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华侨茶厂换新颜

时间:2024-04-24

杨宁 范晟男

“我们家两代人都在茶厂,我的父母自1960年从印度尼西亚回国后就在茶厂工作,我小时候在茶厂长大,高中毕业后也在茶厂工作。”原永春华兴种植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仓库管理员钟利军说。

据了解,1917年,马来西亚华侨集资创办永春华兴种植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归侨们在永春北硿开荒种树、种植茶果、建立茶果厂。公私合营后,国营福建省永春北硿华侨茶厂于1958年正式成立。

1960年,福建省将400多名归侨安置于改制后的国营福建省永春北硿华侨茶厂,归侨们在茶厂里开启新生活。

归侨奋斗路

来到茶厂后,归侨们开始开垦荒山,栽种茶果,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钟利军的父母是第一批返乡的印尼归侨,在茶厂担任制茶工人,一家人为茶厂奔波了一辈子。在永春,像钟利军这样两代甚至三代人都在茶厂奋斗的归侨家庭不计其数,茶厂的成长史也是一部浓缩的归侨奋斗史。

多年来,茶厂经历了迁址、扩建、“三改一补(即土改、肥改、树改,以及补植缺株,以解决茶叶低产的问题)”等变革,走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生产及加工的能力大大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茶厂品牌运营总监潘歌介绍,茶园面积达4800多亩,茶山也一直坚持科学管理,有机种植,确保茶叶农残符合出口标准。茶厂自20世纪80年代起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乌龙茶评比金奖,奠定了福建省乌龙茶在中国茶系里的地位,成为福建省四大乌龙茶生产基地之一。

据介绍,国营背景下,茶厂的整条生产线,从种植到包装都完成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茶叶有严格的出品标准,确保从这里诞生的每一杯茶都健康安全,这也是全国顶尖的乌龙茶茶叶精制生产线。

茶厂由侨而建,也因侨而兴。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截至2012年,茶厂累计出口茶叶3万多吨,上缴税利超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为国家创汇作出了巨大贡献。茶厂老品牌“松鹤”也成为福建茶叶的名牌产品,深受华侨华人的喜爱,成为舌尖上的乡愁解药。

茶厂也是侨民们的小社会,茶厂陆续接纳安置了上千名海外归侨。对侨民来说,茶厂不仅是他们工作的地方,更是他们安家立业的乐土,他们在此上学、生活、结婚、生子。厂区配置非常完善,甚至配有幼儿园、小学及中学,归侨职工的子女可在茶厂享受从托儿所到高中毕业的免费教育。茶人工作,他们的孩子便在厂区内玩耍;厂区设有流动电影队,员工每月可观看4次电影;当年的侨民把海外的生活习惯带回茶厂,在这里种下香蕉树、吃烤香蕉下午茶……

现在,当年侨民种下的蕉林仍伫立于茶厂后方,在野放地自长自灭、生生不息。

“我的一生都献给了茶厂,见证了它从一无所有到成为‘名牌产品,陪它走过了困难的时候,茶厂也见证了我的青春。”钟利军说。

历史风景线

岁月更迭,茶香不变。多年来,在制茶方面,茶厂仍遵循传统的流程,采用传统的工艺,坚持严格选料,科学拼配、果木烘焙的历史传承技术,只为保留最正宗的茶味。拣茶梗等环节仍然由经验丰富的工人手工完成;即使在炎热的七月天,焙火车间内,茶师也坚持在1000℃以上的炉火旁,24小时不间断地观察炉火、添加果木;炉火形成的热风控制在恒温175℃,茶叶通过管道输送至车间内80年代的链式烘焙机……

通过一杯温热鲜活的佛手茶,可以触摸一个时代的温度。

“茶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潘歌说。

18000平方米的厂区坐落着16幢不同时期4种风格的建筑,是永春闽南茶文化、华侨生活文化、工业建筑文化的“活历史”,也是在全国范围内不可多得的综合文化工业遗产。

从审评室、检验室、毛茶仓库、筛选车间、拣剔车间到烘焙车间、成品车间、小包装车间、成品仓库,茶叶生产加工所需的车间及配套空间一应俱全。茶厂拥有完整的茶叶生产设备,并获得国家SC批准认证,是福建省仅存20世纪60-80年代建成,具有浓郁华侨风格建筑、集产品生产与华侨文化于一身的茶厂。

