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

时间:2024-05-07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勿须多言,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最重要的问题依然是提升效果,提高实效性。通常认为提升实效性,主要是针对教学环节,笔者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的实践说明,实效性的提升是个系统工程,多管齐下才能提升实效性,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围绕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社会各界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尤其是作为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了高度关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讲,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都归结到了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围绕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各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为此,教育部也启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择优推广计划。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的一线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和探索,形成了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模式。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都要结合高校的实际、地方的实际,这样的模式才有创新,才有特色,才会有实效性。

一、本教学改革项目基本情况

为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索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和改革。本教学改革项目的基本思路是,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实现“两个转变”,解决“两个问题”,促进学科建设。

(一) 实施“2+1”教学改革模式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从2010年起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实施了“2+1”教学模式改革。即6个学分的《概论》课分解为《概论Ⅰ》和《概论Ⅱ》,各3个学分,分别在两个学期开设,并进一步将3个学分分解为“2+1”,即2个学分的课堂教学和1个学分的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教学的两个环节,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通过教学安排将实践教学常规化、制度化。

(二) 解决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问题

实施“专题化”“团队化”教学改革,发挥团队化教学队伍合力优势,2个学分的课堂授课主要采用团队专题教学方式,结合教材内容体系、国内外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设计专题教学内容。从大学生认知需要出发,以大学生对专题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认知需求、心理需求现状的实证分析为依据,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的力量,完善专题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设计。

(三) 解决“理论体系向实践体系转化”问题

实施实践教学改革,在1个学分的实践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 制订教学内容和实践选题,将选题上升为项目,制订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突出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深入挖掘实践教学的教育功能,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引领学生认识社会,了解我国国情、自治区区情,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内涵。

(四) 促进学科建设

将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探索《概论》课教学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教学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提升学院学科建设水平。

二、本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本身蕴含着普遍性和现实性的双重品格,要求在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中能实现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引导学生学习领会教材内容背后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学生用于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学习其他各门科学知识的可靠的方法论武器。因此,“2+1”教学模式改革致力于解决理论的抽象化向形象化、具体化的转变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问题。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教学、单向灌输、内化乏力、影响短暂等一系列问题。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只有在“授之以渔”的方法论上下功夫,变理论为方法,才能使学生正确应对现实中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和矛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

三、本教学改革项目的创新点

(一)教学内容“专题化”。深化和凝练教学内容,变抽象理论为形象语言,落实“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教学理念。将研究型教学方式“专题教学”引入公共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结合教材内容体系,精心设计专题,深化理论教学。

(二)教学组织“团队化”。教学组织强调组织协调,发挥团队力量和优势,既明确教学任务分工,又注重专题深化和系统。

(三)实践教学“实效化”。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实效性”, 实现“理论——体验——思考——内化——信念”的价值目标。

(四)教学实施“项目化”。 引入项目教学法,实施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 改变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从项目计划、管理、组织、考核、评价、总结、展示等环节入手,实现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

(五)教学保障“制度化”。 将实践教学纳入到正式的教学学分和学时计划中,将实践教学改革纳入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切实保障教学管理制度化。

四、宁夏大学《概论》课专题团队教学、实践教学探索

如何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团队专题教学模式是我院探索的重点。团队专题教学模式在我校《概论》课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已有9年之久,历经从教师个人在本班讲授专题到形成教学团队流动讲授专题;从个别班次扩展到全体本科生班次;由简单专题的设置到各专题之间的有机结合和互相铺垫等各个阶段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认可。

我院经过9年的教学实践之后,逐渐发现了团队专题教学模式的不足与其相对弊端,例如:专题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教学团队教师流动过于频繁;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的衔接问题;专题教学内容太多导致疏于课堂教学管理;专题讲授方式过于单一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团队专题教学模式处于有待完善的时期。

针对问题,团队成员从专题教学模式的不足、弊端出发,探索进一步完善专题教学模式的思路。“05”课改方案实施以来,我们注意到学生们最为喜欢的政治理论课是《形势与政策》,没有教材,依据教学要点来准备的一门课程,教师根据上《形势与政策》课与上其他课程的效果比较,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的效果明显要好。通过与教师、学生座谈、分析,我们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最大的优势是内容新、“热”、专题式教学模式。授课内容都是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只要学生认真起来,我们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就更加容易实现。

因此,本项目团队成员将这一经验引入《概论》课专题设计之中。结合最新版《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仔细研究、设计,如2013年群众路线实践教育、大国外交、嫦娥三号、十八届三中全会等要点、热点都可以和教材相关内容有效衔接,并将其专题化。有理论、有现实、有分析、有方法地实施教学内容,将教材内容有效地向教学内容转化。

