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化繁为简 优化实验——也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时间:2024-05-07

吴兰兰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引 言

初中生物是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生物教学的灵魂和支柱,是验证、探索和发现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最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合作沟通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1]。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意义重大。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在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和实验操作等方面,探索出了一些优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选用替代材料,让“难得”变成“易得”

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初中生物教材中提供的参考实验材料未必是开展实验的最佳材料。有些实验材料价格昂贵,使用量大,成本高;有些准备周期长,效果不明显;还有些材料的获取受到季节限制,成功率低,等等。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借助生活经验,用易获取的、效果好的材料替代原有材料,确保实验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

(一)使用替代材料,降低实验成本

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系列实验中,天竺葵往往是首选材料,也是教材中的范例材料,其实验效果确实很好,但是天竺葵难觅,且叶片少,在一个年级多个班级的实验教学中短时间损耗很多,实验完毕后几乎只剩枝条,很难养到第二年再用。笔者在实践中尝试使用长春花、常春藤、铜钱草、青菜等相对常见、叶片多、易养活、成本低的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意外发现其效果不亚于天竺葵。其中银边常春藤、带叶柄的青菜等还可以用来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二)使用替代材料,提高实验成功率

在“观察根毛”实验中,蚕豆种子萌发的速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如果连续低温,蚕豆种子萌发速度非常缓慢,甚至不能萌发。笔者发现教师办公室中有很多水培绿萝,在透明的瓶子里绿萝的根清晰可见,于是笔者将绿萝的根平放在深色纸上,使学生可以明显见到根毛。实验完成后,笔者将绿萝物归原主,绿色环保,毫无浪费。

(三)使用替代材料,缩短实验周期

在“观察青霉”实验中使用的橘子皮不容易发霉,特别是现在很多橘子皮都经过了打蜡处理。笔者曾实验发现,置于合适条件下的橘子皮超过10 天都不发霉。经实践,笔者改用通过山药获得青霉。笔者将山药切成小段,在切面上洒点水,常温下4 ~5 天就会长出青霉。

二、简化实验用具,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实验用具的合理选择对实验的顺利开展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优化、简化、自制实验器具等方式,克服部分实验器材难以获得、难以操作、效果不明显等缺点,为实验的顺利开展做好重要准备。

(一)实验用具简便化提高了开展实验的可能性

例如,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实验中用到的大广口瓶,需要满足瓶体大、口大(能容纳一盆植物)、透光、带盖、盖上能插导管、气密性好的条件,这样的装置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找到,导致该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很少开展。于是笔者采用塑料密封袋代替大广口瓶,塑料密封袋不仅透光性、密封性好,而且价格低廉,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这一实验还要用到两盆一样的盆栽植物,既要求体积较小,能放进密闭容器,又要求植物长得相对茂盛,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这样的盆栽也不易获得。于是笔者改用新鲜的、叶片较多的、生长旺盛的植物枝条(如香樟枝条),扎成相同的小束,插入注水的烧杯中。这样的植物体积小,易放入密闭容器,取材方便,实验效果明显。

(二)实验用具自制化提高了实验现象的直观性

“气孔开闭”原理一直是教学难点,采用自制的实验教具可以提高实验观察结果的直观性。教师首先取两个长条形气球,分别沿气球纵向贴一条双面胶,然后用打气筒给两个气球充气,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化。学生发现,气球会朝贴有双面胶的对侧发生弯曲。教师将两个气球贴有双面胶的一侧相对、上下两端对齐摆放在一起,然后让学生说说气球是在模拟什么,中间的孔模拟了什么,贴双面胶的一侧表示什么,向气球内打气模拟了什么,打气后发生的变化模拟了什么、为什么。经过对自制实验用具的观察、分析,学生了解了气球是在模拟保卫细胞,为气球打气模拟了保卫细胞吸水膨胀的过程。这样学生便理解了保卫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与气孔开闭的关系,以及保卫细胞特殊的结构特点(靠气孔的内侧面细胞壁厚,离气孔远的外侧面细胞壁薄)与其功能的关系。

三、优化实验操作,让“复杂”变成“简单”

初中生物实验中有少数实验的操作难度大,即使是教师也未必能熟练掌握。教师可能出于对自身实验技能的不自信、学生操作存在安全性、实验成功率低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会在教学中放弃这部分实验[2]。笔者尝试优化实验操作,让复杂的实验方法和过程变得简单,不仅容易操作,而且效果明显。

(一)简化实验方法,降低技术难度

例如,“观察叶片的组成”实验要求学生用支持物法徒手切出非常薄的切片,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难度非常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徒手切片的方法,切出的叶片往往很厚,观察效果非常不理想。经实践发现可以改用双刀片法:取两片双面刀片,中间夹一层薄纸,纸略低于刀刃,用医用胶带将一端刀刃粘住,防止伤手。将叶片剪成大约1cm 宽的条状,平放在载玻片上。用双面刀片数次快速切割叶片,将刀刃在培养皿的水中轻轻晃动,使刀片上的叶片组织进入水中。再用毛笔蘸取最薄的切片制片。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大大降低了技术难度,保证了实验的成功率和学生的安全。

(二)优化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果

在“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的实验中,探究蚯蚓在不同物体上运动的快慢是难点,因为蚯蚓的运动往往不沿直线,其运动的路程很难确定,因此探究其运动的快慢也形同虚设。经实践,笔者对实验操作方法进行了如下优化。笔者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用两把长30cm 的刻度尺立在蚯蚓的两侧,两尺间隔约3cm,用水笔在玻璃板上标出蚯蚓头部顶端的刻度,记为N0。从蚯蚓开始运动计时,测定20s,再次记录下蚯蚓头部顶端的刻度记为N1,N1-N0 即为蚯蚓运动的距离,连续测三次求平均值。实验操作改变后,学生不仅能较方便、准确地记录蚯蚓的运动距离,而且由于刻度尺固定了“跑道”,使得蚯蚓的运动趋于直线,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同时也使实验操作更简单有效。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对生物实验的不断创新,不断寻求改变和突破,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可以使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变得多彩而高效,成为创建高效生物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及时反思,总结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时时创新,提升生物实验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