这里的每一幢建筑都是生产线的一道工艺流程,每一幢建筑都是一道风景线,组成了当年精美的乌龙茶生产线。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闽南风味,南洋风情”

厂房在这里完美融合,各自成趣。

因产品远销海外,茶厂在海外华侨华人之中的知名度很高,许多海外华侨归国后都会慕名来到茶厂参观。

潘歌称:“茶厂包含了许多华侨文化、南洋文化的特色,在色彩、建筑风格上都和传统工业厂房不同,其悠久的历史也吸引了许多国内游客及海外华侨。”

门口由著名侨领梁披云先生题写的“永春北硿华侨茶厂”字样在风吹日晒雨打之下变得斑驳;制茶车间墙上数十年前的手写规章表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厂房的门板上留存着当年孩子们的涂鸦……

数十年过去,最早的一批归侨逐渐故去、老去、远去,唯有茶厂默默地伫立,历经岁月和历史的洗礼和沉淀,站成了一道风景。

归侨及归侨子女们与见证了他们工作、生活的茶厂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联结。对他们来说,茶厂不仅是严谨科学的茶叶生产基地,更是保留过去情感记忆的美好空间。钟利军说:“我们这些老职工及归侨都对茶厂非常怀念,逢年过节时常会去茶厂走走看看,追忆从前的时光。”

“松鹤”展新篇

20世纪90年代,同许多国营老厂一般,茶厂逐渐走向下坡路。茶厂原有工人以难侨贫侨为主,文化水平较低,在新技术运用、新产品研究与開发方面难以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茶厂的产量减到了原来的1/10,许多老员工离开了茶厂,偌大的厂区日渐萧条,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2019年,在潘歌的带领下,茶厂的老品牌“松鹤”启动品牌创新工作,开启茶厂发展新篇章。

潘歌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进行产品的梳理和提升。

茶厂原先以原料供应为主,利润较低,难以占有市场。

对此,茶厂以传统工艺为基础,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厂里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教授员工如何运用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提高茶叶品质。潘歌说:“我们很重视自身的修炼,‘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做好内容才会有更多人了解我们。”

潘歌非常注重茶厂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要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并走得长远,需要利用我们的优势,打好文化的‘组合拳。”通过《茶界中国》等平台宣传茶厂文化及茶厂背后的故事,茶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进一步推动了“松鹤”品牌走出去。

此外,潘歌还对产品的包装设计进行改造和优化,开发芦柑、荔枝、老醋等永春地理标志产品,积极探索茶厂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不断调整完善,以符合现代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与国内优秀的茶美学IP活动“草木集”“听茶”合作,为茶厂运营增加内容特色;与国内博物馆IP“秦始皇博物馆”合作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联合头部自媒体“一条”“网易严选”,与“厦门航空”“建发”“佰翔”等合作推广销售,提升茶厂产品力。

努力就有回报。在茶厂众人的努力下,茶厂释放新的活力,生产效益、茶叶品质和口碑等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茶厂连续两年参加厦门98投洽会·中国自媒体商业博览会,“松鹤”成为博览会指定使用的茶叶品牌。“很欣慰能够看到茶厂一步步成长起来。”潘歌说。

未来,茶厂还将开拓“茶文化+旅游”融合之路,创建少量茶厂体验民宿,打造印尼风味美食餐厅,开展茶美学IP。新时代的永春北硿华侨茶厂将以弘扬闽南茶文化为己任,采取“生产+教育+研究+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为永春茶产业和永春茶文化的发展做贡献。

“茶厂对我来说就是一份责任,我想把它做好,很希望能够继续将茶厂及其文化保护继续传承下去。”潘歌说。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茶厂里茶香依旧,华侨的后代仍然坚守在厂房里,老茶厂正在焕发新生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