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高学段支架式写作教学策略

时间:2024-05-07

文/王一丹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明了写作的重要性,提出了诸多教学要求,如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促使学生发挥自主性,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支架式教学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方式。所谓的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不同的支架,依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技能,将知识与技能内化为自身经验,发展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支架式教学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强调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纵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写作内容,其中运用了“问题”“建议”“图表”等支架辅助学生写作。由此可见,应用支架式教学法实施高学段写作教学具有可行性。同时,实践证明,有效实施支架式写作教学,可以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产生写作兴趣,掌握写作方法,获取写作经验,发展写作能力。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高学段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应用支架式教学法,依据教学实际需要,搭建不同支架,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积极写作。

一、搭建支架,了解现有知识经验

《课程标准》阐述了学生现有经验于学习的重要性。纵观传统的写作教学,大部分学生写作情况不尽如人意,原因之一就是写作教学忽视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1]。学生现有知识经验是教师有效实施教学的支撑。因此,在实施高学段支架式写作教学前,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经验。搭建支架是教师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重要方式。

(一)搭建游戏支架,了解现有知识经验

游戏契合小学生学习、认知特点,便于小学生发挥自主性,积极探究。同时,游戏也是学生展示已有认知的平台。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搭建游戏支架,驱动学生在游戏中迁移认知,由此了解他们的现有知识经验,为有针对性地进行习作指导做好准备。

例如,在“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技巧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导入环节,搭建游戏支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本班同学并发现其特点。接着,教师随机抽取写作水平不同的几名学生,引导其描述人物特点,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踊跃猜测描述对象。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人物特点,就此活跃思维,组建语言。游戏的过程也正是教师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不同写作水平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由此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工作。最后,学生通过体验游戏进行头脑风暴,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取丰富的语言材料,为在课堂上详细地描述人物特点奠定基础。

(二)搭建描写支架,了解现有知识经验

描写是学生迁移已有认知的具体表现。简单地说,在描写的过程中,学生会迁移已有认知,获取语言信息,进而组建语言,展现自己的认知所得。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搭建描写支架,驱动学生展现现有知识经验。

例如,在“家乡的习俗”主题习作课堂上,教师可先用电子白板播放视频,展现家乡的不同传统节日习俗,引发学生回忆。接着,教师搭建描写支架,鼓励学生讲述自己记忆深刻的传统节日习俗。在学生描述之际,教师可给出提示,如有哪个节日、有哪些节日习俗等。在提示的支撑下,学生能够迁移经验,畅所欲言,讲述家乡习俗。同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发现问题,如大部分学生没有分清主次,笼统描述家乡习俗,进而在习作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探究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如此做法,切实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同时能使学生初步获取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二、搭建支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浓厚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保障[2]。《课程标准》指明了情境教学的作用,常见的教学情境有实物情境、活动情境、图片情境等。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写作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情境,搭建情境支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促使学生走进写作课堂。

(一)搭建问题情境支架,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是一项思维为主的活动。在缺乏思维积极性的情况下,学生不知道要写什么,如何写,致使写作内容不尽如人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效的问题支架,可以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促使其积极思考,探究写作思路、内容等,为有效写作奠定基础。

以《有你,真好》为例,该写作题目是一句有温度的话语,但是大部分学生在看到这一标题后摸不清头脑,不知道要写什么。针对此问题,教材中设置了相关问题,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立足教材内容,在写作教学之初,教师可直接向学生展示写作话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猜测本节课的写作内容。在猜测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踊跃表达,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接着,教师要把握时机,搭建问题支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看到‘有你,真好’时,你首先想到了哪个人?你为什么觉得他‘真好’呢?”“在与他相处的过程中,哪些事情令你记忆深刻呢?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开始回顾现实生活,走进具体场景中,有针对性地探寻具体事件,把握人物特点和美好品质等,由此增强写作欲望。由此可见,搭建问题支架,不但生成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搭建实物情境支架,激发写作兴趣

在缺乏写作素材的情况下,学生绞尽脑汁也无法组建语言,很容易因此失去写作兴趣,同时导致写作内容缺乏可读性。实物具有直观性,且是学生常见的,为学生提供了储备写作素材的便利。此外,大部分学生会因实物产生强烈的写作兴趣,积极思考,组建语言。对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写作教学需要,搭建实物情境支架,激发学生的兴趣,驱动学生探寻写作素材。

以《我的心爱之物》命题写作为例,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先布置任务:“大家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吗?请将自己的心爱之物带进教室。”在此任务的作用下,学生会联系自身实际情况,将自己的心爱之物带到课堂上。在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呈现自己的心爱之物——一本书。接着,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介绍这本书,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原因。通过如此做法,教师轻松地搭建出了实物情境支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在实物情境支架的作用下,能够初步确定写作思路。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展示各自的心爱之物,并从不同方面进行介绍,自主搭建实物情境支架。在搭建支架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愈加浓厚,同时,学生也因此顺其自然地获取写作素材,梳理写作思路,为有效完成写作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三、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学习写作

(一)搭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思考

思考是学生有效写作的关键。传统教学实践证明,在缺乏思考的情况下,学生机械地“堆积”语言,致使写作内容缺乏可读性。问题支架是教师根据写作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支架。在写作课堂上,教师为引发学生思考,需要研读写作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采用适宜方式搭建问题支架。

以《“漫画”老师》这一命题写作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篇范文,引导学生阅读,发现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发现语言描写不具体,没能突出教师特点。教师要赞赏学生的发现,搭建问题支架:“在与各科老师交往的过程中,你们觉得这些老师是‘彩色’吗?你最喜欢哪一个‘彩色’老师?”“你喜欢的‘彩色’老师的外貌有怎样的特征?与其他老师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黑色’的老师是什么样的?‘红色’的老师是什么样的?‘白色’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在一个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认真思考,不断探究“彩色”老师的个性特点,由此获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同时,不少学生也因此调动了思考积极性,为有效写作做好了准备。

