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4-05-07

苏桂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民族中学,广西贵港 537100)

引 言

微课程是凸显学生教育本体,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师生良性交互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可在有效落实教育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因微课程具有教育内容突出、教学时长较短、教学内容丰富多变等教学实践优势,一经推出便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然而,在当今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微课程应用不当的消极现象,无法充分发挥该教学方法的教育实践价值。基于此,为使高中生物教学更富成效,教师秉持与时俱进精神系统认知微课程,结合教育实况分析该教学方法应用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微课程内涵及教育实践意义

信息技术是微课程产生的基础,使微课程得以通过图片、视频、语音、动画等形式丰富书本知识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每节课程时间为5~10分钟,旨在凸显教育目标,凝练教育重点,梳理教育主线,引导学生达成教育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伴随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微课程辐射范围更为广泛,为其教育过程中有效应用奠定基础。例如,有些具有一定教育实力的高中院校为教师建设微课程数据库,为教师科学高效制定微课程提供资料,避免微课程教学实践出现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等消极现象。同时,借助微课程师生可实现在线交互、实时互动,使学生学习疑云可瞬时消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师生得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对彼此交互性的禁锢,使师生关系更为紧密,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实况。教师可以此为依据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目的[1]。

二、高中生物微课程应用现况

首先,当今高中生物微课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现象。教师使用微课程重要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养成独立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然而由于高中生物教学课时较为紧张,教学内容相对较多,教师为有效落实教育目标,在学生观看微课程过程中主动讲解微课程,未给学生独立分析理解微课程的时间,使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生物知识的消极学习状态,降低微课程应用价值。

其次,当今高中生物微课程教学法存在缺乏针对性现象。微课程之所以受到学生青睐,究其内因是该教学方法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微课程必须具有针对性,与各个层级学生学习需求相契合,继而使学生得以深入理解相关生物课程,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然而,当前高中生物微课程仍然以教学大范围为主,空泛规设教育内容,无法提高该课程教学实践成效。

最后,当前高中生物微课程存在师生交互性差现象。微课程教育主体是学生,这就造成高中生物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教育主体地位,教师自身则丧失课堂参与权,无法与学生进行实时交互,弱化课堂教育地位,无法有效落实生物教育目标,削减高中生物微课程教育应用价值[2]。

三、分析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方略

通过对微课程内涵及教育意义进行分析可知,该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可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图文并茂的教育课程可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浓缩教育时长,可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边角料”时间,在任何想要进行生物学习的时候,只需通过移动终端,便可打开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凸显该教学方法践行价值。鉴于微课程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践行阻力,为此教师须在不断提升自身教育实力基础上,从实事求是角度出发,思考有效应用微课程教学方法的方略。

(一)利用微课程做好课前导入

科学有效的课前导入可激活学生学习热忱,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为教师有效落实教育目标奠定基础。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善用微课程,利用该教学方法做好课前导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生物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走进细胞——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教学时,应借助微课程信息化教育优势,在课前向学生移动终端或课堂电子教学公共设备,推送与之相关的微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教师用5~10分钟向学生图文并茂地展示生物圈、细胞结构、细胞与生物的关系,犹如生物课堂教学“先导片”,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极强好奇心。为凸显微课程教育实践价值,教师可在微课程结束后向学生提出“你掌握生物圈及细胞的定义了吗?你还有什么疑问想和教师讨论吗”等问题,旨在实现师生有效交互。教师可掌握学生生物学习进程,以学生生物学习需求为切入点,构设高效课堂,凸显微课程教育实践价值。

(二)应用微课程简化抽象的生物概念

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无法理解生物概念,影响生物学习成效的消极现象,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应灵活利用微课程简化生物概念,引导学生有效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细胞的生物输入和输出——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教学时,须先让学生明晰物质跨膜运输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相关实例,达成生物教学目标。然而如果沿用传统教育方法,向学生机械灌输物质跨膜运输概念,将无法使学生深切掌握该生物概念,出现过目就忘的现象。为此,教师可利用微课程,为学生准备一组物质跨膜运输图例,用动画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可依据自身理解程度,调整图例播放速度,并利用截图功能圈定存有疑问的内容,将该图片传输至教师的移动设备,教师据此统筹学生微课程学习成效,展开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生物概念。教师在讲解复杂的生物模型如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时,为使学生可直观感受生物概念,有效了解相关内容,可以视频形式制作微课程,用信息技术手段还原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将平面的书本知识通过微课程转化为立体、动态形式,使学生得以深入理解相关知识,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三)利用微课程引导学生进行习题练习

由于高中生物学习基础及学习需求存在差异,教师为满足各个层级学生生物学习需求,须从学生学习实况出发合理制定微课程习题库。例如,可在习题库中设立“生物学习小白”“生物习题解答大神”“生物习题终结者”三大习题练习类别,采用网络用语可增加高中生对微课程习题库亲切感,使学生得以积极主动展开生物习题训练,依据自身生物学习层级,合理选择练习题,使生物练习目标得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有效落实,学生生物解题能力不断得以提高,达到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综合质量的目的。

结 语

综上所述,微课程因具有丰富、灵活、高效等教育优势,其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有效应用,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为此教师须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学校须为教师营建良好的微课程应用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须利用微课程做好课前导入,应用微课程简化抽象的生物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富有针对性的习题练习,在有效落实高中生物教育目标基础上,达到提升学生生物学习效率的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