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初中数学高效教学

时间:2024-05-07

朱瑞金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南苑中学,江苏启东 226200)

引 言

数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为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数学教育水平,初中老师也在不断寻求中学生数学教育的改革方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始终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找到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保持求知欲。那么老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数学的学习比较注重逻辑思考能力,没有太多可以自由发挥的地方,课上教学过程可能会显得比较沉闷,并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轻松的氛围能够使学生更高效地进行知识点的吸收,促进和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能动性。

轻松的课堂氛围需要老师和学生们的融洽相处,形成师生共同成长进步的良好状态,老师是课堂节奏的把控者,老师冷漠、严肃的态度会让学生有距离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亲和力才能让学生们感到如沐春风,师生和谐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在课上更勇敢地表达观点和提出问题,及时解决课上的各种问题,更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1]。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初中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创设情境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手段。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要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亲近感。中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越来越多,因此在创设情境时还要有趣味性,能够让学生有探知的欲望。

所有科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东西能让人更感亲切,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创设合适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如同置身于真实生活氛围中,不再对数学知识感到陌生,并学会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学习数学。例如,在讲授《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时,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足球运动员踢出的地滚球在球场上滚动,在其穿越球场中间圆形区域的时候,足球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们产生思考,进而引入课堂教学所要用到的知识。

创设情境便于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和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指引学生们思考问题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要注意在创设学习情境时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可探究性。充满趣味性的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性强的情境有利于课堂的实际操作和渗透,加强可探究性能够指引学生正确运用情境完成学习过程。同时老师也要明白情景教学是为了辅助教学,是为更高效地完成教学,所以不能让课堂情境喧宾夺主,要有节奏性和计划性地进行授课教学。

三、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四个人分为一组,制定合理的评分机制,采用组内人员在数学学习中相互合作,组外间进行竞争的方式,激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明确目标,把学习任务具体到个人,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提高学生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在利用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时,分组合作学习可以明确分工,顺利完成测量,在实践操作中深化数学知识点。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对各组学生的引导,给出学生具体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形成一个有系统的逻辑思维。同时不能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考虑到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能力,制订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的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这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按照各组的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发挥多人优势,相互学习进步,同时还锻炼初中学生敢于表达想法的能力,建立起相互尊重的友谊,有效发挥学生的能力水平,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四、分层施教,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分层教学指的是老师在教授同一知识时,着眼于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分层,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合讲分练教学。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让每个同学都进步,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

教师在备课和教学实施中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学习水平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及成功的体验。课上老师会全面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状况,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基础题、提高题让不同层次学生来回答。对于基础能力稍薄弱的学生,老师可设置基础题让其回答;对于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可设置提高题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同时老师都会给予正面性鼓励,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可,让各层次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分层教学的实施避免了一部分学生在完成统一的教学任务后无所事事,而另一部分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不全面的情况。分层设计教学目标能够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上摘得成功的果实,有助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五、注重鼓励,为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的认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开始出现明显的差距分化,可能由于对学习数学不够自信,在课上不敢积极参与其中,课下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尤其对于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挫败感可能会使他们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不断地鼓励。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来点名回答,并给予学生鼓励,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对任何一件事情的自信心都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积累成功的体验树立起来的。老师们要了解这一点,并根据具体情况帮助数学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们建立自信心。例如,在数学课上回答问题,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或不够完美时,老师也要鼓励其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而不是揪着错误进行不断批评指责。对于在原有学习水平上进步的学生,老师要及时进行鼓励,对学生的进步提出表扬,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树立自信心,更加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

成功感带来的自信心是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极高的积极性。老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我们应该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制订符合其发展的教学方案,把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真正心对心地走近学生的心灵,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使数学学习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