(二)搭建范例支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课程标准》提倡读写结合教学[3]。范例是学生读写结合的基础。范例是符合写作要求的典型的成果展现形式,其写作素材、写作方法、写作结构等具有典型性,是学生的写作“模板”。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可结合写作教学要求,选择范文,并搭建范文支架,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积累写作经验。

以《他 ______了》为例,该节写作课旨在引导学生应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基于此,教师可精选范文选段:“他小小的眼睛中溢满了惊叹的光芒,面孔因激动而涨得通红,犹如一个红苹果一般。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太美了!’周围的一切喧嚣仿佛都消失了,他沉浸在美景中无法自拔。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还痴痴地望着远处的美景,仿佛一座雕像。”

立足范文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范文中的哪些内容展现了‘他’看到美景的样子?‘他’看到美景的样子是怎样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真阅读范文,以“他”当时的样子为入手点,深入探寻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由此积累将人物的样子写具体的经验。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毛遂自荐,介绍范文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同时,教师可依据学生介绍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做出指导,使其切实掌握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三)搭建图表支架,引导学生梳理思路

写作思路是学生有效写作的支撑。在写作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写作思路,逻辑清晰地建构篇章。图表支架是用图或表的形式清晰展现写作方法、过程,呈现事物联系的支架[4]。有效的图表支架不但可以助力学生理清写作思路,还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鉴于此,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可依据写作要点,搭建图表支架,引导学生梳理写作思路。

以“介绍一种事物”主题写作为例,观察事物是学生了解事物、介绍事物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观察事物为要点,为学生搭建图表支架,见表1。

表1

在此图表支架的支撑下,大部分学生能够确定要观察的事物,并据此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实际上,有顺序、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过程,既是学生发现事物特点,获取写作素材的过程,又是学生理清写作思路的过程。同时,不少学生还因此获取了观察方法,发展了观察能力。

(四)搭建建议支架,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拓展思维是学生有效写作的保证[5]。在丰富的写作及教学经验的作用下,教师可以预设学生遇到的写作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为学生指明“怎么做”的方向。与问题支架相比,建议支架具有指导性,便于指明问题关键点,使学生拓展思维,引发联想,明确写作方向。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搭建建议支架。

以《家乡的风俗》为例,在体验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学生接触了不同的传统节日,经历了不同的节庆活动,了解了节日习俗。本节写作课旨在引导学生应用详略得当的方式介绍本地传统节日的习俗。结合学生生活经历和写作目的,教师可为学生搭建建议支架:“在一年时间里,我们会欢度不同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不同的传统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你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呢?你知道这个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吗?我们是如何庆祝这些传统节日的?哪些庆祝方式令你印象深刻?请选择自己记忆深刻的一个传统节日及其庆祝方式,详略得当地介绍传统习俗。”此建议支架驱动学生回顾现实生活,探寻不同的传统的节日及习俗。尤其在探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详略得当”为支点,深入探索,发现令自己记忆深刻的传统习俗及其实践方法,由此确定详写内容。同样,按照如此方式,学生可发现记忆浅薄的传统习俗及其实践方法,确定略写内容。实践证明,学生在建议支架的引导下,不仅拓展了思维,明确了“怎样做”,还顺其自然地确定了详写内容和略写内容,提高了写作质量。

(五)搭建组合支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纵观上文,支架类型多样,且相互联系。写作教学是一项具有发展性的活动。有时候,单一的教学支架无法满足写作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此时,教师要依据教学需要和学生需要搭建多样支架,引导学生体验多样活动,或明确写作对象,或探究写作内容,或理清写作思路等,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以《我的心爱之物》为例,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有效写作,教师搭建了不同的支架,见表2。

表2

实践证明,在工具支架的引导下,学生确定了此次写作对象;在问题支架的引导下,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同时获取写作内容;在情境支架的引导下,学生多角度观察,把握心爱之物的特点,获取写作素材;在范例支架的引导下,学生了解如何生动地描述事物特点,获取写作方法。

四、搭建支架,驱动学生评改文章

叶圣陶先生曾言,好文章是经过不断修改得到的。评改文章是学生不断查漏补缺,提升文章质量的途径之一。在写作课堂上,教师要搭建不同支架,引导学生确定写作对象,储备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搭建写作舞台,引导学生迁移学习经验,自主书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导致写作质量不佳。对此,教师要搭建支架,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互评文章,自主修改,由此提高写作质量。

比如,在学生完成《让真情自然流露》这一题目的写作任务后,教师可引导他们与小组成员共享各自的文章,同时运用图表支架,在电子白板上呈现评改表,为学生提供评改依据,见表3。

表3

在图表支架的支撑下,学生可明确评改方向,有针对性地阅读他人文章,细心发现相应问题,指出问题,甚至提出完善建议。在同伴的帮助下,大部分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文章情况,能够自觉改正问题,提高文章质量。最后,教师应用赏识法评价每个学生的文章,助力学生进一步提高作文质量。此外,学生也会因此形成反思意识,提高写作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支架式写作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发挥自主性的同时,产生写作兴趣,储备写作素材,获取写作方法,理清写作思路等,由此增强写作训练效果。鉴于此,在小学高学段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应用支架式教学法,结合教学需要,搭建多样支架,如游戏支架、情境支架、问题支架、图表支架等,使学生在支架的引导下,积极探究写作内容,学会写作,提高写作训练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