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魏 玮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南师附中新城实验小学,江苏南京210019)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多次强调教育中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作为以培养人为根本任务的学校教育除了在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方面担负着责任之外,也应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发挥其教育的优势作用。其实,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习惯养成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本身,其还可以包含更为宽泛的内容,如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习惯。所以习惯养成教育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层面,渗透在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课间活动等每个时间段。在人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很多学生在成才后均非常感谢他们的小学老师,因为,习惯的养成在小学阶段是最关键的,也是效果最显著的。
乐于倾听是最基本的学习习惯,更能充分体现人之基本素养,是尊重他人的美好品德。能够静下心来倾听的习惯绝非一日之功可以养成,其需教师更多的长期坚持和努力。由于低年级学生十分好动,其注意力很难坚持长期之关注一项内容,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乐于倾听的学习习惯。例如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尽可能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新鲜素材,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是丰富多彩的,十分有意义的。
如在对《分一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和实物,提出问题:今天妈妈不在家,小朋友们如何帮助妈妈整理房间?看谁是家里的小主人!学生们十分兴奋,一个个踊跃地举起了小手,这样的导入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带着好奇心去探索新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将展示的图片和实物进行分类,小组讨论后说明分类理由,反思分类的方法。这样的课堂导入设计和素材准备尽可能将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了更为巧妙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每一位学生均能够很好地加入研究和思考,不仅仅可以很好地优化教学效果,更可以提升学生勇于思考、乐于倾听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勇于表达自我想法并乐于倾听他人思考的学生适时给予鼓励,树立榜样,促使其他学生积极向优秀的同学靠拢,主动地完善自我,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倾听中思考、质疑并勇于提出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笔者参加工作以来,多次学习同事们的课堂教学,很多老师对低年级学生积极举手的场面均非常欣赏。大家均认为勇于质疑的能力非常重要,低年级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最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将课堂由教师教转为学生主动的学。提出问题是一个人能够超越他人的最基本能力。教师想让学生具有提问的习惯就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小心翼翼地保护孩童的好奇心,但教师须要做好引导,通过案例指导学生质疑的技巧,不是毫无根据的猜疑,而是在深思熟虑下得出的绝妙想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验证,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提出来,这样的质疑才有质量。其次就是教会学生怎样的将这种质疑完整的有条理的表达出来变成问题,这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
比如在教学《认识位置》时,在学生认识了左右后,可以出示一张小朋友下楼梯的照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小朋友有没有沿着右边下楼,为什么?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迅速让学生意识到左右其实是相对的。对于部分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一开始在课堂上可能因情绪紧张不敢在全班提问,教师可以循序渐进的引导他们先在学习小组内发言,寻找机会让这部分孩子适时展现自我。也可以借助多说多做多想,激励学生勤于提问,如在对《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时,当教师出示要将10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孩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这样平均分可能吗?会出现什么情况?有些学生这时开始怀疑起教材上的题目了,有些则直接提出了是不是书上题目出错了?这时引出有余数的除法,使学生意识到除法不但能解决“刚好分完”这种情况,也可以解决“分完之后还余几个”这类情况。
古语有言:自如人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在熟悉新班级时可以很快从学生的作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笔者总是从接手新班级学生时就明确要求书写的基本要求:坐姿端正、规范书写,很多教师总是觉得这似乎是语文教师的任务,其实不然,笔者就很注意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书写要求:数字的书写、符号的规范都要严格要求。比如在数学学科书写时,不仅仅和语文学科相同的对学生写字姿势、执笔技巧、笔顺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更有就数学学科独有的书写习惯要求,如横式、竖式、递等式等的具体写法;答案书写的具体位置;四则混合运算、文字题、应用题等书写过程,这些均是数学学科应养成的基本书写习惯。
以上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因为一旦形成了较好的书写习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同时,工整书写、规范格式还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解题正确率,避免走弯路,当然形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应该是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得以养成的,所以,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习惯养成需要教师始终将这一教学目标贯穿始终。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也是促使学生完善自我书写素养的重要动力,想正人须先正自己,很难想象书写很糟糕的教师能培养出具有较高书写素养的学生。
现行的课程标准对合作学习十分重视,其为当前学生学习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是让每一位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重要平台。其主要目的不只是分享,更是激发,通过同样学习阶段的小组伙伴的相互促进可以产生更多的思维火花,在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牢固伙伴关系,在共同进步中融洽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基于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笔者所在的学校通常以班级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数学课堂学习的重要开展方式。研读《课程标准》后,我们不难发现其非常明确指出真正有效的数学课堂学习不能是机械的模仿和单调的重复,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动眼睛去看、动大脑去思考、动嘴巴去交流已成为能够真正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迸发更多的思维火花,分享更大的成功喜悦,发现身边的数学道理,这一切对吸引学生浓厚学习兴趣意义深远。教师应依据学生个体特点如在学习能力、态度等方面综合考量,选择好学习小组成员,安排好小组发言召集人,尤其在小组学习初期时更应明确小组学习的任务和具体要求,不然,缺乏准备的合作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思考难以深入,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失去参与的兴趣。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师尽可能控制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范围,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和难度,尽可能以习惯性养成为目的,如在进行《认识时分秒》一课时可以同桌之间互相拨钟进行提问,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但是有时也需要别人的帮助来进行学习同时自己也能帮助别人学习,合作的种子便在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
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学生习惯的养成当成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去努力达成,因为我们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为顺利推进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每一位科任教师的共同参与和教师的全程努力,笔者在自身实践中得出了一些思考,期待能够为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有提供一些启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