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合作探究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时间:2024-05-07

曹 娟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江苏南通 226301)

引 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定位逐渐发生了变化,探究、自主成了教学活动的主旋律。合作探究教学法正是符合素质教育目标与内容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能力、知识应用能力都能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但是,要怎样应用该教学模式呢?笔者在下文中结合具体的研究分析结果进行了阐述。

一、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传统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国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台下通常只是被动地进行学习,这种“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应用能力较低。所以大部分学生虽然在课堂上掌握了地理知识,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依然会出现“知识混淆”的情况,而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则是要求学生反复进行“练习、背诵”。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逐渐产生了抵触心理,教学质量也难以有实质性的提升[1]。

(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缺乏有效指导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部分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逐渐得到了应用。但是,纵观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不难发现,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应用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是高中地理教师对该教学方式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在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成了“甩手掌柜”,致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指导,导致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效率都比较差。

二、 高中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营造探究式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外界事物对高中生的影响较大,所以,想要发挥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效果,教师就要为高中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认为,课堂代入感是营造积极学习氛围的关键,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法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

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以4~6 人为宜,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不同学习水平、不同性格的学生分配到同一小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促进作用。同时,小组之间的横向学习水平要尽量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让小组间公平地进行竞争。为了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代入感,教师要在每个小组中设置小组长、记录员、分析员、发表员[2]。例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布置合作学习探究任务“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让小组中的成员围绕主题对该地理知识进行讨论,比如全球变暖主要会影响生态系统、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等。而分析员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每个学生的观点进行分析,所以分析员通常要由地理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担任。记录员要记录下小组的探究过程和讨论结果,小组再根据记录员的记录对最后的答案进行总结,最后由发表员阐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二)指导学生探究方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在合作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遵守“少教多学”的原则,但是并不是指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反之,对教师的要求有所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进度要有全面把控的能力,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效率。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学习的科目比较多,想要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教学作用。这里还是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课为例,如果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怎么应用地理知识防止全球变暖?”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用问题反问学生:“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就会总结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等答案,随即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就能得出“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答案。

此外,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容比较宽泛,但是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有着相应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就能沿着正确的思路进行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效率也就能得到提升。例如,在讲授《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思维导图中各个因素的相互联系,即自然资源的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口集中带来的污染——控制人口规模,通过这样简单、直观的思维导图,就能够为学生指出明确的思维路线,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适时组织能力检测,巩固探究所学的知识

纵观高中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情况不难发现,学生出现知识混淆的情况通常都是在知识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当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记忆程度下降时,就会出现相应的错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抽查,复习方式也可以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验、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补足。比如,部分学生对《岩石的分类和成因》这部分知识的记忆比较模糊,而小组中部分学生的记忆却比较清楚,学生之间就能进行相互辅导。

教师可以每周开展一次短时间的复习、巩固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为学生提出复习的“主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复习、巩固。然后教师再在下一次的课堂上对其的复习成果进行检验,这样就能促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呈螺旋状上升,知识混淆的问题自然也能得以解决。此外,对于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可供高中地理教学参考的教学案例较少。为了及时发现学生在合作探究教学法中出现的问题,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在每次课堂的最后环节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总结。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就能得知学生在合作探究教学法中的思维倾向,进而就能使下一次课的教学计划更具有针对性。例如,在教授《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反馈环节了解到,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环保程度较为感兴趣。然后教师就可以在下一次课堂教学中结合当地的环境案例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下一次的学习中也会反思此前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最终使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结 语

高中地理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有方、教无定法”这个原则。教学方式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是对教学方式的合理应用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变化不断对合作探究教学法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教学作用,进而为高中生将来的学习、高考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