成,因为这种方式以试探性的口气询问或了解别人的意愿,给自己和对方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对请求的回应要坦率、明确、得体;为了使请求显得更为委婉,一般使用升调等。编纂者还提供了种种用于请求的表达及其使用语境。提供以上语用信息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施为动词 request的用法,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其他施为动词的语用信息的处理方式在此就不赘述了。
在微观结构的句子层面,《大词典》也提供了大量的语用信息。语用学研究表明,英语中某些特定的句法结构、时态、语态、体等隐含着语句所实行的言语行为、说话人的态度及语气等方面的信息,例如,条件句可以实施间接警告、建议等。而有些词语用于过去时,如can,表明说话人更为礼貌。还有,有些动词用进行时态比现在时更为礼貌。如Will you be putting on another play soon?要比Will you put on another play soon?更为礼貌(何自然,陈新仁2004:222)。所以,应该向学习者揭示隐藏在这些句法结构、时态、语态、体中的语用信息,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交际意图。例如,wonder一词作动词用时的第三个义项为“(used as a polite form of introducing a request or enquiry )(用以礼貌地提出请求或问题)”。同时,在释义之后,例证之前,作者还给出了如下括注信息[+if/whether]。这表明wonder在用于“礼貌地提出请求或问题”时应当与if或whether所引导的分句连用。释义中的polite表明了说话人应该持有的态度,而introducing a request or enquiry则表明了该词这一义项的语用功能。其后所接的三个例句很好地印证了wonder在表示请求或提问时的具体用法。
同时,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该词的语用信息,编纂者将其与两个功能意念项目Asking for and giving information和Requests and responses设立参见,使学习者可以建立向别人提出请求、询问信息或做出答复时的语用信息的完整体系。这些都是《大词典》编纂者为学习者利益考虑的集中表现。又如,对if一词,编纂者除在词条处提供了许多语用信息外,还指出了假想条件句所具有的特殊交际功能,即“通过假想不能实现或不真实的条件及随之而来的情况表示某种感情(如后悔、抱怨、羡慕、感激等)或态度(如接受、拒绝、劝告等)”(《大词典》语法纲要)。这些句子层面的语用信息同样非常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提高语用能力。
《大词典》在为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提供语用信息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可供国内许多英汉学习词典的编纂者借鉴,但它还可以在以下一些方面做得更完善,使其在帮助我国英语学习者提高语用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宏观结构来看,《大词典》编纂者可以考虑在修订时在前页材料中设立语用专论,指出语用信息对英语学习者的重要作用、该词典提供语用信息的具体方式以及学习者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些语用信息。同时,功能意念项目不同条目之间的语用信息平衡性也应当加以注意。例如在功能意念项目“体育与健身”下列出了“田径、观看足球/篮球/棒球比赛、健身锻炼”等相关表达,却未提及其他比较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排球、游泳、橄榄球、板球等的相关表达,这些可以在词典修订时进行增补。从中观结构看,《大词典》编纂者可以考虑进一步完善参见系统,让词典中的语用信息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体系。例如,编纂者可以在Mr.与Sir,Excellency,Madam,darling,sweetie等属于称呼语的词目之间相互参见,这有助于学习者将这些称呼语联系起来,建立称呼语语用信息的体系。另外,其中的一些词目与宏观结构,尤其是交际功能意念项目之间可以设立参见。就微观结构而言,词典编纂者也可以在修订时对一些词语的语用信息进行充实完善,如给intoxicate一词加上语体标记[fml],在《柯林斯COBUILD英汉双解学习词典》(精编版)(2007:222)中其语体标记如下:“【formal正式】”。笔者这样挑剔似有吹毛求疵之嫌,但目的是为了使《大词典》这样出色的原创型学习词典能更好地帮助我国英语学习者提高语用能力。
附 注
[1]《大词典》列出的交际功能和意念项目包括general functions(一般功能),special functions(特殊功能),general notions(一般意念)和special notions(特殊意念)四个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又包括若干次标题,这些次标题各自涵盖了一些具体的功能与意念项目。
1.陈丛梅.从《英语学习与交际大词典》看自主编纂英语学习词典的特色.中国外语,2009(3).
2.郭启新.论语料库与英汉词典配例.∥张柏然,魏向清主编.双语词典学论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何自然,陈新仁.语用学与英语学习.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修订版).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6.姜望琪.当代语用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7.柯林斯出版公司编.柯林斯英汉双解学习词典(精编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8.罗选民,刘彬.关于开放型语料库翻译教学的思考.外语教学,2009(6).
9.邱述德.英语学习与交际大词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杨文秀.《麦克米伦高阶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中国外语,2005(6).
11.章宜华,李涛.英汉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评《英语学习与交际大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3).
12.Hartmann R R K,James G.(eds.)Dictionary of Le xicography.Beijing:Fo 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3.Leech G,T homas J.Pragmatics and Dictionary.∥Summers D.(eds.)Longman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2ndedition).Essex:Longman Group UK Ltd,1987.
14.Levison S C.Pragma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 ress,2001.
15.T homas J A.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Applied Linguistics,1983 Volume4 Issue 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