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高年级识字教学实践

时间:2024-05-07

韩雪源

小学高年级识字教学实践

韩雪源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江苏宿迁223800)

“抄词语”是一项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尤其在小学高年级,这似乎成了学生记忆生字的唯一途径。大家也在质疑它的有效性,却也只是想方设法改进“抄”的内容和形式,不忍舍弃。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嬗变,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眼光长远,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高年级;识字教学;实践

为了应付机械的作业,学生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提前几天就把词语抄好,“有手无心”;有的为了提高抄写速度,把字写得小如蝼蚁,毫无美感;更闹出了把两只笔绑在一起的无奈的笑话。抄写的过程充满的不情愿,识字被动低效。

笔者执教于五年级,身边很多资深的高年级老师认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事,高年级的课堂教学应重视阅读和习作。没有必要占用课堂的时间教学课后生字,抄写几遍,考试前默写几遍就可以了。看来这是观念问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高年段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这种能力不是自然生成的,而要靠教师有意地引导和培养。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高年级不应偏废。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理论精髓,要求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做有机地结合起来。陶先生指出:“要在做上教,要在做上学,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教,学固不成学。”“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

“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实际上就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而教。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就如何高效落实高年级的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灵活安排“前置作业”,生字新词主动学

汉字博大精深,翻阅字典,很多字都有多个的解释,多种读音。纵观学生时代,也许只有在小学阶段才大量学习单字的时间。用好“字典”,能让学生沉下心来亲近汉字,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可是现在的学生忙于应付作业,懒于翻阅字典。

“预习”一直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学生不知怎么做,老师不知如何查。笔者把“查字典”和“预习”有效结合,既培养了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又让预习“有法可依”。具体是这样操作的。学生每人都有预习用的“前置作业本”,其中有一样是必选的,就是字词通关。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翻阅字典,多义的字,根据字义不同扩词,多音的字,根据读音不同扩词,难写的字尝试自己找方法记忆。这也为课堂上正当“小先生”做好准备。这项作业的内容、形式都是个性化的,不要求整齐划一。学生们从翻阅字典的过程中发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课前轻松来默写,识字学习重实效

“默写”是检测生字词掌握的便捷方法之一。而很多教师把它当做“考”学生的“杀手锏”,严重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从一定程度上来解析“默写”含义,它其实只是一种测验,并非学习,这样不但起不到正面引导作用,而且还会增加学生心理负担,导致相反效果。如果我们改变观点,把“默写”也当成巩固生字的过程,甚至融合到阅读教学、练笔教学中去,就能变“压力”为“助力”了。

上课铃敲响后,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做好准备,等待老师报出第一个词。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养成了课前默写的习惯,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的情况,又省去了组织教学的时间。教师在提词的过程中,允许“偷看”,会有提示,甚至是范写,让学生放松地再记忆。默写完之后,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正确答案自主批改,自主订正,淡化学生掌握情况的比较,重视学生自我的“查漏补缺”。教师根据学生的默写情况,重点指导易错的字。

三、个个争当“小先生”,生字新词我来教

在检查预习时,学生们个个都是“有备而来”,自己的收获和发现都急于分享,当教师让他们说说“你认为有哪些字词要提醒大家注意”时,个个都有着强烈的当“小先生”的愿望。当然教师不能以逸代劳,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孩子们之间的“学”与“教”,及时作出反映,或肯定、或补充、或纠正、或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调动,人人都可争当“小先生”,个个都争先恐后地补充发言,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

四、识字阅读相结合,词语学习更高效

识字教学重视字词检查,高年级的识字教学还要与阅读密切结合。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字词检查可谓是匠心独运,水到渠成,令人拍手叫好。

这是《爱如茉莉》部分教学实录:

课前板书词语:茉莉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袅袅清香

弥漫诗意

师:请哪位同学来朗读这些词语?(指名读,齐读。)

师:这三组词语都是描写茉莉的,你们见过茉莉吗?是什么样的,能用上一两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描述一下吗?

生:我心中的茉莉,平淡无奇,开出的花缕缕幽香。

师:应该说开出的花“散发”出缕缕幽香,再试着说一遍。

(一学生描述,用了三个词。)

师:同学们,词语在运用中,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谁再来说说?

(生用上了“洁白纯净”“平淡无奇”“诗意”)

师:刚才几位同学们说的都是一两句话,有人能在说的具体些、丰富些吗?

(生用上了六个词语,师表扬。)

师:能说两句话吗?只要开口说话,老师就高兴。

(学生反应不积极,沉默了一会。)

生:茉莉看似平淡无奇,却散发着屡屡幽香,她洁白无瑕,亭亭玉立富有诗意……

师:学习课文和读书时我们都遇到很多词语,我们不仅要会看、会读,还要会用,这样这些词语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复习检查文中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二是说话训练,让学生在理解词语包含的意思的同时学习运用。这两种目的都隐含在具体的要求之中,设计上了无痕迹,一举两得。

五、分析“字理”找规律,总结经验学方法

所谓字理,是指“汉字构造时每一个部件,乃至每一个点画被采用、被按某种程式拼装的理由和依据”。简单地说,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小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尽量要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不仅抽象的字符,运用字理辅助教学,让汉字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孩子面前,正适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小学第三学段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 000个,其中2 500个左右会写。可是五六年级的“别字先生”“错字小姐”比比皆是。想要减少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不失为很好的办法。

如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14课《司马迁发奋写史记》中有个词语“飞来横祸”,很多学生会把“祸”偏旁误写为“衤”。教师及时引导是由“礻”是由“示”字演变而来的,再画出直观的演变示意图,并解释“示”多与祭祀、礼仪有关。“礻”做偏旁的形声字也多与迷信有关,如祸、福、神、祖等。“衤”是由“衣”演变而来的,再画出演变示意图,并告知“衤”做偏旁的字多与衣服有关,如袖、被、裤等。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律,以后这类字就不会写错了。这样从微观方面,用直观的方式把握它们具体的差异,达到教一知十的效果,通过比较,就可以根据字义记偏旁,如果之后再遇上此类字,就不容易写错了。

小学高年级的识字教学落实了这些方法,提高了小学生识字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有意识地去传承和吸收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把识字当做愉快的事情,并使其成为一种主动的行为。教师完全可以摒弃“抄词语”这样作业,学生也可以从机械乏味的抄写中解脱出来。

韩雪源(1984-),女,江苏宿迁人,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识字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