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情境 大趣味—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作用

时间:2024-05-07

王黎君

(江苏省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江苏张家港 215600)

引 言

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是学生掌握基础技能、学习理论知识、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未来发展。教师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力,应注意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绘制更广阔的发展蓝图[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满足创新教育的根本需求,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等飞速发展,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逐渐扩大,促使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一阶段,学生对探求事物表现出更深入、更长久的兴趣。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知识,引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案例,运用情境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展现生活情境

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语言引导,将生活场景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例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当地道德与法治多媒体展馆参观学习,充分利用图形、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等综合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清明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并结合道德与法治中《珍爱生命》一课,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守护生命,让学生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中感受革命烈士为建立新中国壮烈牺牲的精神,激发学生内心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传统应试教育观念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兴趣逐渐减退,学习积极性随之下降,而且枯燥的学习氛围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走出课堂,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将“讲授道理”转变为“探寻感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二、实物实例演示情境

教师以实物实例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例如,教师运用社会热点展示真实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辩论“看到老年人摔倒到底该不该扶”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增强道德与法治意识。教师先播放2017年三名学生搀扶倒地老人反被老人索要十万元住院费的视频,之后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让他们自由讨论,然后由正方、反方代表进行辩论。

正方一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父母和老师从小教导我们尊老爱幼,现实中,学生帮助老人的例子数不胜数,如果因为个例而不帮扶老人,岂不是因噎废食,那人和人之间还有信任可言吗?老人摔倒我们应该去扶,帮助老人是人的善良本性,是中华传统美德。”

反方一辩:“我们从视频中学生扶老人被讹诈事件可以看出,发扬道德成了一种冒险。我们所谓的不扶,不是冷漠地视而不见,而是在保护自我的前提下,理性地帮助老人,如拨打120、联系其家人、等待专业人士救援。我们不想因噎废食,我们只是期待更健全的法制、更完善的保障为人们行使正义保驾护航。”

这样的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愿,在辩论的同时,学生主动思考,组织语言,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案例涉及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让学生自由发言、大胆辩论,这样能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久而久之,学生会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关注时下热点,观看法制节目,提高自身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严于律己,遵法守法。

三、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学生进入角色、扮演角色,必然会对角色产生共鸣,自然会加深内心体验。

例如,教师设计“记者访问会”情境,让几位学生扮演各领域的道德模范,安排其他几位学生做记者,提前让学生就课本内容列出要提问的内容。教师拿出事先做好的话筒、照相机道具,分出道德模范采访区和记者区。

“学生记者”提问:“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油田职工道德模范”回答:“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必须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因此,要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就必须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不会过时。”

“学生记者”提问:“如何做到依法治国?”

“纪检委道德模范”回答:“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对政府而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作为公民,人人都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学生记者”提问:“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教师道德模范”回答:“我们应带领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帮助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向青少年宣传交通规则,组织青少年为灾区捐献爱心,培养青少年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身为教师,我们应发挥学校教育优势,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

“记者采访”问答式的情境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领域的道德模范,从自身特点出发,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不同方面分析、解决问题。

四、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教师可以设计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设计有关道德与法治的黑板报或文化墙,也可以让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总结课堂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结 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指导性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实际,站在学生的角度,运用情境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学习中,开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面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