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中小古文的教学方法探究

时间:2024-05-07

文/王石金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小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小古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启蒙素材,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风格特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1]。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主要集中在高年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和阅读经验,但面对小古文仍可能出现字词理解错误、阅读不流畅等问题。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小古文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中小古文教学的特征

(一)学段集中化

从学段分布情况来看,人教版教材中的小古文主要集中在高年级;从数量上来看,高年级教材中的小古文数量要多于中年级;从难度上来看,中年级教材中的小古文大多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学习文言文之前,学生大多已经通过不同途径了解过相应的白话文或动画作品,而高年级教材中的小古文篇幅明显加长,阅读难度也较高,学生不仅要掌握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内涵与思想哲理。

(二)题材多元化

语文教材增加了小古文的数量,使阅读的题材更加丰富,包括名人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言语思辨等。多元化的题材体现了对学生不同方面的教育要求,如《少年中国说(节选)》旨在激励学生勤奋读书,树立远大理想;《两小儿辩日》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书戴嵩画牛》讲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小古文在题材上的多元化反映了这一要求。教师应根据小古文的题材特点,分析编者的意图,引导学生走进古文的世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结构双线化

教材具有“结构双线化”的特点,其中的“双线”指的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一方面,教材设置了丰富而宽泛的人文主题,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都不尽相同,各具特色[2]。另一方面,在语文要素的设计上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对学生的阅读要求不断提高,小古文的阅读难度也逐渐增大。

比如,五年级(上册)中的《少年中国说(节选)》,既承担着文言文教学的任务,也体现了本单元的爱国主题。与其相比,六年级(下册)的小古文《学弈》也含有勤学劝勉的思想,但阅读理解的难度更高,在思想表达上更委婉深刻,对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在教授小古文时,既要考虑小古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也要深入分析对应的语文要素,在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指导。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中小古文教学的方法

(一)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感受古文韵律节奏

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而小学生正处于文言文学习的初始阶段,所以更需要通过反复朗读来掌握字音、节奏与韵律[3]。《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训练,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体验,而朗读则是学习古文的首选方法。因此,教师在小古文教学中要树立“朗读为先”的理念,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可采用打节拍的方式,帮助学生规范有序地朗读,或用手指匀速地敲桌面,或用脚轻踏地面,形成稳定的节奏,然后引导学生划分小古文的节拍,如“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让学生读出韵律,读出节奏。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学弈》中有一句“思援弓缴而射之”,在读这一句时,许多学生会产生疑惑,不知应当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还是“思/援弓缴/而射之”,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前后句、阅读注释等方式,重点理解“思”和“援”二字的意思:“思”指的是“思考”,“援”指的是“引”“拉”,“援弓缴”即“拉开弓箭”的意思,所以“援弓缴”在朗读时不可分割或停顿。

在小古文教学中,字词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道难关,一些文章中包含许多难读难认的字,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较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采用领读的方式,要求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熟悉古文内容,然后再对其中的重难点字词进行讲解分析,并让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之间相互提醒和纠正,逐渐加深对古文内容的记忆与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以“文白对读”的方式朗读,即教师读一句白话文,学生读一句对应的古文,让学生快速理解古文的意思,并正确、流畅、自然地完成朗读任务。

(二)构建读写结合模式,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在语文课堂上,读写结合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当前主要被运用在白话文教学中,鲜少有教师在小古文教学中融入写作训练。事实上,读写结合在小古文教学中也有重要意义,通过经常性的读写训练,学生可以加深对古文内容的印象,经历信息输入到输出的思维过程,将古文中的语言知识、思想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融合,达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效果。小古文具有语言凝练的特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需要反复思考琢磨,锻词炼句。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增强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改变其作文内容空泛、词不达意、累赘拖沓等问题[4]。

