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文/原旭辉 林 绿 党 梅
我国师生关系的演进正经历着主客对立到主体间性,再由主体间性到他者性转变的总体趋势。进入真实的教育场域之中,师生之间的隐性冲突则成为师生关系异化的主要形式,给教育生态带来新的隐忧,更对教师如何把握良好师生关系的限度提出了考验。
师生关系是教育关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师生日常交往则是此种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亲密而不失距离的师生交往方式,即“亲密而有间”的良好师生关系。“亲密”的关系表现在师生彼此的信任与赏识,师生教学相长、亦师亦友;而相对的“有间”关系表现在师生情感上不宜过分亲近,师生肢体上不宜有激烈冲撞,教师和学生家长在物质方面不宜有交集[1]。
课堂教学是师生对话的主阵地,除基本学科知识外,潜藏于学科知识之下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可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在思想层面不应将“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教材”和“方法”、“教导”和“指导”三对关系对立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内在潜质和自我价值,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将由此孕育而生[2]。
在民主多元化的班级管理工作范畴之下,学生兼有双重角色。一方面,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对象,需履行学生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学生也是班级建设的主体,应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动性与自觉性。在班级管理上,教师运用自身权威和影响力将班级管理权交还学生,既能让教师从分身乏术的班级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充分的信任,在管理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1.基本限度:教育规章
教育规章是各时期国家或教育部门对教师从教提出的基本要求,从标志教师队伍法制化建设的《教师法》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核心要旨均指向培养一批师德高尚、学识扎实、技能精湛的新时代教师队伍。纵观教育规章发展变革史,其基本限度均为教育规章中所提到的坚定政治方向、爱国守法、关爱学生等方面,而师生交往过程中的一切皆需以此为基石。
2.理想限度:人性关怀
人性关怀作为师生交往中的理想限度,旨在将师生绝对对立的界限抹除,既保持最基本的底线限度,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性关爱,在学生涵养品行、个性塑造等发展中烙上人性关怀的印记。以“仁爱之心”育人正是为人师者在师生交往中所应追求和达到的理想彼岸。
1.基本限度:单向讲授
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讲授因其最大限度地呈现知识的系统和深刻,最大幅度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长盛不衰。奥苏泊尔以有意义接受说为讲授法提供了积极的理论基础,单向讲授乃其他一切教学方法之基础,亦是课堂教学之基本限度。
2.理想限度: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目标,自主规划与自我监控,即学习者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学习活动的客体,能有意识地调动可利用的资源解决学科实践问题,构建知识结构。
1.基本限度: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是教师以引导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而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训导的教育行为。教育惩戒带有惩罚性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教育惩戒后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情绪疏导。当学生理解教师对自己的惩罚源自教师的关爱时,爱与信任的种子便在学生的心尖破土生根。
2.理想限度:自主管理
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家分享班级管理经验时均提到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机制是他们的成功密匙。而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体系背后,体现的是教师信任并赏识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观察分析与组织协调的管理能力。
职前的师范院校在学科知识学习、教学技能训练中应注重树立师范生的从教信仰,在校园文化中浸润师风师德教育,使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型师生观成为师范生的从教准绳。职后学校应开展师德培训、新课程师资培训等教师示范工程,在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使教师感受到“教师”职业非货币薪酬所给予的激励。此外,学校应注重创设尊师重教的校园文化,使教师感受到学生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进一步激发教师从教的职业幸福感。
良好师生关系应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情感性与教育性的双向耦合。“情感性”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爱是教师的精神来源,亦是学生的情感诉求。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用充满爱意的眼光观察、用敏锐的耳朵聆听、用开放的胸怀包容每一个学生。“教育性”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出发点。教师依据教育规律,通过约定、要求、激励等手段进行师生双向互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能构建师生对话的价值程式,增进形成“有温度”的师生关系。
1.基于社会期待的策略:恪守职业底线与纪律红线
“教师”这份职业兼具道德对教师的“情”的维系性功能和伦理对教师的“法”的强制性作用,既承载教师教育情怀的社会性规定,也是教师自身承担国家育人使命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社会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期待与媒体话语的喧嚣,一方面给予教师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督促教师恪守职业底线和纪律红线,实现教师职业理想从他律到自律,从规范到德性的升华。
2.基于学生发展的策略:培养教育敏感与教育机智
教育的敏感性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情绪、品德行为、学习状况等出现的各种变化作出反应的一种能力。而教育机智是教师择时而教的实践智慧。教育敏感是教育机智的前提,一位拥有教育敏感性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关注学生的隐性意义世界,以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既需要教师以教育敏感发掘每个学生综合智能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潜力,又离不开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基础上择时而教的教育机智。
综上所述,本文从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了其限度类型,阐述了其生成机制。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方兴未艾,新时代的师生关系仍需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和理论方面不断创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