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林 清
(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福建福安 355000)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不平衡性,教师缺乏拓展数学文化的意识,使得很多数学文化教学内容被忽视。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做好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等基本内容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数学文化的课堂渗透,参照教材编排主线、数学能力训练、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实效提高,把数学文化教学资源有序渗透到数学课堂上,扩充数学课堂教学容量,拓展数学课堂教学维度,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文化是教材的组成部分。”教师要以教材编排为主线,加强对数学教材的深入挖掘,开发和整合其中的数学文化教学素材,配合教材的主要知识,开展数学文化教学活动,体现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的关联性。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设置了很多“动手做”“实验操作”“你知道吗”专题内容,这些专题蕴含了很多数学文化素材,教师不妨依托这些教材资源进行数学文化教学指导,将数学文化知识自然而然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教材中各个模块的知识编排都有较强的目的性,教师在挖掘和利用其中的数学文化资源时,可以适当加以拓展,但不能偏离原有的教学主线,要紧密围绕课时教学的核心知识和教学目标进行渗透教学[1]。例如,“圆柱和圆锥”章节最后的“你知道吗”模块介绍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计算圆柱、圆锥体积的方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并启发学生思考:“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下周自乘,以高乘之,三十六而一”两种体积计算方法和课堂所学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推理活动,借助拓展性数学文化资源加深学生对本单元核心知识的学习印象。教师依托教材编排内容,组织学生阅读学习我国古代计算圆柱、圆锥体积的方法,能强化学生对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底面积×高”的一般方法和解决立体图形体积的问题。数学推理活动的设计,也能够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加强数学文化教学资源渗透,对塑造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积极意义[2]。教师以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为导向,做好数学文化资源的筛选整合,选择更多贴合学生数学认知基础和能力成长需求的数学文化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能改善学生数学学科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很多数学文化知识揭示了数学概念、数学定理等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渗透这些教学素材,指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类比推理、归纳总结等思想方法展开思考,能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
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文化资源辅助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凸显数学素养的功能性、综合性特征,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灵活性。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节中,教材编排了“鸡兔同笼”的经典数学名题。教师深入解读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找到化归思想、假设思想、方程思想、建模思想的具体表现。基于此,教师可以把数学文化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进行融合,组织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教材中“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分享整个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根据学生采取的假设法、列方程等解题方法,有意识地渗透不同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数量关系,对这些解题策略展开深入思考,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解题手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科教学讲求因材施教,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灵活选择教学载体[3]。教师在设计数学文化教学活动时,也要尊重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运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个性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顺利实现数学文化知识的理解与内化,进而提升学生数学文化素养。教师应创新数学课堂评价体系,改变以往过于关注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综合衡量学生的方法选择、知识应用等多维度的学习表现,配合多种数学课堂评价方式,提高数学文化教学的质量。
教师要观察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根据学生个性化的表现,有针对性地筛选和渗透数学文化知识,并根据学生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不同,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指导方法[4]。例如,在教学“圆周率”这一数学概念时,很多学生对概念学习热情不高,认为只要记住圆周率π 大小约等于3.14 即可,没有必要深究其数学内涵。针对学生这一学情,教师应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沿用刘徽提出的“割圆术”,将圆“切割”成24576 边形,将圆周率的大小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探索过程,借助这些数学文化史实,揭示数学家在探索真理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心血,改变学生固有的认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大胆创新的学习意识。另外,这些数学文化素材的导入,也为学生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感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能够辅助数学课堂情感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
教师提高数学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能够为学生提供崭新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提升学科教学实效性为原则,积极探索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文化知识渗透的教学载体,借助信息技术及数字化资源,增强数学文化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丰富学生数学文化学习体验,从而引导学生对数学文化知识形成更多思考,促使学生对数学文化进行深度学习。
数学课堂的数字化教学方法具备交互性、直观性、生动性、开放性等多种优势,教师要创新数学文化教学观念,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素养,实现数学文化知识的现代化教学。例如,在“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一课时中,教材设置了有关反比例函数图像知识的拓展素材。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列举展示多组反比例函数的表格和图像素材,启发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图像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提出一些简单的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问题,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反比例”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开展恰当的拓展性教学,用简单的知识拓展和习题训练,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知识面,拓展了学生数学探究思维的深度,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数学概念的认知,帮助学生建立了系统、准确的数学知识体系。
做好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渗透,是发挥数学文化育人价值,提升学生数学文化品格,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广度和深度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做好数学文化教学素材的筛选和整合,提高数学文化渗透教学效果,以教材编排为主线,挖掘数学文化有效资源;以能力塑造为导向,优化数学文化渗透方式;以个性发展为目标,设计数学文化个性化教学;以提升实效为原则,丰富数学文化教学载体,用多角度的文化教学切入方式,打造高质量、智慧化的数学文化课堂,进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让小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