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杨宇发
(福建省建宁一中,福建建宁 354500)
自我省实行新课改以来,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新课标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有效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笔者有幸参加了省级新教材培训,聆听了多位专家、名师的经验传授,深受启发,在教学实践中获得许多灵感。本人结合新课标与本校实际情况,谈谈在中国现代史教学中尝试运用家庭调查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历史教学中,家庭调查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其家庭成员中收集有关的历史信息,进而对其进行理解、分析、综合、概括的一种自觉的认知历史的活动。笔者认为,作为社会调查的一种重要方式,家庭调查不失为广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直接、简便、易行、有效的学习方法。实践表明,将家庭调查运用在中国现代史教学中,能较好地实践历史课程标准,实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三向互动,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山区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不多,历史方面的书籍更为缺乏。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见识面较窄,基础较差,家里拥有电脑的较少,因此他们很少有机会享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因此,为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历史老师应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中国现代史是发生在身边的历史”,山区学校大部分学生的祖辈、父辈们都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经历,学生通过照片、实物以及家长等,能够很好地了解家庭的历史和社会的变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中的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农村教育的变化”等现代史内容都与农村、农民关系紧密。可以说,学生的祖辈、父辈们都是将这段历史生动化、现实化和社会化的有机载体,是广大山区历史教师进行中国现代史教学的丰富而宝贵的资源。而实施家庭调查则能使这一资源得到充实、有效的利用。
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应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家庭调查能让学生通过与家长主动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学生直观感知历史,增加对历史的体验,很好地实践历史课程标准理念。
这一工作是做好家庭调查的前提。一方面要切合学习内容的实际,不能脱离课程标准和教材;另一方面调查内容要为学生家长们所熟悉,例如主题为“国有企业改革”之类的调查,就不适合,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家乡农村农业合作化情况”之类的调查则很适合广大农村学生进行,因为大部分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对于题目大、内容多而且重要的调查一定要拟写提纲。首先,调查提纲要主题突出,难易适中。难度太大,会打击学生积极性,对今后的调查往往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难度太小,则失去了调查的意义。其次,问题要层次分明,容易操作。如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可拟写如下提纲:你家乡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是不是最早实行的?你家祖辈、父辈们对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态度如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你家对土地的使用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样,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了。对于题目小,内容单一的调查则不必拟写提纲。如在“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任选“衣、食、住、行”中的一项来调查,突出变化、进步即可。
根据调查主题与课文内容关系,家庭调查可分课前进行和课后进行两种。一般来说,与课堂教学联系密切的适合课前进行,如上述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调查;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相关的适合课后进行,如上述关于“中国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调查。根据学生学习及家庭实际,调查可分单人或小组进行。学习程度差而无力单独完成调查的、少数家长没有相关经历的或家长外出务工没条件进行调查的可同其他同学进行。必要时,教师应当直接参与指导学生调查。
调查报告是调查成果的体现,是家庭调查中最重要的一环。根据调查内容的特点,报告可分为问答式、表格式、图文式、历史小论文式等,或者综合运用几种方式。当然,具体运用什么方式,教师可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能达到调查目的即可。调查内容如果比较单一、浅显,则应由学生独立撰写;如果内容多,难度大,教师可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后完成。
一般而言,调查都是为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充分展示调查的成果,否则调查就失去了意义,学生也会因此兴趣大减。教师课堂提出,学生发言回答,这是较常见的成果展示方式。关于大的专题调查,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出历史板报、小报或开专题汇报课的形式展示成果。对于调查报告与课本内容不符之处,教师应认真分析原因,否则会引起学生的误解甚至对调查的作用产生怀疑[1]。如出现调查结果与课文内容不完全一致等,教师都应适时为学生指正。此外,教师应对学生的调查成果给予及时、充分的评价,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对于学习程度差、表现差的学生尤其应以正面激励为主,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以往枯燥的“说教”,缺乏具体生动的事例,生硬地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实在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而家庭调查能使学生主动吸收知识同时印证所学的课文知识,能使学生在真实的体验和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采用这一学习方法,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调查任务。
农村的中学生,平时大多寄宿在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机会较少。即使周末回家后,由于家长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在学习方面也难以实现沟通。而实施家庭调查,学生通过与家长面对面的谈话,在交流知识的同时,也实现了情感的交流和家校良好的互动。
通过实施家庭调查,提高了学生主动与家长沟通、协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多途径获取、理解、处理与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比较、分析和归纳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总之,历史教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适当、充分、有效地采用家庭调查的手段,在办学条件差的山区中学照样也能实施历史新课程的教学,让广大学生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朱煜.论社会调查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历史教学,2003,(10):16-2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