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蔡新洪
(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福建仙游 351200)
在历史教学领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历史教学关注的高频热词。历史核心素养,即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时代性[1]。在历史教学中,要想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需求,构建开放课堂、高效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呢?
历史讲述的是人类的过往、人类社会的昨天。历史不仅具有连续性,还具有时空性和开放性。其中,历史的连续性是指历史是延绵不断的。一些民族的历史可能会结束,但它同时会以其他方式存在和延续,整个人类的历史始终是绵延向前的。历史的开放性是指历史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深化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跨越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认识,教师就要在历史教学中树立“大历史观”,提高自己的历史教学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各科知识结合起来,渗透到历史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站在更高、更远处看历史。
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结合人类历史可知,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不过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小插曲。而且,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属性,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不会消除的。确实,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多次遇到经济危机。为此,教师可从资本主义思想萌芽、制度建设开始,将新航路发展、殖民扩张,将第一次工业革命及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用思维导图串联起来,并借助相关史料生动讲述有关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资本主义知识网络体系,然后再结合资本主义危机的表现、特点和影响,讲述罗斯福新政的重大意义。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还能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阵地。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关注概念讲解、教材解读、大事件梳理和课堂练习,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没有情感、没有温度的。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应是鲜活、有趣的,不应是枯燥乏味的,否则,无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鉴于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有趣的教辅工具和素材来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下参与到学习中[2]。
例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50 至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让学生对问题、成就有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故事、实物、多媒体等来开展教学,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先利用一些故事来进行导入,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济建设中所走的弯路。在讲述党和政府为了民众生活而做出的努力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当时民众“除四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图片、宣传画,凸显群众的可爱和党的伟大。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思考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的成就与失误,并与学生一起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前景展望。这样创新的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故事都应用到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看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历史是复杂多样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人,由于成长环境、思维角度不同,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也会有所差异。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每位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系统讲述历史学科严密的知识的同时,要给学生留出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去分析和对比、归纳和总结,促使学生全面把握历史的逻辑体系,让学生对历史的时代背景、历史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有全面的了解[3]。
例如,在教学“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时,在分析了民族工业在民国时期进入短暂的“黄金时代”的背景后,教师还要利用图片、史料,讲述生产技术、经济管理和人才对民族工业发展的意义。比如,荣氏家族之所以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与荣德生(荣毅仁之父)的奋斗和眼光是分不开的。但是,即便如此,大的政治环境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旧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处处受到政府的掣肘和压制。所以,不管民族资产阶级如何努力,许多资本家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美国政府对华为的封杀”,进行对比教学,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学习:“华为是民族工业、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我国政府为了华为的发展和壮大,给予了它什么样的支持?保护和支持本土企业的意义是什么?当前,在中美贸易战中,以华为为代表的民族企业该如何突出重围?”这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史实和实际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政治对历史的影响及经济发展的规律,促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历史教学要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历史知识。同时,教师还要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社会实践,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关键技能,进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
以“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一课为例,结合中国历史可知,我国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封建皇权统治之下,而且关于皇权的出现、演变和加强,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封建皇权”为主题,开展自主学习。但是,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皇权的材料,将中国国体、行政制度、皇权与相制与一些西方国家的国体、行政制度、皇权、相制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中西方国家的国情和历史;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中国历史上与政治制度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如科举考试、废宰相制、设三省六部、设军机处等,以“树叶和果实”的形式镶嵌在思维导图中,开展系统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及规律,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历史教学的重任。所以,当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从核心素养出发去设计和组织教学,借助积极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在核心素养指引下获得全面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