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 英
(福建省福清华侨中学,福建福清 350300)
化学是一门实用型、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高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阶段。但是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将生动、具有趣味性的情境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能够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阐述。
高中化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抽象性,学生对这些枯燥复杂的知识通常会觉得难以理解。因此,导致化学的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质量差。而故事的内容非常丰富,情节跌宕起伏,通常也会蕴含着一定的道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进行相关故事的延展,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故事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接下来课程的学习[1]。
例如,以《从铝土矿到铝和金》一课为例,笔者上课后对学生说道:“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是由铝制成的,而早在19世纪,铝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在19世纪中期,欧洲最发达的国家法兰西帝国的国王,把一套铝制餐具作为宝贝,对其精心呵护,只有到非常隆重的时候才拿出来彰显地位。甚至连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明人门捷列夫在接受表彰时,获得的奖品都是一只铝杯。这是因为在19世纪,人们从铝矿石中提炼铝极其困难。在1854年,法国的德维尔用这样一种方法提炼出了铝:但是这种提炼方法要求较高,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率很低。那么,在当今铝制品丰盛的时代,人们是怎样提炼铝的呢?下面就一起跟着老师从课本中来寻找答案。”这时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将思维集中到课本中,最终了解到现代铝的制备过程以及原理。笔者通过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丰富了化学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下,教师对学生一味地进行机械、单一式的灌输,并不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也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情况[2]。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所具有的启发意义和思考价值,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究时间,让他们有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的机会,以此让他们对化学知识有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并切实发挥问题的价值和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以《化学反应的方向》一课为例,学生知道自发反应的理论是什么,但对理论始终处于浅层次的认知。所以,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笔者对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
问题1:自发反应一定能发生反应,而非自发反应一定不能发生反应吗?
问题2:氢气的燃烧是自发反应吗?该反应过程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3:吸热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吗?举例说明。
当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将每一个问题都结合课本认真仔细地分析与探究。结合自发反应的理论,学生得出问题1的答案:判断两种反应的自发倾向是不能确定的,比如碳的燃烧就是自发反应,但要发生该反应就必须借助外界条件点燃才行。所以,就此推出了氢气燃烧也属于自发反应,因为氢气燃烧与碳燃烧相似,反应前都需要外界的点燃;且反应过程都放出热量,熵随之减小,这就说明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依据能量的变化而决定的。而面对问题3的思考,学生显得有些困难,这时笔者便引导学生思考有关吸热反应的例子。如八水合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再让学生分析该反应是否属于自发反应。学生通过对该反应的分析得出结论,自发反应中也存在吸热反应。通过这种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化学的专业性和理论性比较强,也涉及许多的化学实验。学生在面临这些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时,通常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在脑海里建立起形象具体的认知[3]。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化学课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制作成课件,适当地插入图片和视频,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直观的方式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从而使他们能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进而增强直观感受,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以《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的空间构型,笔者运用多媒体用视频的方式播放了sp3杂化与CH4分子的空间构型。首先,为学生演示了杂化轨道的形成:碳原子轨道上的一个电子脱离原有的轨道,进入新的轨道形成第四轨道,使其四个轨道的能量相等。当学生对杂化轨道的形成有一定了解后,再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讲解sp3杂化轨道的空间指向:将碳原子的立体图形以动态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表现出碳原子的四个轨道都指向碳原子的四个顶点。其次,再为学生展示CH4分子的空间构型:CH4分子为空间正四面体结构;并将CH4模型进行全方位旋转,方便学生观察其结构形态。这时学生发现CH4分子中C-H键之间的夹角相等,都是固定值109.5°。这样的演示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分子结构的形态,加快他们对有关分子结构知识的掌握速度。再比如,教授《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一课时,由于原子结构比较微观,不利于学生理解,所以笔者再次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创设直观情境,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演示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和有机物的空间结构的关系,将碳原子模型进行组成与分解,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化合物成键的方式。通过这样的直观展示,对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通过这种创设直观情境的方式,将抽象的化学知识点直观呈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进而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总之,化学是高中课程中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创新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的必然要求。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和直观情境三个方面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进而使高中化学的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