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语文走向生活——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时间:2024-05-07

许多庆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甘肃白银 730900)

引 言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面临中考,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而教师的教学压力更大,会出现对学生生活情况不太了解的情况。对此,教师应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加强对中学生的生活指导,构建以语文教学生活化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一、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理论思考

“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在我国的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界定。古往今来,人们对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看法。胡塞尔首先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口号。陶行知是我国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教育生命,用生命教育生命,使生命需要向前发展”。在国际上,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著名的《教育财富》报告。该报告提出的四大教育支柱表明,教学生活化已成为一种国际价值标杆。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特点

(一)主观性

语文教学是基于人们的生活开展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解释课文知识背景和当时的历史环境。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沟通和交流。长期以来,我们把学生当作教师的教育对象,为了帮助学生成长而教育学生。其实,学生也影响着教师,他们也在帮助教师成长。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要围绕学生设计教案,引导学生爱上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教师只有架起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二)情境化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种实践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起始阶段。”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需要广阔的生活背景,这就注定了语文教学有情境化特征。虽然初中生还没有走进广阔的生活世界,他们的视野还不足以让他们对世界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但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有着无限的憧憬。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让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三)时代性

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弘扬当代文化的神圣责任,努力构建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语文应该是时代的语文,语文教学要结合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征。语文教学需要反映这个时代的社会形势、政治观、艺术观、科学发展观、人情观、道德观等。因此,整个教学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语文教学必须顺应这种形势。

三、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知识。反过来,语文为生活提供服务。电视上的广告层出不穷,商场里的各种招牌,学校、家庭、社区的告示牌、提醒等,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能成为生动的语文素材。语文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感受这些素材,使他们充分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

语文服务于生活,语文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的。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语文在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日常的交往行为,如果没有语文的参与,就很难圆满完成。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实践中,语文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活孕育着语文,而语文服务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入生活素材,使语文教学回归简单。这不仅是提高学生精神生活水平的有力法宝,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

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中,充满生命气息的作品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宝贵的知识。这些作品不仅蕴含着作者的生命痕迹,还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走进生活去看、听、感受语文,慢慢地,学生就会提升对作品的欣赏能力,可以感受到作品的丰富多彩。例如,对于古诗《使至塞上》中的经典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学生如果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语文艺术,就无法感受到那种意境:遥远的漠边人家燃起的炊烟笔直地向上飘升;滚滚长河的西尽之处,如血的夕阳缓慢下滑。该诗主要表达的是山河壮丽之赞,天地浩瀚之叹,以及形单影只、孤身一人之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想象自己一个人在沙漠里行走。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会感觉到语文就在自己身边。语文教师可以借用这样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语文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注重运用语文教学来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语文课本里的每篇文章都饱含深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渐引导学生把握课本中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教师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生活体验带入课堂进行解读,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为阅读教学提供便利;二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学,结合自己的经历,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对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阐述,让学生领会文中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然后,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解析。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的可贵的精神风貌。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我们能否做到严格要求自己?”

语文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与教科书中的文章相对应,或者它们有很多共同点。例如,在《背影》一文中,虽然很多学生对父亲和自己相处中发生的事情不是很在意,平时也没有留心观察,但是通过文章的学习、课文的讲解,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回忆起自己的经历,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学会理解父母、体贴父母、孝顺父母。这样,学生会明白,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习课文,更是学习了解生活,学会与家人相处,并学会用语文知识去发现生活的美好。

具体来说,在语文教学中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就要改变知识观。如果教师认为知识是固定不变的,对每个人都一样,那么,他只会是知识的忠实传播者;相反,如果教师认为知识是不断变化的,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他就会把语文作为促进学生探索生活、世界的一种渠道,从而保证学生能够适应变化的世界,创造新的生活。这时,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学生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大胆创新和丰富语文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为生活服务,提高其语文学习兴趣。语文生活化教学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理念的融合,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好语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要帮助学生学会生活,让学生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