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文/徐培钧
目前,在素质教育普及的大环境下,“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关键,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此才能培养出符合当前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学生可以就某一数学知识展开探究,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不被束缚得到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予以重视。
多年来,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较重。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以一种固定的模式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而且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还会让学生严格按照自己给出的解题步骤进行作答。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解题方法,但长此以往,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1]。这样一来,当再面对一些新型的题目时,即便学生已经学过相关的知识,但是依旧无法利用已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弊端很多:一方面,教师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给学生灌输各种知识点,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数学课堂沦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思维会变得越来越不活跃,最终失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2]。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想基于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应使数学教学脱离实际,而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从而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契机[3]。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营造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学情境的应用还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使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这样学生在学习和认识数学知识时也会更深入,从而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六年级“折扣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购物经验来开展情境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超市货架图,并为学生构建超市购物这一教学情境;然后教师可以超市购物有折扣的情境,将学生代入购物员、顾客的角色中,并鼓励学生自主提出一些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提出问题如:“某汽车模型原价186 元,现在打8 折,请问价格是多少?”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学生进行作答。通过这样的方式,本节课所讲解的折扣问题就可以穿插于情境中,如此不仅可以带动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提问的意识,让学生轻松掌握购物过程中存在的价格关系,提高学生对百分数这部分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想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实践和探索,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以此来达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4]。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自身出发,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引导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多角度考虑问题,寻求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解答方式。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一些课堂实践活动,同时根据学生给予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课堂活动,促使每名学生都能乐在其中,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解决“大树有多高”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思考:“我们校园中有一棵大树,已经长了二十年,现在学校想要了解这棵大树有多高,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来测量呢?”有的学生会想到物高和影长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学生提出这个猜想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几根已知长度的木棍来验证这个猜想,得到“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高和影长比值相同”,最后再通过测量大树的影长来计算出树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猜想→验证→实践”中不断探索,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多种可能,打破思维定式和课堂框架,培养创新意识。
在小学时期,教师要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课堂教学,就不应将目光局限在数学教材上,而是要借助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将其与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整合,这样才能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掌握多角度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实现视角的多元化[5]。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必须抛弃以往“唯教材论”的教学观念,将数学与实际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等进行整合,为学生创造更多元的教学方式,营造更丰富的教学环境,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
例如,在六年级数学“确定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实际生活和地理知识进行整合。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相关地图软件,将所在城市的地图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给学生,并在地图上标注出学校的位置。然后以学校为中心,让学生辨别自己家的位置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在学生辨别了方向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连接学校和自己家的位置,并借助量角器、尺子等工具,测量自己家与学校之间的各项关系数据。最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所测数据,计算学校和自己家的距离,说说自己的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偏离多少度。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地图说一说自己回家的路线,以及在路上会经过哪些明显的标志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再局限于教材,其知识面会得到拓宽,创新意识也会得到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6]。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展开探究,通过自主探究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体积单位进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顾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过程,出示一个边长为1 分米和一个边长为10 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说一说它们面积的关系及边长的关系。学生可以很自然地得出它们的面积相等,第一个正方形有1 个1 平方分米,第2 个正方形有100 个1 平方厘米,所以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在学生充分感受面积进率的推导过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1 立方分米和1 立方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这样学生从已有知识和方法出发,能够顺利推导出一个新的知识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独立思考的创新过程。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数学题目大多条件充分且必要,解题方式和结论单一,这种数学题目很容易禁锢学生思维,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7]。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题目,如问题本身开放、问题条件开放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问题条件开放为例,其主要是通过改变已知条件,促使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或者得到不同的答案。通常来说,问题条件开放可以分为“条件有余”和“条件不足”两种。另外,教师还可以只给条件不设问题,让学生自主提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条件有余”类问题为例,这类题目是指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存在多余的部分,这部分的已知条件不仅能带来不同的解题方法,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干扰,学生必须区分清楚,才能顺利解答问题[8]。例如,在苏教版数学六年级“百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小花家位于小林家和学校之间,且在一条直线上,小林家和学校的距离是小花家和学校距离的2 倍,而小花家和学校的直线距离是800 米,如果小林放学回家采取步行的方式,耗费的时间是20 分钟。请问,小花家和学校的距离是小林家和学校距离的百分之几?”这个问题存在多余的条件,而且由于学生使用条件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截然不同。其一,从已知条件“小林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小花家与学校距离的2 倍”就可以直接解答这个问题,即50%,而其他条件为多余条件。其二,利用“小花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800 米”和“小林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小花家到学校距离的2 倍”这两个已知条件,可以分别计算出小林家和小花家到学校的距离,即小林家与学校的距离是800×2=1600 米,小花家是800 米,然后再计算百分比,即800÷1600×100%=50%。
再以“条件不足”类问题为例,这类题目是指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不全,需要学生结合实际去补充条件。例如,在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在一个停车场里,停有摩托车和汽车,车轮总共有42 个,请问摩托车是汽车的百分之几?”在这个问题中,汽车的轮子是四个,而摩托车却分为三轮摩托和两轮摩托,所以学生在计算这个问题时,需要自己补充条件,如假设摩托车都是两轮的,或者假设摩托车都是三轮的等,而由于学生补充的条件不同,计算出来的答案自然也不同。
在学生自主提问环节,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条件,并提出问题:“你能针对以上条件提出什么问题?你能提出一个两步或三步计算的问题吗?”这既能让学生深入思考条件,又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之间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将问题写到作业本上,给其他同学“布置作业”,既能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又能促进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而言之,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国家和民族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源动力。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其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可忽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通过构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实践、整合教学内容、激发探究兴趣、设计开放性问题等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