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俊明
(郑州商学院,河南郑州 451200)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民办院校当前面临的紧迫性课题。改革和创新众创空间对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起到重要作用。民办院校应适时启动并助推众创空间的发展,结合地区特色和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发展新模式。
众创空间是兼具市场化、开放性、聚合性的创新创业机构,涉及的多层次行为主体中最直接的是高校、政府、社会单元,“在多元构成主体、多关联协作动机、多策略协作功能与多聚态绩效呈递方式等方面存在多维网络协同效应”[1]。
民办院校普遍比较注重办学特色, 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比较注重错位发展,彰显生机和活力,在选人用人、经费投入等方面具有高效灵活的机制。但民办院校众创空间往往起步晚、底子薄、自我积累有限,大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师资队伍总体力量不强,后续发展无疑是个挑战。众创空间聚焦创新创业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开设创新创业类的培训课程;二是组织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职业规划大赛、创业大赛“挑战杯”等;三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培育创业孵化基地;四是建设模拟实验室或创业体验区;五是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和开展创业项目建设、作品展示等活动。有条件的民办院校还会专门为众创空间的发展注入创新创业的启动金或基金,提供场地支持,并配套相关的校内政策、监管措施和评价考核机制。
“双创”政策是国家顺应全球创新和创客浪潮的趋势,是基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所提出的。2015 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促进“双创”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各地结合实际,建立很多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并出台许多相关的优惠政策。政府在创业资金设定、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双创”政策下,民办院校众创空间也适时启动,在坚持政府主导和搭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政府相关的配套服务与扶持政策,注重校地协同创新与改革,推动众创空间的提质增效。政府扶植与民办院校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联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现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改革创新,从而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工作的开展。部分地方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众创空间相应的考核审批制度和淘汰制度”[2],使众创空间朝着专业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众创空间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创新创业,将就业教育与就业政策相结合,加快项目孵化并应用于市场,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过程与实效性决定了它不仅仅是高校的事情,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从众创空间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看,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指导下,社会环境也是众创空间项目孵化要对接和承担的主体。大学生通过众创空间的学习和培养,积累经验、知识、技能,为走向社会做准备。社会环境因素对众创空间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和市场两方面:环境是众创空间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形推动力,其中政策环境主要针对的是民办院校的大学生群体,政府在信贷融资、租金减免、资金补助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与项目,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和创业;市场发挥着无形的关键作用,为众创空间的发展指明方向,也是众创空间坚持市场化原则的依据,具体从产业、信息、技术等方面体现出来。社会力量的广泛使用能有效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尤其是与各地科教园区、创新示范区、企业技术创新孵化中心、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社会单位的合作,能够积极发挥产业集聚和政策带动优势,打通线上、线下,将创新与创业、研发与投资、孵化与应用相结合,为创新创业提供空间、技术、网络、社交、资源多维聚合平台,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
众创空间是聚焦创新的孵化器,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业服务平台投入到社会中,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众创空间的发展直接影响民办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的应用,技术、模式的孵化,应用市场化的指导等。众创空间的发展要以提供优质供给与服务为方向,满足创新创业需求,增强创新的内生动力。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众创空间的发展与改革是顺应这一趋势的助推器。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对所有高校都是挑战,对依靠市场生存的民办院校来说更是如此。创新创业教育要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众创空间发展要面向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企业、民办院校要注重协同合作和提质增效,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要打破常规壁垒与思维局限,坚持共商共建,积极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新思路、新举措;要搭建一个集“政、企、研、学”为一体的合作开放平台,共商大计、共享经验、共谋发展,助推“双创”再升级。注重示范点扶持和建设,大胆创新,使众创空间的发展有榜样、有方向、有目标。
随着创新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双创”的新浪潮必将势不可挡,将迎来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民办院校众创空间的发展也将迎来改革与调整期。一是要在改善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环境上下功夫;二是要在推动众创空间创新发展动力上着力;三是坚持需求导向,“牢固产教融合育人理念”[3];四是要在提高众创空间服务质量与创新功能上着力。民办院校众创空间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与市场接轨,加大对大学生的资助与扶持。民办院校众创空间的建设与发展要与政府的政策相结合,多利用政策条件与优势,根据学校的实际与特色,结合所在地的经济环境、产业环境,充分利用地方创业园区、企业、开发区、研究所等单位优势,打造多维合作空间与平台,实现良性合作、互利共赢,起到整体带动与示范效应。民办院校应积极打造众创空间“梦工场”,在知识产权转化与保护、法律政策的规范引导、创新创业激励保障等方面健全相应的制度。要将政府主导与众创空间的发展统筹起来,积极承接对接,设立专门的资金,落实众创空间发展的资金保障。要加强督导检查,建立问责、评估机制,强化闭环管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
从众创空间发展的外部环境看,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为社会单位和民办院校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合作平台,创设科技园区、创业园、技术产业园,促进校企合作与校地合作,使更多优质政策、科技创新资源向校企流动,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支持创新创业活动,打通高校教师与产业界技术人才双向流动的壁垒。社会各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争做哺育创新创业的“摇篮”,为我国“双创”的蓬勃发展及营造高质量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助力。众创空间的改革,既可让创业者实现自身价值,又能提升创新创业成果向应用方向转化,以及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从众创空间的设计建设到统筹谋划,从“双创”政策解读到落地实施,从多维合作平台建设到聚合效能发挥作用,再到良性发展生态的形成,从创新思维理念到设计研发,从产品成果孵化到应用推向市场,新思维、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被更多运用,着力打造“双创”升级版本。要不断完善促进“双创”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众创空间发展提供适宜发展的软硬环境。民办院校众创空间的发展要结合政策、地区环境优势,注重多元创新,走特色化的协同创新发展之路。
当前,多数民办院校正朝着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型院校的方向发展。众创空间的发展与变革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民办院校的转型升级、特色优势平台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众创空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到适合“双创”发展的新路径,同时也为课程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优化、整合校内外资源,夯实民办院校发展的“输出”平台,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