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石亮
1
随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被预言为“……最差的一年……最好的一年”的2019年过去了。虽说预言让人有些忐忑不安,猪肉涨价让人有些不爽,2019年的大众生活仍然有自己的乐趣,“鱼刺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上海生活垃圾分类中出现的这类问题,迅速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就是其中之一。
生活垃圾分类引起大众关注,源于高层重视。2016年,***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到6件重大的“民生”小事中,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赫然在列。2018年11月6日,***总书记视察上海虹口区嘉兴街道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2019年6月3日,***总书记再度在重要批示中强调: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这一重大“民生”小事,让广大民众暖心,为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中不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更引起大众热议。这既源于大众关注这项工作,更源于生活垃圾分类于大众而言,“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 ”。
首先,应该怎么分?多达几百种甚至上千种的生活垃圾究竟怎么分,实在考人。“干湿要分开”,看起来是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但一到实际操作中,问题就来了:“鱼刺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头发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等。
好,那把生活垃圾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并将把各种垃圾标示出来总可以了吧?可是问题又来了:一是无法把所有的垃圾一一标识,就是标识出来,人们也记不住;二是垃圾边际模糊,玻璃、金属、塑料、纸张、织物等是可回收物,油漆桶是金属,手纸是纸张,拖把是织物,应该是可回收物吧?但实际上油漆桶应该是有害垃圾,手纸和拖把是其他垃圾。原因很简单,油漆桶残留的油漆难以去除,手纸和拖把粘有污染物,手纸不能再生利用,拖把再生利用成本极高,因为不仅要洗涤,而且洗涤会产生新的污染。
其次,分开了怎么扔?按照四分法,家里的垃圾要四个桶分装,然后分四袋扔进小区的垃圾集散点。可问题是: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天天有,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不多。如果把可回收物扔进家里的垃圾桶,那这个垃圾桶小了不管用,大了没处放,至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这样。
再次,做好垃圾分类要靠全民参与。全民参与要靠宣传教育。但垃圾分类现在的主力军是老人,将来的主力军是孩子。宣教材料过于简单说不明白,长篇大论老人和孩子都没兴趣。
面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遇到的上述问题,姚姝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书——绘画读本《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应运而生。
2
这是一本富有特色的小书。全书连封面一起只有34页,但主题鲜明,构思有趣,丁芬、丁乐和姑姑丁荟,寓意人人动手,生活垃圾“会分乐”;内容丰富,涵盖垃圾分类政策法规、基本方法、操作要领、重要意义以及垃圾不分类的害处等方方面面。
与众多的垃圾分类宣传读物不同,这本小书不是简单地讲述知识和要领,而是通过讲述丁芬、丁乐两个孩子在践行垃圾分类的过程向姑姑丁荟学习垃圾分类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画面,讲述知识,介绍要领等,增强孩子们的代入感,寓教于乐。
“二分法”是人们执简驭繁的常用分类方法,更是孩子们区分事物的基本方法,这也是人们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使用“干湿二分法”的原因。垃圾分类“干湿二分法”行不通,那是否有其他的方法呢?编著者的答案是有,并在书中借姑姑丁荟的口告诉读者:不能再食用或使用的动植物残余都是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绝大部分是不能或不方便再使用的日用品。这个富有创新性的“动植物残余”和“日用品剩余”的“垃圾二分法”,简明扼要,切中肯綮,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基本方法和要领。它凝聚了编著者的心血,体现了编著者的功力。
产生并丢弃垃圾,是每一个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只有每一个人都在产生垃圾的时候分类投放,垃圾分类才能切实推进。正因如此,垃圾分类重在习惯养成。习惯养成需要时间,更需要价值认同,也就是深切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把垃圾分类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为此,书中相继告诉读者: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产生的垃圾可达40吨;垃圾不分类就只能填埋和焚烧,并因此污染土地和空气,危害我们的生活环境;由于随意丢弃,全球已经形成了以废塑料为主的五个垃圾带,不仅导致海洋生物如鲸鱼因吞食塑料而死亡,并且通过生物循环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们的健康等,通过将这些知识汇集到一起,讓读者深切认识垃圾不分类的危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编著者还从全生命周期视野,向读者介绍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对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这种介绍不落窠臼,全部通过生动的画面、精准的数据和简洁的语言完成。
3
“所有的作品都是有遗憾的。”我相信在《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出版之后,编著者也会有这种感觉。事实上,这本小书还有一些可以改进之处,如书中丁芬、丁乐两个主人公的形象活泼可爱,但姑姑丁荟的形象稍显单薄;全书色彩明丽非常必要,但“垃圾地狱好恐怖”一章的画面的恐怖度和压抑感不足等。
在写这篇评论的时候,编著者发了一些《垃圾分类进社区活动》的照片给我。照片中孩子和老人、家长和孩子、孩子与孩子一起看《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的》画面,很是让我惊喜。我相信,编著者也和我一样,都希望这本书有更多的读者关注,从而更好地助力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助力垃圾分类意识增强和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