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当前,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不断深入,校本研修的价值日益突出,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实施校本研修提出了明确的制度建设要求。校本研修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校本研修”一词已被基础教育界的同行广为接受和使用,但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含义却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它是学校的一切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与“校本培训”等同使用;有人认为它是学校的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等同使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指出:“以校为本的研修,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因此,无论实际所指为何,校本研修的要义至少有如下清晰的表达。
一是以解决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出发点与归宿。这是“校本”的要义,即基于学校的实际问题,为了学校师生的发展,研修的地点可以不在校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优质校内外资源均可采用。
二是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中实现教师学习、工作与成长的统一。校本研修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教师的成长方式和生活方式,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同伴间相互交流与研讨,进行理论学习或聘请专家指导,增进教学专业知识,提升教学实践智慧。
三是以教师主动学习与个别化学习为主要特征。“校本”在教师教育领域起源于“大一统”的校外培训无法解决的、每所学校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个性化问题。同样,在一所学校内部,班级与班级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校本研修必须在关注共性问题的同时,关注不同群体、不同教师的个性问题,为教师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
由此可见,校本研修的外延大于校本教研,因为校本研修关注的问题涉及课堂教学、德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等方方面面;校本研修的内涵小于校本培训,只有针对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把学习、研究与工作实践、反思与改进融为一体的序列化活动才称之为校本研修。进一步细化概念,校本研修,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具体路径指向有“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三部曲。“为了教学”,是指校本研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价值。“在教学中”,是指校本研修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在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通过教学”,是指校本研修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工作放在一边,到其他地方进行研究。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践中,如何落实“校本”的理念与策略?简而言之,即如何让校本研修从理论视野回到学校中去,回到教师中去,并在学校中培养教师和学校的教学研究能力。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校本教师培训的核心指向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应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精心设计校本培训的内容。一般可以形成多梯级发展的层次的校本培训体系。
第一层次培训是指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和专业修养的培训。主要包含教师高一层次学历培训、教师双语能力培训、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青年教师教学艺术培训、新招聘教师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培训、班主任艺术培训、教师心理素养和心理技能培训等。这些培训为丰富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素养提供了保证。
第二层次培训是基于学校整体发展框架下的项目推进和任务驱动培训。学校可通过办学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创新素养培育项目、学生创新潜质的甄选模型构建及课程的开发等专题研究,基于项目和课题任务的顺利实施,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校本培训。
第三层次培训主要是教师个性自主发展培训。由于不同年龄和专业发展层次教师的培训需求不同,除了充分发挥市级共享培训课程的培训作用外,学校还可为教师的个性自主发展培训提供资源和机会,如新秀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名师工作室及骨干基地教师培训,还有部分高端教师的带薪业务轮修培训、著书立说等。特别对于高端教师的培训,学校可不拘泥于现有的常规培训框架,而应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平台和机会,激发他们的内在专业发展动力,让他们在自主发展中成就自我,成为个性名师。
校本研修引导学校通过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不断拓展和深化校本培训途径,提高培训效率和实效。
专家讲座。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和指导,我市现在有许多学校已形成良好习惯,即尽量压缩事务性会议,留出时间每学期组织面向全体教师的高质量专家讲座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理念、师德修养和人文素养、信息技术发展变革、课堂考试评价改革等,这些专家讲座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前沿信息,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为教师注入专业发展动力,开阔教育视野。此外,为了更好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还应加大对全体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
校本教研。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离不开扎实的教育教学实践。日常的研修活动是教师开展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校本教研立足于教师参与学习、交流和实践,以教研中遇到的问题为攻关主方向,引导教师的行动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研修组应以“基于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引领,在随后的日常校本教研实践中,以研讨课为载体,积极开展研究型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提升教师的研究型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师徒带教。师徒带教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对于新招进的青年教师以及学校重点培养的骨干教师,学校应采取师徒带教制度。学校选取教学业务水平高的骨干教师与新的青年教师结对子,成为教学业务上的“师徒”。带教导师从备课、上课、作业、测试、讲评等环节给“徒弟”指导和帮助,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此外,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端教师,学校还要聘请相关学科专家作为导师,带教指导学校部分学科教学能手和有潜力的骨干教师。师徒带教制度,可压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探索时间,满足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高端需求。
自学反思。学会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技能,也是校本培训中的常见形式。为了提高教师的自学反思能力,一方面,要为教师订阅丰富的教育类报纸和杂志,购买相关的培训书籍;另一方面,应设立“教师暑假作业制度”,督促教师自我反思并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每年暑假放假前,我市学校都会在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活动中为教师们布置一篇暑假作业,要求教师对学校提供的特定作业主题开展反思与研究。这一制度坚持到现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暑期已经成为学校教师读书学习、研究思考的黄金时间,做暑期作业也成为学校全员校本培训的一项特色举措。
展示交流。经过研修组的推荐和引领,学校应逐渐构建起“课堂教学精品奖、探索奖”教师展示课、新招进教师和青年教师汇报课、各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展示课、每学年青年教师大奖赛等系列开课制度。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学术节”活动,为教师们搭建展示舞台,极大地提升校本培训的影响与辐射成效。
积极规划“职业人生”。学校应制订教师职业成长规划制度,与五年学校发展规划相一致,从学历、教育经历、职务职称等各方面,整体规划教师的职业成长路径。教师在分析自我特征、设定阶段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与学校的协商,确定“自我努力”和“学校支持”,激活专业发展内驱力,做成长型教师。
建立“教师发展专业平台”,开放对教师管理的评价。公正公平地进行教师评价,是目前教师管理中的症结性问题,为此我们应根据“德、识、能、绩、特色工作”几方面开发专业档案、年度评价、校本培训等于一体的专业网页,做到过程具体、积累清晰,年度评价自主公开,结果透明并与管理绩效挂钩,实现指标确保重心,制度导向发展,评价激励工作。
确立“伙伴式教研”。学校始终要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精心地优化实施,让其成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孵化地,积极倡导并形成“伙伴式教研”模式,即“伙伴合作、专业对话、研究成长”。所谓“伙伴”,是指教师间、师生间、学校成员与社会成员多元对象之间的合作;所谓“对话”,是指与教材、教育对象、教育合作者之间的多角度沟通;所谓“研究”,是指对教育问题的发现、探索性解决、教育规律的新发现,开展充分的专业对话,强调的是解读学生,实现的是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办学综合水平的提高。
“学校实力根植于课堂,教师功力修炼于反思,学校口碑源自学生”,是我们共同推进校本研修的价值观。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推广,校本研修在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改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的创新和发展等方面,显示出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尤其在广大中小学校中,由于地域和历史原因,只有真正依靠校本发展与进取,才能持续推进教育实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