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初探

时间:2024-05-07

杨秀梅

(上海市崇明县实验中学,上海202150)

在常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却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大多数学生对写作望而生畏,深感头疼;有些学生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东拼西凑、生搬硬套;文章内容空洞无物,文字不优美,语句不流畅,没有章法,更无真情实感可言;个别学生还全盘抄袭他人作品,以应付老师的检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改变学生望文兴叹的现状,就要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这是写作的关键之所在。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致力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上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

一、作文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的生活比较单一,生活环境简单,家庭成员固定,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所以他们就会觉得作文没什么可写,无话可说。这时,教师在选取作文材料时就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写他们的学习生活,写他们的家庭生活,写他们最熟悉的生活,比如《我最难忘的一件事》《第一次做家务》等,从简单的事情写起,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减少畏难情绪,愿意动笔去写。六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初入中学,学生们对初中生活都带着好奇和新鲜感,这时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这种情绪,让他们写写自己的新老师,自己的新学校,自己的预初生活的感受。我想这总贴近生活的作文,学生一定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二、将写作与课内经典文章结合

中学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不仅内容精当,写作手法也可圈可点。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家喻户晓的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语言精美、描写生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尝试抓住景物特征,通过准确形象的描写来再现景物特点的手法,进行仿写;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经典,文章通过地点的变换、景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表达了自己对童年自由生活的向往,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学会本文组织材料、合理过渡上的优点;舒婷的《在那颗星子下》,作者饱含深情回忆了中学时代的一位老师,真实地抒发了内心对老师的崇敬和感激之情,很真切。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文章开头结尾的景物描写对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学习理解题目的比喻义方面入手进行学习;还有奉为经典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描写父亲的文章有很多,作者却在文中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四次“背影”也带来“我”四次流泪的情感变化,读来感人至深,而这种写法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

三、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多练习

写作训练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熟能生巧,所以一定要多写作、多练习。这个写作也可以是多种形式。

1.可以结合语文学习进行。比如学习《百合花开》时让学生写“假如我是____花”的片段;学习《马来的雨》,可以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来写身边的景物;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除了让学生感受到海伦·凯勒对光明的向往,还要他们也写写相同题目的文章;学习了《羚羊木雕》,让学生们把两代人的沟通写进自己的作文里;学习《小巷深处》结尾处“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写“我”的心理活动;学习《变色龙》让学生续写结尾,进一步感受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变色龙”本性等,有效地结合语文课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经典课文,学习语文课程,更可以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只要他们有话可说,久而久之就不怕写了。

2.可以通过平时阅读摘抄来积累。为了加强写作、积累材料,我规定学生每天阅读,养成阅读习惯。《全国优秀作文选》《作文交流》中有很多同龄人的优秀作文,让学生边读边有选择进行摘抄,还要在最后进行点评。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也能促进学生作文兴趣。对学生的阅读摘抄也是有要求的,分阶段摘抄人物描写的各个方面,然后再进行仿写。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深的感受,写起来也就更得心应手。

(二)品范文

语文课文中有经典,作文选中有范本,其实身边学生的范文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每次作文写完,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让学生体会其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使“作文怎样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而慢慢掌握标准。如《温暖的记忆》这篇作文,班级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写“雨中送伞”,题材老套,没有新意。我就精心挑选在选材上有自己特色的优秀作文让学生品评,启发他们:同样的生活,可能有同样的经历,但是怎样写出新意,就是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通过身边范文的引领,学生们的作文也开始力求新颖,不再是应付了。

(三)会批改

在学生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础上,可组织学生评改作文,老师把批改标准呈现在大屏幕上,从“中心与选材”“语言”“思路与结构”“书写规范”等四方面进行细化,由6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组负责批改6篇作文,选出一位小组长具体负责,要求小组成员在读完各篇作文后,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然后按照评改标准写下总评。这样做,使作文要求更加具体化,批改别人作文同时,也可以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批改过程中,学生们“咬文嚼字”,那副认真的样子,着实令人感动。相信这种形式的训练,会让学生由“怕写”到“爱写”,因为他们都想得到同伴的最高评价。

(四)佳作展示与推荐发表

教室里开出一个“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并展示,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会受到触动,增强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推荐到校刊或《作文交流》发表,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推荐写作优秀学生参加县级、市级各类比赛,让他们得到锻炼,写作也由课内到课外扩展了。这样,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师写“下水作文”,引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1.教师“下水作文”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什么事情,“要我做”总没有“我要做”产生的效果显著。写作文当然也不例外。对于本身对写作头痛的学生来讲,他们有时面对一个题目不明题意时就须要指点迷津,审题不明时须要启发引路,心里有想法又不知道是否符合写作要求,这时学生就需要帮助,需要肯定,需要欣赏。这时,老师就可以身体力行,写“下水作文”。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师”,学高为师,老师的写作水平肯定比自己高,就有了学习的典范,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又可以与老师一比高低,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2.教师写“下水作文”能提高学生写作效率。“下水”写过作文后,老师才能知道选哪些题材好,怎样构思才新颖,才能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想问题。老师在取舍材料的过程中的辨析、思考,最后决定,都是一种体验,如果与学生交流,学生就能感同身受。这样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起到了老师的带头作用。可以给学生一种启迪:学生觉得有道理,觉得精彩,觉得老师有钻研的精神,也有进取之心,那份敬佩之情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提高写作能力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相信只要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就会变成一件幸福的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