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5-07

王帅 单德臣 张勇

摘    要: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部,根据学院课程思政工作方案,结合自身实际,认真部署实施,先后通过课程思政研讨会,对课程思政的具体内涵进行解读,并深入说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辩证关系;同时,通过课程思政深入推进会,创建课程思政验收反馈机制,有效落实了对学部全部理论课课程思政全覆盖的工作方案,起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课程研讨;应用型本科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0-0026-02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2]。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与重要性

课程思政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高校培养现代化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一种育人理念和课程观念,是保障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同思政课程在育人目标上是同向的,都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课程思政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育人理念上的一种升华,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挥着一定作用,同时,它也有助于提高专业教学实效,根据专业实际所挖掘的“思政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进而对学生良好行为举止与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3-5]。

二、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部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

路径

(一)课程大纲的修订更新

理论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全覆盖。要求教师一方面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将思政工作分解至每一门理论课程当中;另一方面从课程大纲入手,为培养目标的达成提供有效的思政元素支撑。所有理论课程大纲增加课程思政内容,大纲中每一章至少有一个课程思政的案例式教学,所有内容以表格的形式,立体化地在大纲新增部分体现。

(二)课程思政的阶段性推进工作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开课要求,确立了课程思政开展的时间节点,分为单数学期和双数学期两个完成时间段,达到所有理论课程课程思政的全覆盖。

(三)课程思政的验收反馈机制

根据前期的工作布置,并结合教学中期检查,由负责教学工作的主任牵头落实并检查课程思政工作完成情况。

首先,教学工作主任对所有的课程大纲思政部分进行详细审阅,根据“各专业课程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教育结合点是否生搬硬套”等指标点进行科学评

价,对不符合指标要求的课程限期整改。其次,根据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的任务要求,组织中层干部和各专业主任、教授,依照审阅合格后的课程思政大纲内容,有针对性地深入课堂进行听课,并结合学部要求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点,进行综合打分评价。最后,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二级评价机制。第一,根据听课打分综合评价,结合教研室副主任意见,每个教研室推选一名优秀课程思政教师于本学期结束前在学部范围内做“关于教学中课

程思政的具体做法”交流分享。第二,根据教师在课程思政交流分享中的具体表现,负责教学工作的主任与教授综合评定,拟定进入校级或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学部推荐名单。

至此,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部基本形成了课程思政“多样化评价—多途径验收—持续性改进”的闭环验收反馈

工作机制。

三、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部专业课的实践探索

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为例进行阐述。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课程,其中很多知识点都渗透着国家主席***同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在宣传和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绿色可持续发展、资源循环型经济和清洁生产等理念上都具有无法替代的教学优势,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环境影响评价”旨在突出培育学生的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掘知识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意识,能够以国家科技发展进程和发展战略为精神动力,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前期准备

1.常态化完善修订教学大纲,做好顶层教学设计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在授课前应明确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从顶层设计出发,有针对性地修订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大纲。对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围绕“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充分讨论,本着既考量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又考量价值引领的原则,着重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修订,以满足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要求。

2.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不同类型的课程在知识体系和语言表达形式上存在差异。授课教师应立足课程自身的特点,梳理有助于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专业知识点,深挖这些知识表层下被忽略和弱化的潜在思政元素。通过搜集、总结“绿色、共享、生態、环保”等思政元素,开展生态文明理念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危机意识,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关系。

(二)具体实施计划

以“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利用各种资源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其思政内涵及功能,实现协同育人效应,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导课中分享并解读最新修订的《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它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宪法级”文件,讲干货,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目标和知识点进行解读,使学生知道自己将来可从事什么行业、能干什么工作。此外,还应融入生活垃圾分类是公民应尽的义务、随意丢弃危险废物(废电池、废灯管)是违法行为、公民具有减少噪声污染的义务等思政元素。

在《概论》中融入建设“美丽中国”的深刻内涵,探讨中国抗击疫情的成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党的领导能力;在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与标准中融入十九大“坚决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识,体现在不断更新的环境法规和环境标准方面;在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中融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抓好对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治;在工程分析中融入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等理念。

(三)收获与体会

通过课堂教学反馈、毕业生反馈与调查问卷等方式总结改革效果,结果显示,学生对该门课程开展的课程思政教育非常感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2016级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大纲开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推广到其他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有使命、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部关于课程思政的思考

目前,虽然课程思政在理论课中实现了全覆盖,但深度和精准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各专业均为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理工科专业,应充分把握学生各个实践环节,设计相关课内外实践环节的配套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效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课程设计与实习等实践环节,更全面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利用好校内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計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和感受对学科专业知识与科学的敬畏;利用校外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社会与企业中更好、更深切地理解和感受社会现状与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理想、对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意识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对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一项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体多方协调、配合完成的系统工程。高校与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在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顾恩平.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8.

[2]赵云鹤.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9):24.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

育,2017(1):45.

[4]王涵.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J].管理观察,2017(30):140.

[5]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9.

■ 编辑∕丁俊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