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文/张建平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学科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历史具有复杂性和连贯性,历史教学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朝代、某一个地域或某一个时间点,而是要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发掘历史的联系,让学生在纵横交叉的历史空间中有清晰、准确的时空感。所以,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学生厘清历史事件的纵横关系,掌握事件发展顺序和历史发展规律。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该借助什么路径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呢?
时空观念是历史时序观念、历史地理空间观念的综合,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是第一要素。因为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坐标最重要的两个维度,也是人们学习、研究和解释历史的重要维度。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在具体的条件下发生的。任何事物都无法脱离时间和空间而存在。历史时空观念的表现为:了解历史过程的时空逻辑,具备分阶段、分地域描述与认识历史的能力,将历史置于时空框架中了解其存在的意义。虽然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之前,有人对将时空观念纳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有过质疑,认为历史时空观念不过是一项低级素养,不应被纳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历史时空观念是他们必备的素养。如果学生没有历史时空观念,在历史学习中,很容易出现混乱,尤其是关于历史时空观念、历史事件记忆。缺少了时空观念作支撑,学生只能形成碎片化记忆,不利于他们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时空观念不是低级素养,它是学生必备的,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基础。
人类历史是漫长的,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时代背景,都有其特定的坐标点。我们只有将历史事件置于历史时空框架,从更高、更远的视角分析历史,才能了解其影响和时代意义。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历史知识的讲解,还要关注历史的时间节点、时代背景,让学生能通过浩瀚的历史长河把握历史发展方向,了解人类历史漫长的进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重点是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的纵横关联,了解历史事件、事物的发展过程[1]。学生要想掌握历史发展进程,需要掌握可用的历史学习工具,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对历史上的人和事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审视历史事件时兼顾历史的时空性。
以“君主集权的强化”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封建社会时期,许多君主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君主集权,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虽然是不同的,但是君主专制一直处于不断强化的状态。如秦代调整中央机构,施行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推行了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了丞相,设内阁,由六部分别代理全国政务;清代设立南书房,增设军机处,都是服从专制君权的需要。简而言之,这些制度和措施虽然出现的时间不同,但是出发点相同,都是为君权而服务。为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先利用时间轴将所有的历史事件、出台的制度按照时间排序,或者直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历史年表,让学生了解某一阶段的历史史实,掌握历史事件、古代君主专制的时间顺序和发展脉络,形成对历史的清晰认识。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时间和空间、君主专制角度,多层次、宽领域梳理历史知识,分析、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前因后果、内在关联。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握历史脉络,对历史知识形成清晰的时序观念。
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无数大事,许多历史事件都对当时的社会乃至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过,无论多么特别、重大的史事,都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在分析历史时,学生不仅要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还要有时空“置换”“跨越”能力,知道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能描述特定地点的地理环境,对事件发生地的空间方位有全面的了解,这样学生才能对物质的广延性、历史的复杂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只关注对学生历史观念的培养,而不重视对学生历史空间观念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只知时间,不知地点”。但是,空间的客观存在,事情的彼此关联,是无法否认的。鉴于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地图,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空认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以“三国鼎立”一课为例,本课涉及中国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场战争对当时的局势乃至历史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地理位置、地点是战争中重要的因素。为了让学生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曹军胜负的原因,以及官渡之战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影响,教师在全面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历史作用时,可以采用地图这种直观的手段,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地点、战争前后各方形势变化,使学生明白地理位置对战争胜负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官渡之战形势图”“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与“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地图分析官渡、赤壁的地理位置,地理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并分析官渡之战后军阀势力,以及赤壁之战后各方势力范围的变化。基于对地理知识、地点的详细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每一场战争与每一个历史事件一样,都是在客观条件下发生的。由此,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会得到培养。
人类历史具有相似性、共性。历史的相似性和共性为我们研究历史,以及将历史与时代相连接提供了启示。以时间为标尺,进行历史对比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历史的区别、特征,认清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时空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历史的相似性、差异性,让学生跨越历史的时空,由此及彼,恣意穿行[2]。
以“洋务运动”一课为例,本课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辩证评价洋务运动,培养辩证思考能力和论从史出的意识”,而辨析,需要我们选择切入点,有时还要找到对比的对象。与洋务运动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相近的历史事件非常多,都可以拿来用。为了让学生辩证评价洋务运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将洋务运动与一样都发生于19世纪中期,都是在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的情况下,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自救为目的的“日本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进行比较,让学生放宽眼界,分析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时代背景、思潮、领导力量、措施、遇到的阻力、实施的条件、结果、影响,对比两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由一个领域扩展到另一个领域,由一个特定的时空转移到另一个时空,直至学生能洞悉历史事件的联系,形成时空观念[3]。如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自救运动,但是,洋务运动只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要求和能力。日本的明治维新对西方近代思想、科技和文化等是全盘吸收,所以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彻底的,这也是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结合这一点,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去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影响,培养学生跨时空联系历史事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由于无法梳理各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关系,认为历史很难学,很难懂。其实,要想对历史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全面的认识并不难,因为所有的历史都发生在过去的时间,而且历史具有延续性,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我们只要发现历史之间的联系,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关系,记住其出现的时间点,就可以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了解历史进程中的继承与发展、事件的原因与结果,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4]。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剖析历史的起源、发展和轨迹,找到历史的联系点,在历史的时空中自由自在地遨游。
以“亚非拉的奋起”一课为例,教师在讲述亚非拉的独立与振兴时,必然会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及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解放运动、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发生的重大变化为背景,去分析亚非拉独立的原因。而大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与历史时间和空间是分不开的,且这一课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历史问题非常多,如“亚非拉为何、何时要奋起?”“与亚非拉的奋起相对的应该是亚非拉被压迫、被奴役的历史,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亚非拉被压迫的历史?”“从地理视角来讲,亚非拉是一个非常宽广的地域概念,在奋起浪潮中,是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实现了奋起?如果不是,哪些国家实现了奋起?”这些都是学生非常关注、疑惑的点。学生只有形成时空观念,才能对亚非拉的所有历史,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想深化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还需要追本溯源,从新航路的开辟说起,结合图文资料讲述亚非拉被奴役的历史,让学生倾听历史的回声,用历史的眼光探寻历史的原因。最后,教师再回归现实,结合亚非拉独立浪潮,让学生明白凡事有果必有因,亚非拉国家的解放运动是对过去历史的反抗,是正义的呼声。这样可以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拨开迷雾,了解历史真相。
历史是曲折、复杂的。虽然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历史事件是孤立的,但是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也是错综复杂的,要想在短时间内理清历史事件的联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在新知识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遗忘一些东西。要想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需要将所有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将课堂内外相结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将时空观念培养由课堂拓展到课后,培养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迁移的能力和习惯。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一课后,学生会对同盟会的成立,辛亥革命的时间、过程和历史意义等有所了解。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收集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的能力及时空观念。而要想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以辛亥革命为原点,去收集辛亥革命前后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将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抑或是与西方列强对抗的斗争活动,包括鸦片战争、五四运动等,在时间线、时空表中罗列出来,并结合地图、史料等分析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从中提炼出观点,总结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家国情感,让学生在向前辈致敬的同时,了解历史演变进程和发展态势,构建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历史知识网,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如此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从时间和空间视角分析历史事件,发掘历史的真相,探究历史的关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
综上所述,历史时空观念是历史思维、有效学习历史的基础。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同时根据核心素养教学要求,找准历史教学内容与时空观念培养的结合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将历史从时间和空间视角衔接起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