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聚焦教师素养 提升教学素能—谈地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时间:2024-05-07

陈 霞

(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福建宁德 352100)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对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成为一名专家型地理教师,不仅需要时间的累积,更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这取决于教师对自身成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青年教师要想获得专业成长,首先应明确自我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教学素能。

一、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定位

(一)担任教学——合格教师

教师初上讲台,拥有来自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的理论,但缺乏实战经验[1]。这一时期的教学中,教师想得最多的是教材和教法,思考怎样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引入和教学过程。思考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和困惑,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这一时期教师最大的关注点。由于处于教学初级阶段,教学特征具有明显的规范化。

(二)胜任教学——特长教师

随着教学的开展,教师已经掌握了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活动也能顺利地展开,教学技能与技术应用有较大进步。这一时期的教师更关注如何巧设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提问的有效性和教法应用。有了自己的思考,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智慧,此时期教学特征具有明显的个性化。

(三)创新教学——优秀教师

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学科研逐渐在这一时期占据较大的比重[2]。教师将丰富的教学实践与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相结合,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形成自己的地理教学思想;对教材进行校本开发、重组,形成自身的教学体系;对不同课型有独到的思考,建立新型教学模式,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艺术。由于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骨干和示范引领作用,此时期的教学特征具有明显的核心化。

可见,青年教师要用广博的专业知识、前沿的学科理论来武装自己,用专业自觉促进专业成长,用终身学习的意识指引前行,方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学科专业精神

地理学科的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关心并参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从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认识某一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问题,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方式,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这使地理教师肩负着独特的时代使命,不仅要有“教师”意识,更要有“地理教师”意识。地理教师唯有自身关注社会和国际的热点问题,具备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和人地和谐观,才能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使他们形成保护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学会思考国际化和全球化的问题,将他们从知识层面引领到精神层面。

(二)完善学科专业知识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发展演化、同一区域要素相互作用、不同区域相互联系的综合性学科,囊括了要素综合、地方综合、时空综合,有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作为地理教师,首先要精通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适当了解以地理学科为中心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即学科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掌握最新研究发展的方向和成果,及时通过多样化途径,更新专业知识体系。

1.个人自学

阅读促进成长。教师应深入阅读《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三大核心期刊,读《地理微课程设计与案例》《地理教学设计》等地理书籍,读《中国国家地理》《华夏人文地理》等杂志,甚至可以重读大学教材。通过大量的阅读刺激思考,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知识。

2.网络研修

网络为教师学习搭建了良好的资源平台。国家“一师一优课”网站提供了数以万计的优质教学视频资源,供教师借鉴学习;各大科普网站的前沿科技填充着教师交叉领域的知识空白;星韵地理网站、各大地理名师工作室邀请全国专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讲座,提供了最新的教研信息和课改先进理念。以往教师遇到问题会通过网络搜索,会咨询同校教师,而现在更多的是将问题发布在QQ群里,由全国的同行共同研讨,专业切磋,集思广益,互相学习,共享成果。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使网络学习随时随地,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已然席卷教育领域,如“地理蹊”“海宁中学地理组”“老丁侃地理”“谈天说地蚺蛇尖”等优秀的地理公众号,提供了丰富的时事资讯、精彩博文、微课素材、地理微专题、原创试题等供教师们阅读学习。网络研修“传递教研信息、共享优质资源、互动交流学习”的定位,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3.进修培训

国培、省培等进修培训,为教师们搭建了与名师学习交流的机会。专家讲座犹如饕餮盛宴,让教师们收获颇丰,且受用不尽。《漫谈教育科研论文的创作》《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听课》《基于新课程的高中地理命题实践》《地理教学地图的编辑与绘制》等名师讲座,让教师对课堂外的知识进行了很好的延展,提升了自身能力。

4.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正当时,地理教师要先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道理对学生适用,对教师同样适用。“知地明理”——将教材中停留在纸面上的知识用实践中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来书写,将使地理教学资源与地理教材知识整合变得更直接、更深刻。

(三)提升学科专业能力

1.教学反思

没有反思的教学,便只是思维的机械重复。教学反思要注重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对自身的教育行为、突发状况、教学疑惑等情况进行思考,并写出教学日志、教学叙事,用于指导日后的教学实践。这就是“理论—实践—反思—再理论—再实践”的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

2.课例分析

在课堂中,学与教是不能割裂的整体。我们必须深度关注学生的“学”,坚持“以学论教”的思路,针对课堂目标的达成效果、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度和成效、设计问题的深度和梯度、问题的探究性、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等情况开展课堂观察,进行详细分析对比,找寻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这就是课例研究。我校规定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节课,且市级以上的开课人选必须在校级开课的基础上甄选,这大大增加了青年教师面对大众上课的机会,通过“磨课”教师分析教材、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的技能和水平显著提升。例如,一人同课多轮研讨。首先上课的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展开初次教学,本组教师围绕课堂观察点进行课堂观察,完成课堂修改。授课教师通过自我反思,集合团队的智慧形成二次教学设计,进行再次课堂教学。二次上课仍然围绕上一次教学的观察点进行观察、对比,修改不足之处形成最优方案。教师只有不断展示自己,才能进行剖析对比,进而扬长避短,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3.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让教师开始思考“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教的效果如何”,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维途径。教师通过学生需求、自身能力、校园条件来确定“教什么”(制订课程目标);根据所教授的内容设置课程的框架,进行素材的选择和精炼(确定课程内容);通过课堂教授、案例研究、制作模型、实地参观、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课程实施方案);根据试卷考查、调查简报、旅游路线制订、完成设计模型等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得分(评估课程)。目前,我校地理组已开发《地貌与旅游》《邮票中的古民居》《生活中的地理》三门选修课程,促进教师发挥创造潜能,逐步形成教学研究能力,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自己的课程”的创造者。

4.课题研究

高中教师的课题研究主要是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它起始于教育问题的发现,终结于教育问题的改进,即“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本着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目的,将有价值的问题提升为课题,在自己能力控制的范围内去操作、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这就要求学校教研组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着力点,立足本校实际,在日常教研活动中探讨课题研究需要的理论,使教研服务于课题研究,用课题研究来指导教学,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5.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是教师将教学疑惑、经验、研究、反思与教学实践相整合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写作,教师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以文字形式表述研究成果,这必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6.团队合作

专业发展既是个人努力的过程,也是团队共同合作交流信息、分享智慧的过程。我校规定每周的校本教研活动要有一位主讲教师,这位教师确定下周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讨论试题难度,或对公开课进行“磨课”,组内的每位教师都有可能成为主讲,成为主动参与者。

7.教学比赛

教学比赛是指各级各类优质课比赛、论文比赛、说课大赛、微课制作比赛、教师技能大赛等项目。通过训练强化,青年教师能在短时间内增强处理教材、分析学情、说课评课、命题和应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学比赛的磨炼是教师成长的试金石,是专业化成长的最大推动力。

结语

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也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青年地理教师要用对地理教育事业的爱心,积极传承地理文化与文明,承担展现地理学科魅力的责任,共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和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