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微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功能性研究

时间:2024-05-07

唐松

(上海民办张江集团学校,上海200000)

借助多媒体建立的微课程,已经逐渐地深入广大老师和学生的内心,生动具体地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和推导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逐渐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潜力和优势。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生动活泼地创建了各种情景,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和思维,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其良好的功能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探索,以打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高效课堂。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主要是以视频为载体,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特别是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深度的分析、精彩的讲解,从而录制出教与学的全过程。

微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可以使用微课程的形式来展示,针对一两个知识点进行重点的讲解、探究,根据学生的生成,在学生能够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稳步推进。在重复、暂停的过程中,让学生细致的观摩、反复的思考,一步步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层探究其中的原理,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思维误区,揭开自己在思考、猜想和推理过程中的症结,从而很好地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帮助学生构建和谐严谨的知识体系。

微课程,课“微”位不“卑”。一两个知识点的深刻讲解,就可以使学生积少成多,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坚持不懈的微知识、微学习和微积累,造就学生的大领悟、大智慧。

二、微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功能性研究

1.动画帮助,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将学生带进学习的状态,为课堂的展开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微课程就可以帮助课堂建立趣味性强的课堂情境,利用活泼生动的动画,来吸引学生并顺利地导入对新知的思考、分析和探究。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程来进行导入,在画面上出现许多的三角形,利用两个三角形的不同变换、旋转,逐渐地重合为一个三角形,而第三个三角形无论怎么变换都不能和这两个三角形重合。从简短的小视频中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三个三角形不能重合?旋转的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感到好奇而又新鲜,当观察到三角形不能重合的整个过程时,心中自动就会产生“为什么”的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来思考。学生会认真地将这三个三角形进行分析,在不断地重叠和变换中,深刻地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进而对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行猜想、分析和探究,顺利地展开了对新知的学习和思考。通过这样的微课程引入,迎合了学生对动画的喜爱,使得学生很快地进入了理性的思考阶段,积极地思考动画表象内层数学知识,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2.重复帮助,巩固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其接受能力也不同,需要不断反复地巩固以帮助理解。微课程中的视频具有可以重复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地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回放、重复,对于学生没有完全听懂或者不会书写的环节,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地进行反复播放,直到弄懂为止。例如在学习“几何”的时候,对于一些试题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学生一时很难把握,找不到图形与知识之间的切入点。教师就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线条,通过重复闪烁的形式来提醒学生对辅助线等特殊线条的注意,使其能够从图形中找到所隐含的条件,重复的播放、反复的刺激学生的感官,对图形形成一定的敏感度,从而顺利地找到两个角之间是互补角还是对顶角,顺利地挖掘出题中给的隐含条件,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另外,学生的记忆有一定的暂时性,须要不断的回放来巩固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可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观看、分析和思考,以帮助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同时,学会解题方法和技巧,领悟更深层的数学思想,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3.暂停帮助,实现学生的思维创新

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很难做到对某一个题思维连贯、一气呵成。在学生遇到思维障碍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微课程中的暂停来帮助,引导学生重点的对自己的思维障碍进行突破,积极地组织学生对“定格”的画面进行讨论分析,在集体的攻克下实现自我的突破和思维的创新。例如在学习“函数图像”的时候,学生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学生在这两个基本函数的交点上却不是很熟悉和灵活,教师就可以将这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做成动点来进行讨论,当画面暂定到某一个位置,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来探究“两个函数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大值”“形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沉下心来,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考虑,结合一元二次方程组的求解方程,来对问题进行深刻细致的分析。随着动点不断的延伸、暂停,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课堂空表”,有时间进行思考,深入地对两个函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攻克了自己思维上的障碍,顺利地实现了思维上的创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4.过程帮助,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中的概念众多,须要学生进行理解性地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程来演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温习旧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发现,延伸出新的知识并进行探索,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点,从而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程对矩形、菱形、正方形进行回顾,让学生对其概念、性质和识别方法重新认识一遍,从而顺利地引入对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在图形的比较和旋转中体会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识别方法,观看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深层地找出这几个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根本上理解它们的概念,而不至于相互混淆。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不同图形之间的关联点,不断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修复和完善,逐渐地形成了更为科学全面的知识体系。通过这样的过程帮助,适时地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回顾复习,增强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微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几点设想

1.新旧结合,共同引导

微课程的趣味性应该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微课程主要体现在声音和动画的播放,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聆听和学习,对学生缺乏一定的约束性;而传统的教学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两者的有效结合,有效地克服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微课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听课兴趣;传统的教学注重了学生的生成,使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成重点难点,适时地进行重复、暂停,成为了课堂的引导者,使得微课程和传统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以生为本,贴近生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微课程的制作不仅仅是一段课程的录制,更是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唤醒,学生热情的鼓舞和勇于探索的激励。在微课程的制作中,更应该充分地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贴近学生的生活,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探索中,做到深度理解、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最终实现对知识的长久记忆和应用。

总之,微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形象直接的数学动画、模型和讲解,顺利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突破和创新。只要广大的教师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出好的微课程,使之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就能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发挥积极作用。

[1]刘明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

[2]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05.

[3]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