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资助+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

时间:2024-05-07

王春娥 方红萍 陈胜

摘    要: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资助育人工作越来越为各高校所重视。三峡大学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三大使者家乡行”活动,将“资助育人”和“实践育人”融合对接,实现了“资助+实践”的育人共同体的建设,达到了学生资助工作“精准资助”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互联互通,是“立德树人、以人为本”育人理念的有益彰显和实践拓展。

关键词:精准资助;资助育人;社会实践;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0-0024-02

自 2007 年新资助政策实施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赠、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已基本健全与完善。高校学生资助覆盖面逐步扩大,资助形式多种多样,资助额度不断提高,为推动我国脱贫攻坚战略做出了突出贡献[1-2]。“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高校资助工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3]。我国学生资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目标,以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为抓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不断创新资助育人途径和方式,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4-5]。

三峡大学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积极探索构建“资助+实践”育人共同体新模式。学校自2015年1月以来持续开展“三大使者家乡行”活动,并不断努力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打造活动品牌,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学生资助和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有力提升了“资助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工作实效。

一、“资助+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

“三大使者家乡行”活动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探索构建“资助+实践”育人共同体新模式,着力构建学校与学生家长、高中学校师生以及各地方交流沟通的平台,是三峡大学积极落实“三全育人”体系、推动“五个思政”综合改革创新的特色主题教育和实践品牌活动。

学校对获得国家奖助学金、校级奖助学金的优秀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授予“三大使者”称号,并给予一定资助,让学生在寒假期间开展“我为家长捎封信”“宣传三峡大

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传承传统美德”等项目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如以“三大使者”的身份带着学校为家长准备的“一封信、一份情”回到家乡,帮助部分困难学生家庭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走访福利院,陪伴孤寡老人,给他们带去心灵上的慰藉;让学生回到母校,看看昔日的校园,再结合自身的感受鼓舞学弟学妹努力学习。通過这些活动,有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关注祖国的发展变化,弘扬正能量。

二、“资助+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实践

在构建“资助+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基础上,“三大使者”利用寒假空余时间,进行了如下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一) “我为家长捎封信”项目

“三大使者”利用寒假回家乡期间走访自己家乡所在地的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捎给家长们一封辅导员亲笔书写评语的信,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使者们详细解读学校各方面的资助政策,让每位家长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和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

该实践项目为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构建了一个互相交流了解的平台,让学校听到来源于困难家庭真正的声音,同时也培养了“三大使者”的责任心和感恩意识,锻炼了他们的社会能力。

(二) “宣传三峡大学”项目

“三大使者”回到阔别已久的高中校园,了解现今高中教学各方面的变化;拜访曾经教过他们的老师,表达对老师三年来的教育感恩之情并交流步入大学的感受与学习成果。使者们进入高中课堂,在介绍三峡大学的同时,结合自己步入大学后生活与学习的切身感受,给即将从母校毕业的高三学弟学妹们上一堂生动的课。告诉学弟学妹们要好好珍惜现有的学习时光,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辜负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项目

1.“精准扶贫,你我同行”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学校鼓励学生返回家乡积极加入扶贫攻坚战中,深度调研家乡所在地区精准扶贫举措,通过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实地勘察和调查研究等形式对家乡经济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进行调查研究。“三大使者”向家乡有关部门了解精准扶贫政策和项目实施现状、介绍学校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方针、与扶贫工作人员交流探讨如何更有效资助家乡所在地的贫困家庭、走访家乡精准扶贫困难户,了解政府扶贫措施落实情况及人民获得感。最后总结所调研区域经济存在问题、精准扶贫脱贫情况及需完善之处。

2.“我与改革共成长”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学生全面深入感知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全方位、开创性辉煌成就,凝聚“奋进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强大共识,三峡大学鼓励“三大使者”返乡积极开展“我与改革共成长”实践活动。一是深入家乡红色基地,学习光辉历史,感知中国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二是深入基层农村(社区)、工厂、企业、改革开放试点等地,围绕民生问题,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优势,以青年视角发现和分析问题,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三是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从家乡生态环境、生活条件、医疗卫生、教育等多方面深入感知改革开放成就。

(四) “传承传统美德”项目

1.最悦感恩之声——与家人微笑合影寄语

在春节期间,学生在享受亲朋好友团聚的温馨时刻,不忘给父母多一些陪伴。学校鼓励“三大使者”感恩家人,主动分担家务,多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通过与家人微笑合影寄语的方式促进与父母亲人的情感交流。

2.关注福利院老人生活现状和留守儿童的成长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者们走进当地福利院,陪老人们聊天,帮老人们打扫卫生、整理内务,为他们送去温暖。使者们用善款为留守儿童带去新衣服、新鞋子、学习工具和书籍等相关用品,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心理状况,有助于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将“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向社会不断传递正能量,树立良好的三峡大学学子形象。

三、工作成效及推广价值

“三大使者家乡行”活动自2015年1月发起实施,至今已在三峡大学持续成功开展了5届,已有两千余名学生参加,走访全国22个省份、1563个贫困家庭,汇编优秀作品成果集4册。一大批“三大使者”通过这个平台成长成才:2015年12月,“三大使者”冯仁慧荣获“百生讲坛”湖北省总决赛季军;2017年3月,“三大使者”孔佑军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019年2月25日,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5级本科生、“三大使者”刘浩然名列《人民日报》第18、19版刊登的2018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

上述成果说明,通过“资助+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得学生全面发展,更快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特别在以下两个方面,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1.利用学校搭建的交流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每年“三大使者家乡行”活动结束后,学校遴选一批优秀个人或团队进行奖励和表彰;对参与活动的学生个人或团队提交的活动材料汇编成册,优秀作品推荐至校报、《三峡日报》等媒体进行刊登;针对优秀作品和获奖学生,制作宣传板进行宣传;组织开展班团会学习、大学生讲坛等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这些宣传推广引起了广大学生的共鸣和社会公众的积极反响。

2.培养了学生以“礼”和“爱”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是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困难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需要社会的关心,为学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三峡大学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这些实践活动是弘扬青春正能量、彰显学校新风气、感恩学校、回馈社会的有效平台。

參考文献:

[1]邝洪波,高国伟.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工作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66.

[2]赵静.以“精准资助”理念探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新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5):146.

[3]黄澌,袁露.论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J]. 现代职业教育,2020(48):58.

[4]周翔,李建辉.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发展思路研究[J]. 教育评论,2020(10):57.

[5]顾雁飞.基于“志智双育”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54.

■ 编辑∕陈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