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 莉
(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626)
化学概念是开展化学教学的重要知识基础,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充分地把握和理解化学概念,那么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影响到日后对化学学科的深入系统学习,甚至还极有可能影响到未来的化学探究素养。有人做过详细的统计,初中化学教材中出现的比较难以记忆和理解的概念多达百余个。因此,在具体的化学教学实践中,如果仅仅让学生以机械化的方式展开熟读或记忆,既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同时也使其学习过程充满了枯燥性,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往往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更牢固、更全面地领会这部分化学概念呢?笔者认为,对于化学概念的教学应当分别通过引入、形成以及深化这三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证明,当学生对学习充满积极的情感时,才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充分发挥。在开展化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这一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提出概念,向学生讲述概念的形成,并举例说明。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很难有效地启发个体思维而产生对知识的理解,即使理解也相对肤浅。因此,概念的引入不应该被教材内容所禁锢,教师应当改变授课方式,拓展概念的引入“点”,由此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例如,在针对“化学变化”以及“物理变化”这两个概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为学生设置了四项演示实验,第一项是“水的沸腾”,第二项是“胆矾的研碎”,第三项是“镁带燃烧”,最后一项是“加热碱式碳酸铜”。在实验全部完成之后,笔者让学生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对其进行分类。在经过简单交流之后,学生们认为在前两个实验中没有产生新物质,但是后两个实验生成了新物质。此时笔者顺势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前两个实验中,发生改变的只有物质的形态,并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形式的改变就叫作“物理变化”。但是在“镁带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这两项实验中,它们产生了新物质,这样的变化就叫作“化学变化”。以实验的方式,将静态的概念引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更容易获得直观感受,接下来也会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意愿。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借助演示实验,动态化地引入了“化学变化”以及“物理变化”这两个概念,这样的概念引入方式比静态文字式的引入方式效果要好得多。借助化学实验动态化的引入方式,能够让学生对这两个化学概念的产生过程有更加直观化的感受。
对于化学概念的形成,来自诸多具体实例,是针对某一类对象或者事物所存在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提炼。对于概念的教学,绝对不可以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而应当逐渐加大对于概念形成过程的重视,重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层面。
在概念形成初期,大多概念来自对典型事例的逐步概括以及提炼,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一时间很难充分完整地理解这种抽象的提炼。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设相应的反面例子,不断完善学生的理解,以多角度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由此实现对化学概念的全面深入理解[1]。
例如,在引入“溶液”这一概念后,笔者先向学生展示碘酒、糖水和盐水的混合物在颜色、溶剂、溶质种数方面的变式,使学生将已习得的概念快速迁移到新鲜的事物中。但是,如果仅仅如此,学生们对于概念所形成的认知往往较为肤浅,于是笔者再适当提出几个反例,使学生能够产生鲜明的对比,不断完善对概念的认知,消除误解对个体认知的影响。
对于概念教学来说,既需要学生充分把握概念的实质,同时也应适当地拓展并将概念的内涵外延,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当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展开深入剖析。
例如,在教学“饱和溶液”这一概念时,我们可以对概念的句式进行划分,以此展开剖析,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于饱和溶液而言,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定的温度以及一定量的溶液,二者缺一不可。
在针对化学概念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已经形成初步感知之后,此时教师的重要任务便是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高效内化,基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创设新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概念的强化过程,可以历练学生的思维。其中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联系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充分揭示概念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既有助于学生把握概念之间的异同,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和拓展对概念的认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到概念本身,也要注意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比对异同的方式展开学习,有效防止概念的模糊和混淆。
比如,对于“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如下比对(如表1):
表1 分子、原子的异同点
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就能够理解分子和原子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区别,从而形成概念域,在头脑中形成结构化的化学概念网。
总之,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概念的教学可谓是重中之重,所以,教师应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概念的引入、形成以及强化,以动态的过程实现对“静态概念”的精心演绎。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采用更多元的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化学概念,为日后化学基本技能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由此,才能够全面提升化学教学成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