小古文具有言简意赅、微言大义的特点,能够以精练的语言带给读者极大的启发。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古文中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并用文言表达出来,对古文中的情节进行补充,使古文的表述更明了,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尽管小学生的文言写作基础较弱,难以达到原文的水平,但读写结合可以达到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杨氏之子》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围绕课文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些地方进行讨论和补白:(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请尝试对杨氏之子的外貌、神情等进行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他的“聪惠”;(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君平去做什么?“乃呼儿出”指的是谁把小儿唤出来的?请尝试补充其中的人物、动作与对话;(3)在课文中,孔君平与杨氏之子的对话仅有两句,但在真实生活中,二人对话肯定不止这些,请发挥自己的想象,拓展对话内容,重点表现杨氏之子的聪惠。在写作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分享,展示写作成果,为学生提供自主理解、自主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经历“阅读—思考—创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增强小古文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课堂辩论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教授给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因此,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读”,还要让他们“思”和“辩”,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运用恰当的思想方法分析古文内容。开展小古文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记忆背诵字词语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思维方式与人生哲理,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辩证分析与讨论,透过表面的语言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5]。

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你认为太阳什么时候离得近,什么时候离得远呢?说出你的理由。”让学生表明自己支持的观点,然后按照观点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先在组内讨论交流,然后以辩论赛的形式公开讨论。在学生表达的时候,教师应要求学生充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掌握的科学知识,用简明的语言说出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辩论交流的过程中对所学古文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辨、勇于表达的品质。

又如,在教学《伯牙鼓琴》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伯牙摔琴的这种做法?如果你是伯牙,会破琴绝弦吗?”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深入感受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友情,让学生对友情形成自己的看法与理解。

(四)借助思维导图工具,梳理古文内容脉络

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生阅读理解古文的基础。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字词的意思,但难以将其整合,对古文缺乏整体的理解与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小古文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将古文中各部分词句的意思整合起来,理解其主体内容与核心思想,锻炼阅读小古文的能力。近年来,思维导图在教学领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教师可将其引入小古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古文的中心主题,提炼古文中的逻辑关系,梳理文章的脉络。

例如,在教学《伯牙鼓琴》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通读文章,再让学生根据对内容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以文章题目为中心词,以“伯牙”“子期”两个人物为一级分支,以“起因、经过、结果”为二级分支,如“伯牙”的故事线起因是“鼓琴”,经过是“志在泰山”“志在流水”,结果是“破琴绝弦”;“子期”的故事线起因是 “听之”,经过是“巍巍乎”“汤汤乎”,结果是“死去”。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古文的内容脉络,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故事过程,使学生对古文产生直观全面的认识。

(五)组织群文阅读活动,拓宽古文阅读视野

近年来,“群文阅读”的理念在语文教育领域得到了推广,并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对学生语言知识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古文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组织群文阅读活动,把教材中的小古文当成“引子”,从短文走向长篇,从单篇走向多篇,围绕某个特定主题,将多篇文章整合在一起。这个主题需要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古文内容和单元主题来制订,然后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特点,选择相关阅读材料。群文阅读不仅能使学生积累更多语言知识,增强他们的古文阅读能力,还可以补充与拓展教材内容。不同的文章之间相互对照,可以让学生形成多维度的认知,对教材中的小古文产生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杨氏之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司马光》和《曹冲称象》两篇古文。《司马光》是三年级学过的小古文,学生对文章内容十分熟悉;《曹冲称象》则是作为拓展性的阅读材料。这三篇文章均是讲述中华少年聪明智慧的文章,教师可引导学生朗读三篇小古文,并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体现人物机智聪明的句子,感受三名主人公在面对不同问题时的处理方式和思维逻辑,分析各个故事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让学生思考“三篇小古文中的主人公有哪些优点?自己应当怎样学习这些优点?”,鼓励学生从小古文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方法,成为新时代的智慧少年。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文言文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要提高对小古文的重视程度,精心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古文的韵律、节奏、读音,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吸收内化古文中的思想、观点、情感,并转化为自身素养,提升文言文语感;通过辩论活动,促进学生思维与观点的碰撞,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古文内容脉络;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推动课内外古文阅读资源的整合,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古文语言知识,实现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为未来的学习成长奠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