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文化翻译角度透视汉英平行语料库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时间:2024-05-07

刘芳,王坤

(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87)

从文化翻译角度透视汉英平行语料库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刘芳,王坤

(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87)

翻译是以语言转换为手段创造再生意义的一种跨文化的文化交际活动。它并不等同于简单地文字对等,而是要用最贴切最自然地信息传达原作中的信息与韵味。原作中的独特“韵味”即文化信息,能否恰当自然地散发文化气息就决定了一篇译作是否真实灵动,在几乎所有与翻译有关的活动中,文化信息的转换和传达都是极为重要的。使用汉英平行语料库时,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出发,整理和研究汉语文化负载词,对于翻译方法研究具有很大意义。

文化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汉英平行语料库

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第一》中提到“文之为道”时说“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个说法与周子的《通书》中提到的“文以载道”的说法不谋而合。两者强调的都是为文之道,说出了人、语言及自然在写作中的关系,体现了人的竭思致力“为道”在创作作品中的重要作用。翻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创作,因此选择翻译怎样的作品,使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常常也是文为心之声的切实体现,展现译者“为何译”的翻译意图、审美倾向和人生态度。作为信息的传递和转化者,译者须将目光投向原语语言活动与目标语语言活动产生于其中的社会语境之间的综合关系。对翻译研究者而言,透视译者用文字突出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将能更加准确地把握目标材料。

1.文化翻译概述

文化研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学界兴起的一股学术之潮,它以大众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交流和传播异域文化体验。这里的文化不是不仅指在经典文学作品和高雅艺术里的思想活动和精神上的时尚,而且包括形形色色的日常生活方式。文化研究及翻译研究的发展阶段大致相同。在西方翻译领域里,早期的奈达、纽马克、乔治·穆南都探讨过语言——文化是否可译,他们其实都从文化的角度考虑了问题,只不过不是从认可多元化的文化研究的角度,而是从只是关注“他者”和“异族文化”的欧洲中心论的人类学的角度出发。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翻译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印度、巴西和拉美等国家,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摆脱了多元系统理论,他们更多地把目光放在了翻译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如雪莉·西蒙所说的,“翻译的诗学就是实现文化多元的美学”,翻译学研究已更多地从社会学、人种学和历史学的角度考察在跨文化的翻译转换中,文本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翻译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不同文本的比较,寻找译者的行为和策略并发现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历史及文化原因。文化翻译就是把整个翻译活动置于一个更广更深的文化大背景下对翻译文本中存在的代表性的特征、译者的策略选择及译评的主要内容作历史和文化上的研究。它显然与传统的把翻译仅理解为词句转换的观念有所不同,一种从上至下、从宏观到微观的翻译研究框架已经把文化意识形态作为译者和研究者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文化意识形态制约着其他要素的选择和使用。文化的范畴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其丰富性和复杂性常常无法用单一要素衡量,要通过有限的词汇将其体现得真实生动,需要译者精心体会散落在原作中的点滴“文化词”,并用恰当的方法处理和转换成“原汁原味”的目标译本,这也就是文化翻译的主要任务。文化翻译研究就是对原语文本和目标文本及原作者、译者风格和文化审美倾向深入分析和阐明的研究活动。

2.汉语文化负载词于汉英平行语料库的重要意义

就像文化研究扩大了文学研究的范畴、丰富了文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一样,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也同样扩大了汉英平行语料库及翻译的研究领域、丰富了语料库翻译学和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和课题选择。而文化翻译内部一个最根本的核心是对“价值”观念的革新,旧的价值观念认为使某种文学作品得以传播的是它们内在的普遍的价值,而新的价值观则认为,无论是美学价值还是物质价值,都是由文化元素建构而成的,由此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它自己的经典作品。

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作为片段化、文化非稳定性和文化协和的标志,成为了21世纪初期一个有力的意象。正因为文化翻译研究越来越关注文本同产生它、阅读它的更大的文化环境及语境的关系,文化翻译正日益成为文化研究尤其是后殖民环境下的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实践场所和隐喻,这也是巴斯奈特继1990年提出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之后再次提出文化研究中的翻译转向的重要理论依据,这无疑为翻译和语言研究的建设和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利用汉语文化负载词作为翻译研究的突破点,于汉英平行语料库研究具有深远而实际的意义,值得翻译和语言研究者推广使用。

3.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由于作者和译者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学和美学系统,各自有着不同的规范标准和表达套路,于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经常会参照本土文学和审美系统,再予以协调。文化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译者对于作者文化和审美体系的地位,使原作和译作的文化沟通更加顺畅。对于汉英平行语料库的研究而言,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就决定了文化信息传达的效果。在择取汉语文化负载词时,研究者可以据中国的文化结构进行选用,如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等这些不同分支的文化区域可以作为选取时的考虑要素。针对不同层面的文化韵味体现词,使用不同的有效的翻译方法,如意译、直译、音译、回译及直译加注释的方法。例如:

行者道:“你既怕虎狼,怎么不念《北斗经》?”三藏正然上马,闻得此言,骂道:“泼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驮他驮便罢了,且讲什么北斗经南斗经!”(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四回)

“If you were afraid of the tiger why didn’t you recite the Great Bear Scripture?”Monkey asked.Sanzang,hearing Monkey’s grumbing just as he was mounting the horse,told him off,“Insolent ape.’Better to save a human’s life than to build a seven-stored pagoda’.If you’re carrying him,just get on with it.Stop talking about‘Great Bear Scripture’or‘Little Bear Scripture’.”(詹纳尔译)

“浮屠”本是Buddha音译过来的,意思是佛陀,亦即佛祖释迦摩尼,但是“七级浮屠”里的浮屠是宝塔的意思,要恰当翻译这个词须要深谙佛的历史背景。塔起源于印度,那里最初的塔形状有些像坟墓,在方方的平台上筑建一座半球形的塔身,再在上面建起各种形状的塔尖。这样的塔在古印度梵语译音是“浮屠”,意思是埋葬佛的坟墓。佛骨焚化以后会成为彩色晶莹的珠子,埋在“浮屠”中,那七层的塔就成了七级浮屠。

4.结语

文化翻译研究把翻译语境化,有助于人们认识“翻译”概念的发展变化和翻译活动方法的衍生动因,对各类翻译和语言研究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文化翻译的角度透视汉英平行语料库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将更深刻更生动地诠释文化信息流动的历史特点;将文本放在历史文化的语境下研读和转换更利于信息和文化的传播与共享。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即是连接原文和译文的动态桥梁,对这些词的翻译处理,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从何种角度去阐释和翻译,它们都会生动再现译者对原文文化的理解、接受和转化。

[1]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孔慧怡.翻译·文学·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编辑∕岳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