《概论》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理论联系实际”在本课程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因而,实践性是该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自2005年课改方案之后,我们一直探索《概论》课专题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方式。我们坚持实行专题教学,每个专题都配有大量教学案例。实行专题、案例教学方式之后,专题设计更加靠近社会热点,案例时效性有很大改进,我们通过“走出去”的形式带领学生参观、考察,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请专家、学者、生产一线人员进入课堂,带来大量鲜活的生产、生活内容,这些探索对于《概论》课的实践性、实效性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

然而,通过反复的调研、实践和总结,我们发现实践教学的短板还是“走出去”的问题,是缺乏一手资料、直接经验的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宁夏大学《概论》课实施 “2+1”教学改革,安排1个学分进行实践教学。通过教学安排将实践教学常规化、制度化。实践教学制订了实践教学方案,包括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指标等。

我们要求实践教学内容要针对教材、教学专题、学生和社会实际,挖掘实践教学的有效教育功能,将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必须突出实效性、时代性。实践教学要突出改革开放的主题、当前社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启发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区情,了解改革开放的动因、现状、进程、成就和困难。为此,我们要求团队教师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实践教学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选题范围。如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移民区建设、黄河金岸、黄河善谷等密切联系实际的选题。

五、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概论》课实践教学首次尝试引入项目教学法。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的过程。我们制定了实践教学内容的选题之后,将选题上升为项目,如《宁夏生态移民状况研究》《宁夏新农村建设状况研究》《宁夏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探索》等,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储备进行项目选择,同时依据教师的教学、研究背景,分配项目,并撰写项目实施方案。依据项目确定若干团队,教师是项目负责人,对团队起领导、管理、指导作用,根据团队成员情况分解任务,认真准备,使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概论》课基本知识要求,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项目选题设定内容对于教师来讲也是有待于解决的课题,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导师和顾问,大家共同协助、创新,共同解决问题。

实践教学之后根据团队负责教师的安排,学生根据获得的一手资料及调查问卷,完成自己负责的项目内容撰写。教师最终将项目内容整合,修改、完善之后形成最终《概论》课实践报告。同时,要求学生代表制作关于实践教学过程的PPT,并在课堂教学环节集中展示,因为学生负责不同项目,不能够同时参与所有的实践教学内容,为了让所有学生全面认识《概论》课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讲给其他学生听,以学生视角来观察实践教学。

六、本教学改革项目的效果

“2+1”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探索,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丰富和发展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理论;突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探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切实解决学生能“带头——抬头——点头”的课堂教学现实问题,切实解决“入脑、入心、真懂、真信”的深层次效果问题。

从前期实施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及影响看,已产生了积极效果。主要表现在:

1.相较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同行和学生的积极认可。参与《概论》课“2+1”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近三年在我校学生打分评价中,分数都在90分以上,并获得多项教学奖项。

2.通过专题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特别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3.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意识和研究能力普遍提高,部分教师已经发表了相关教学、研究论文,并且受邀到自治区内其他高校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教学研讨和交流。

4.学院实施教学改革的做法得到认可,推广价值初步显现。《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实践育人长效机制》一文在“民族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论坛”上进行了交流,并得到了来自全国同行专家的一致认可,认为该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应用价值。自治区内部分高校在我院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和实践教学。进一步推动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2+1”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推广工作。

5.《概论》课“2+1”教学模式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概论》课“2+1”教学模式改革获得宁夏大学2013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2013年宁夏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项目主持人党锐锋入选教育部2012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七、操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是全国统编,因此,课程内容视角高度宏观,涉及世情、国情的普遍性内容多,涉及地方省情、区情(自治区)的特殊性内容少。

区情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区情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区情的认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须要不断比较、分析、研究和提炼,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不断反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在传达党和中央的理论、政策之外,了解自己所处区位的实际情况,也显得十分必要,否则学生依然感觉课本内容和现实生活有很大距离。本教学改革项目初步解决了这个长期在教学和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教学让教师和教育对象。对地方的发展有了动态的认识,尤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新鲜的素材。

(二)实践教学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性质的问题

以往实践教学在项目教学法实施之前,学生上交实践报告内容往往不能体现出课程性质和特点,学生们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化工、生物、农业等,撰写出来的实践报告专业性很突出,这样的结果引发我们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的区别是什么?通过项目教学法,我们初步改变了这一状况,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预先设计,完成实践报告,体现教材内容、专题内容,从理论和政策的角度认识社会。

(三)实践地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

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选择实践地点,以突出实践教学的课程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5门课程之间要做好衔接和协调、统筹规划,如何根据学生身心、认知特点、学习规律以及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差异化的、典型的实践教学地点,对于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也可有效避免不同课程在实践教学内容和题材上的重复。

参考文献:

[1]陈锡喜.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须处理好四对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0,(19).

[2]钱立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5).

[3]吕健.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化开放式考试模式的探索[J].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06).

编辑/魏继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