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小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洋溢着人间的真情实感,蕴含着丰富有趣的哲理,值得学生好好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爱上教材,钻研文本,教出独特的味道。笔者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关哲学的内容很感兴趣,并进行了粗浅的探索,现在分享给大家。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语,有“爱智慧”的意思。儿童哲学,最初是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和他的同事设计制定,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运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故事,运用对话的形式唤起儿童的思考,诱导儿童自问问题,最后在集体调查和讨论中找到答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的知识面很广,有地理、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生物、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是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及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重要阵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很多内容具有哲学意味,是极佳的儿童哲学教学材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的天性,从他们的生活视角去学习教材,让学生在思辨性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缩短课本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的哲学,理解人生哲学,从而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周国平说:“孩子都是哲学家,应该是我们向他们学。”这不只是戏言,有心的父母一定会注意到,儿童尤其是幼儿特别爱提问,而且提出的一部分问题是大人回答不了的,这些问题恰恰是哲学问题。哲学始于怀疑,孩子与陌生新鲜的世界相遇,他们会对世界感到惊奇,发出哲学追问。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儿童哲学有什么作用呢?其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承载了道德与法律的内容与力量,是小学阶段哲学故事、道理最多的一门课程。其二,儿童哲学教育可以更好地拓展教育宽度。其三,发散性的问题思考无所谓对错,对孩子没有压力,能保护并发展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让他们从小就有智慧、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其四,将儿童哲学的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有助于提升教师和家长的儿童意识,使他们成为“智慧型教师”和“智慧型家长”。
由此可见,“儿童哲学”的本质是以哲学为载体来推动孩子核心素养的发展,有助于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他们能持续探索自身和周围的世界,提升智力发展的宽度与深度。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笔者和学生讨论了一些哲学话题,如“生死”“智慧”“幸福”“自由”等,由于这些话题符合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他们对学习很感兴趣。总体来看,有三个元素特别有利于儿童哲学智慧的发展。
儿童哲学思想的培养需要在舒适放松的自由状态下进行。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时,笔者带着学生一起探究怎样摆放教室里的花草才漂亮。首先,摆放花架上的花。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明白了要根据花架格子的高低摆放高矮不同的花盆,还要注意,如果格子较小就不要放枝叶过于浓密的花盆。其次,师生一起探讨窗台上花盆的摆放技巧。花盆的高矮要错落有致,摆放注意距离均等,开花的和不开花的花盆分开摆放,这些都是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实践结束后,学生畅所欲言:“花盆摆放好看了,花架好看了,窗台也好看了!”“花盆的位置移动了,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美丽。”“看似简简单单的物品摆放,也有着大大的学问。”
这样的思考有了哲学的意味。笔者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尝试整理身边的东西,用合理的方式来安排和摆放自己的日常物品,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影响,让自己拥有一个美丽的空间。
哲学是科学和诗歌的结合。哲学遵守类似于科学的理性逻辑,同时充满了诗歌的味道,可以通过“诗意思维”感知生命智慧。很多文学作品中包含哲学,因此,在文学作品中进行哲学启蒙更符合儿童的本性。
例如,教学二年级《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时,笔者播放了歌曲《国家》,其中,“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这几句歌词很有思辨性。笔者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生活在中国,中国就是个大家庭。”“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是一家人,都在中国生活、工作。”在联系生活的思辨中,学生的答案充满了哲学的智慧味道。课堂中充满思辨是如此美丽!
此外,在哲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儿童推荐哲学书籍。例如,柏尼菲等编著的《儿童哲学智慧书》,舒比格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等。笔者相信,随着我国儿童哲学教育的进步,也会出现一些深受儿童喜爱的中国作家创作的哲学作品。
哲学思维是一种反思性的思维,通过精神的感染和智慧的碰撞促进自我反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认为,哲学探究可以通过群体对话来实现,这个过程经历了诸如“不安”“怀疑”“寻求答案”“形成假设”“消除疑虑”和“获得稳定”等环节,然后出现了新的“不安”,在这样的循环中,信念变得越来越坚定。
太原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陈阳老师教学《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教育学生“为什么要排队”这一环节设计得很精彩。
师:近期,太原市都在齐心协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市的少先队员也积极参与了“共创文明城市 争做文明少年”的主题活动。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也想邀请我们学校的少先队员来当文明观察员,用你们的眼睛寻找文明榜样或者不文明现象,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好,现在我发布招募令。凡是行为文明、遵守纪律的少先队员都可以报名参加,在校级文明评比中获得优胜奖章的队员可优先录取。你们瞧,金灿灿的奖章就在这里,数量有限,想要的话就来领取吧。
学生一哄而上,不排队,没有秩序。
师:孩子们,文明奖章是奖励给举止文明的孩子的,虽然有些同学手里已经拿到了奖章,但这是老师奖励给你的吗?
生:不是,是我们自己拿的。
师:那你们刚才的表现文明吗?
生1:不文明,没有排队。
生2:大家挤在一起太危险了,有的同学很可能会摔倒。
师:是啊,同学们,如果老师不及时制止,真的很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
生3:如果有人摔倒,其他人也会跟着摔倒。
生4:摔倒后会被其他人踩到,也有可能因为磕碰而受伤。
师:同学们都意识到了排队的重要性,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人不讲文明,因此造成了一些悲剧。如果生活中大家都能自觉排好队,我们的生活又将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大家排好队》。
这个环节里充分体现了自由对话的精髓,通过自由对话,学生认识到了文明排队、遵守秩序的重要性。通过师生对话,促进学生的自我省思,促成他们对“一哄而上等不文明的行为”的意识否定,形成“我要排队”的自主意识。这样,学生对“文明”的哲学思考有了一定的萌芽。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不争不抢,是自我约束。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儿童哲学教育,就是引领学生在反复质疑和回应的对话过程中深化他们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学生进行学习与情感上的交流,这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真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