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陈书娟
(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福建南平 354200)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人文教育的渗透,即帮助学生树立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及传承意识,让学生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语文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想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首先要掌握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将两者与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高效达成教学目标。下面,本文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
语文教师既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也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语文教师自身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观念,对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师应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与要求,要意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如此才能更好地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要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还要根据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来进行教学方式、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的钻研与创新,通过综合性对比来确定教学目标,在讲述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以及正确的“三观”。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这是现阶段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其次,教师要开阔视野,善于观察学生的需求与难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个性化发展,要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自主交流的空间及自主探究的空间,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丰富学生的语文思维方式,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1]。
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这一课时,针对教学内容及教学题材,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年龄及生活角度思考问题,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岳阳楼这一壮丽景观,并针对这一情况来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如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等直观的画面信息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充分考虑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通过作者对岳阳楼这一景物的描写,感受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之心,从而在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实现人文教育的有效开展。
而针对这一需求,教师就可以尝试为学生讲解作者的生平信息及相关的时代背景故事,使学生了解并学习范仲淹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运用丰富的知识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以此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从而更好地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主要阵地。初中语文教材不仅精选了大量的优秀文章,还含有丰富的诗词内容,这些内容中都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人文信息及德育信息。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来让学生从中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及语文知识的精髓,从而实现学生语文视野的有效开阔,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其中,运用古诗词教学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教师的惯用手段。
第一,引导学生掌握文本背景知识,了解历史文化。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带领学生探究诗人信息、背景故事、创作经历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及对古诗词情感的感悟。例如,在教学《望岳》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诗人信息的探究,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登飞来峰》这首诗时,可以通过了解诗人的创作经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以及不畏奸邪的勇气与决心。
第二,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诵读是初中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其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家国情怀素养。
第三,引导学生在品味运用意识的过程中感受文学魅力。相较于其他文本内容,古诗词更具文字魅力,其不仅含有丰富的情感信息,还有着不同诗人的远大抱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意象的表达,营造各种诗情画意的真实场景,从而让学生在感受文学魅力的同时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以单元组的形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一过程更能够凸显语文教学的优势,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确立一个明确的主题,并根据主题来逐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文章的内涵,品味不同文章中文字的魅力,从而让学生受到精神上的熏陶。
例如,教师将《己亥杂诗》《登幽州台歌》《游山西村》三首古诗教学内容进行组合,以“品味古诗中的韵味”为主题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分析不同诗词的内涵及不同诗人的远大抱负与理想,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情感方面得到有效的升华,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及历史观念,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及感悟能力,语文知识往往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就是需要学生依靠自身的能力去进行感悟与体会。有时即使教师讲解清楚了,学生也无法深入掌握与了解,这时,学生无疑就会产生学习的困难。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及感悟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其不仅应用于各行各业,对课堂教育教学也有着突出的辅助效果,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将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引入语文教学中,并将两者进行深度融合,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语文学习体验,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技术教学法能够将书面内容转变为直观的视频及图像等形式,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及听觉感受,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帮助学生解析文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迎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及素质教育的目标,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情感教育、人文教育及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素质培养,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我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中及专题教学中合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完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