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唱响探究教学主旋律——科学课堂中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时间:2024-05-07

史瑞娣

(江苏省宜兴市新庄小学,江苏宜兴 214266)

引 言

当前,为了响应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国内诸多小学校园在教学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转变。比如,教师过去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并未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工作;教学理念方面也未能得到有效更新,且不能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进而推出一系列教学工作。现今,尤其是在探究式教学提出之后,如何使科学探究成为科学课堂的主旋律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一点自己对探究教学的粗浅认识和思考。

一、对探究教学的科学认识

所谓“科学探究”模式,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为学生特意设计的问题,通过猜想或者假设的方式来展开交流和沟通,并且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探讨和分析,进而得到最终的论证。采取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自主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和积极地思考问题,且通过科学手段来分析相关问题,进而得到最终的答案,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能力和素养。因此,组织有效探究教学非常必要。而科学探究在实际应用中有以下几点作用:

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学习,可以在观察和实验、日常生活中和自然现象中发现科学问题。

通过探究,学生能根据现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成因做出假设和推想,并能尝试选择科学方法和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探究,学生能够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且对于问题和猜想进行相互讨论,进而总结自身经验,形成一定的科学学习能力。

通过探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能力,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有效实施探究教学的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科学探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预期教学目的。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通过课堂内容的不同来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探究方法。除此之外,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还要通过语言的引导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这对有效实施探究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1.通过情境的设计,进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任何学科探究式教学的开展都是从疑问开始的[1]。也就是说,只有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提出,才能产生之后的问题分析,它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但是,任何问题都来源于生活,所以只有将自然生活中所发现的各种问题,采取合理手段和语言进行表述,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才能产生探究式的学习,从而使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

2.精心准备材料,亲历探究过程

探究式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正确答案和事实。其中,采取相应辅助材料来促进科学探究的进行则是整个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途径。并且,在小学中开展科学的探究活动不但要使学生接受新的学习模式,且还要求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进而采取其认为正确的科学探究手段,让学生留下科学概念与思维,留下科学思想,留下科学探究方法,留下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

探究活动的开展给我们的科学教学有效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热热闹闹的科学课堂、热情洋溢的孩子们的笑脸,这一切确实是我们的追求,然而要真正落实其有效性并不轻松!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必须有精心准备的支撑,包括探究活动材料的准备和教学过程的准备。所以,教师在准备探究活动时就要考虑到材料的问题,除了自身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还可以让学生带不同材料进行应用,定位好探究的方式和探究的重点,让科学探究活动变得精练和灵活。

3.倡导手脑并用,培养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的学科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能够从之前课堂模式方面进行转变,不再是传统的教师作为课堂主体,而是由学生作为科学改革中的学习主体,以此将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其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中去[2]。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相关实验或者语言等去解决问题。最后还要将其所得的结论与同学或者教师进行交流,进而加深其对该课题的认知。只有采取这种办法,才能使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科学知识,或者更多可应用的科学方法,对其自身科学探究能力方面也是一种提高方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般而言,任何科学探究都要借助实验的方式来满足。所以,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既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要通过实验来增加课堂中的趣味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虽然“以探究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已经在引领我们的科学教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小学生在科学探究课堂中往往对新鲜事物较为感兴趣,所以大多数学生在科学实验时发现众多实验器材,往往不能按捺自己内心的好奇,在未听清楚教师要求的情况下,自己开始盲目操作,最终结果必然差强人意。这使科学探究只停留在多动手,少动脑,只做探究表面功夫,只能让科学探究过于片面化。所以,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课堂时就要考虑到该问题,以此使学生养成“先思考后动手”的好习惯,更要注重手脑并用,真正领会探究的深刻内涵。

4.及时科学评价,巩固探究成效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开放性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还是有一定探究性的,既要满足社会对小学生学科学习的要求,又要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在探究教学方法开展时,只能提前对课堂探究内容进行设计,但是并不能对科学探究结果有确切了解。因此,可以清楚认识到,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中心在于探究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得到感悟和理解,以此也就实现了探究式教学的最主要目标。

采取科学的评价体制能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结论都有据可施,进而对其探究下一课题的积极性起到有效作用。如在探究《神奇的水》时,很多同学会发现生活中水的毛细现象,教师要及时表扬和肯定。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科技知识的乐趣,而且能激发和鼓舞其新的发现,从而自然过渡到学生对水的表面张力的研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真正发挥教育评价导向功能。

结 语

从以上分析可知,科学探究教学是一项长期工作,且需要在开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进而将其中存在的不足一一解决。让我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主动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让科学探究做到真实、有效,让科学教学真正的“科学”!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