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黑摩的”背后的大民生

时间:2024-04-24

胡印斌

眼下,北京市正在整治燃油两轮摩托车、电动(燃油)三轮车违法载客,俗称严打“黑摩的”。说实在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因为,整治摩托车、三轮车违法载客,严打“黑摩的”,不是北京独有。据说,这几乎是所有城市管理者的标准动作。不过,整治时取得的辉煌战果,似乎并不能维持很久,一旦风头过去,“黑摩的”很快就会卷土重来,继续奔驰在城市的街巷中。

无牌、无证的“黑摩的”,显然给城市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也是城市管理者理直气壮打击的动因。只是,理直气壮之余,是不是也该反思:声势浩大的行政干预为何难以彻底杜绝“黑摩的”?究竟是“禁”得不得力,还是“黑摩的”本身的生命力太顽强?

讨论“黑摩的”为何屡禁不止,不能总是从行政干预方面入手,还应该看一看市场的供求关系。74.1%的受访者坐过“黑摩的”,94%的受访者认为确实方便了出行,这样的数据至少说明了两个基本事实: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有乘坐“黑摩的”的需求;这种需求值还比较高,不应该被随意忽略。

一般而言,民众的需求并不是不可以替代的。只要替代品迅速满足这种需求,经过短时间的矫正和调整,完全可以改变。“黑摩的”也是如此,只要民众的便利诉求能够通过其他方式满足,相信大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黑摩的”也未必就能够总是死灰复燃。

民众并非不知道“黑摩的”存在的安全隐患。之所以选择“黑摩的”,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不得已。既然没其他办法可以完全替代,只好在不安全与快速抵达之间,选择后者。

还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几乎每一个“黑摩的”背后,都有一个人或者一家人的生存需求。据有关专家考证,“黑摩的”司机包括农民、下岗工人等,摩的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自谋出路的方式。他们为了生存,在找不到新的替代他们谋生的手段前,自然会躲过打击风头后重操旧业。

可见,一个小小的“黑摩的”,背后则隐含着民生大问题。如何处理好黑摩的,则是对我们城市管理者在目前形势下,如何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的执政理念的一次考验。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