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探索

时间:2024-05-07

文 /寇裕清

引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模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当前,各种先进电子设备的快速普及,进一步促使信息技术走入千家万户,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升综合素质,学校有必要加强信息技术教学。虽然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但是其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缺少创新的意识和动力,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优化,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呢?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从生活化教学着手,以此拉近学生和信息技术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陌生感和学习畏难情绪。因此,本文对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保障教学的专业性

小学生虽然接触过很多信息化工具,但是对“信息技术”一词是非常陌生的,在头脑中没有相应的概念。这成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大阻碍。同时,实际的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教师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操作,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使他们面临较多的思维障碍,还违背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初衷。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样的教学实现了生活与科学的有机接轨,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上挖掘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知识,也可以借助日常互动收集信息技术资源,实现生活与教育的双向互动。

(二)展现课程的趣味性

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在主观情感上接受有关教学活动,才能使他们不断进步、成长。基于此,教师必须设计互动性、趣味性更强的教学板块,帮助学生在科目学习中掌握有关知识。一些教师仅强调专业课程对学生的指导教育,忽视了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感性需求。作为引导学生进步的关键角色,教师必须学会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教学方案,而借由生活化理念实施教学,以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为学生营造更为轻松、愉悦的氛围。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在要求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将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操作经验、技术载体同步应用到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究信息技术知识的机会。此外,生活化教学不会对学生的思维、学习过程进行限制,学生可以在较为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生活化教学会给信息技术课堂增添很多乐趣,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落实生活化教学的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心发生偏离,学生无法参与课堂

生活化教学中包含着生活经验与教学知识两大板块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分析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生活化教学将生活资源、经验应用起来,在课堂上进行加工。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必须保障生活经验时刻为教学活动服务,体现生活化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特点。但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盲目地迁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其参与教学活动为目标,忽视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强制性、互动性特点,导致学生的技能与思维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在课堂上,娱乐活动的占比不断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却不全面。信息技术教学的后续发展开始向着趣味、娱乐的方向推进,导致学生只想在课堂上娱乐,主次不分,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不够全面,难以提高信息技术学习质量。

(二)管理要求更加复杂,教学压力逐步提升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更为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能使学生借由生活经验、实操过程来认识信息技术知识,从而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这样的教学模糊了生活与教学工作之间的边界线,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在完成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正确认识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但一些教师忽视了课堂上的管理要求,只是从信息技术技能、教学过程等角度来授课,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部分教师虽然设计了以教学、互动为核心的教学新模式,但没有提出可行的育人管理方案,只重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内在情感的引导,导致教学越来越单调。强制性管理不适合生活化教学,随意化管理则无法发挥教学的作用,这导致学生难以有好的学习表现。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拉近学生和信息技术的距离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必须以拉近生活与课程的距离为基本手段。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有关知识与课堂教学中所提到的生活化技能,教师必须重新考虑教学方案,借此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创新教学指导方法[1]。随着信息技术与现代信息化社会同步接轨,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并不陌生,教师只需用生活现象带动学生思考,设计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目标,就能提高生活化教学质量。

每节课都有其相应的教学目标,而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要实现以上教学目标,首先,教师需要对信息技术整体教学目标有准确的把握;其次,每节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挖掘其中的生活化元素,设置生活化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学“制作艺术字”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掌握艺术字的操作要领,通过尝试自主操作培养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外,教师还可以设置“让学生制作电子报刊标题、贺卡”这样的生活化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驱动下主动学习,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轻松掌握制作艺术字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师也可尝试结合学生的日常见闻、生活经验开展生活化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思路。比如,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探究任务:收集生活中的艺术字,思考这些艺术字是如何制作的?学生会从店铺招牌、宣传语、广告词等角度入手了解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提高应用意识。

(二)课堂氛围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2]。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演示机械地进行操作,即便学生顺利完成了相应的操作任务,也无法真正掌握知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沉闷、刻板,学生在课堂上会感到压抑,进而限制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产生依赖感,更倾向于接受教师的单向灌输,而不愿主动探索知识。要想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较好的自主思考、自由发挥的机会。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营造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且让学生感到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这对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以及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学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时,为了让他们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假期生活进行教学导入,让学生想一想假期有没有出去玩,是不是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都储存在了哪里。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在课堂上,并缓解紧张的课堂气氛。在给了学生一两分钟的自由表达时间后,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美食、美景、新媒体新闻等方面的图片、视频,通过这些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之后再进行讲解,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为全面、牢固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寻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化教学内容[3]。这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认识画图软件”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手,询问学生日常画图需要用到哪些工具。我们都知道,手工画图需要使用纸、笔,这也是多数小学生对画图工具的认知。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将画图软件中的“画图纸”打开,告诉学生这和我们日常画图使用的纸是一样的,这能快速消除学生对画图软件的陌生感,使他们顺利进入课堂学习中。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画图笔”“擦除工具”等与学生常使用的笔、橡皮擦等联系起来,将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可以更轻松、快速地掌握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生活化,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

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是非常少的,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优势、用途缺乏认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信息技术。

例如,在教学“收发电子邮件”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邮局和电子邮箱在速度、安全性方面有什么差别,借此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即电子邮箱的速度及安全性更高。另外,当前的小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技术比较发达的时代,他们对以前的生活并不熟悉。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并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与电子信息有关的事物,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给人类世界带来的诸多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活动生活化,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由发挥

为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保障教学活动的科学性,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对活动内容、活动方案进行设计,尝试在现实生活中取材。具体来说,教师要以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要求为切入点,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在生活中挖掘符合教学内容的素材,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以小学信息技术中“下载”的教学为例,这一板块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奶奶年纪大了,你要帮助奶奶下载一些小品,应该怎么做?”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是直接给学生讲解知识,而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实现启发学生、带动学生思考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表达观点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下载过程记录下来,从信息收集、资源复制等角度实施多元化教学,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在学生给出学习结论后,教师可继续在课堂上发起新一轮的探究活动,围绕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设计教学模块,借助生活实际辅助教学,全面优化教学方案。

结 语

总之,对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为了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信息技术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欲望被充分激发,使其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中。另外,生活化教学也能明显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