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陈芳琼
(福建省福鼎第六中学,福建宁德 35520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同时也是一种语文修养。而培养语感就是要培养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就像美食家是在不断的“品尝”中才能迅速地感觉出佳肴的美味。因此,语感教学也是要让学生在面对文章时,能够迅速品味出文章的语言之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
随着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大家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是教学的基础,如何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语感能力还是比较弱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语文成绩。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感进行培养和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语法感、语体感、语意感、语艺感和语境感等[1]。这些语感的培养,教师可通过阅读途径对学生进行培养,并将其贯穿在语文教学中。这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其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语感是需要靠直觉思维能力去培养的,学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对语言的理解,进而生成语言,从而提高综合的全面的直觉语言能力。如有的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并未使用相关的语法规则和语文知识技巧进行分析,就能敏锐、准确地找出用得好的词语、句子、精妙的段落和文本的中心思想等,这都是从自觉思维中获取的把握语言形式和内容的能力。除此之外,构成语感的第一条件就是对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敏锐感。这一项非常重要,从心理感知才能感受出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生拥有良好的感知度,可以很好地区分语音、语句,且对文字的视觉感知增加了灵敏度,这对学生迅速判断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含义等也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增强语感,能帮助学生在语境中感受内涵、理解段意、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词语、句子,并发散学生思维,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敏度。
语感构成要素较多,多种构成要素使语感具有综合性。然而,大部分初中学生在语感方面认识不足,没有正确的语感认知难以培养语感,因此语感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学生和教师双方共同努力去寻找学习语感的便捷途径。那么,到底有没有便捷途径呢?我想不妨试试以下两点:
语感实践,指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和使用语言来进行语感培养,如听、说、读、写、背、抄等练习的实践,对视觉、听觉等器官进行反复的语言刺激,从而形成学生对语言的认知,丰富语言感受,奠定良好的语感基础[2]。
《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的动作描写,教师先动情地朗读,再让学生说几个词语运用的妙处;“蹒跚”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慢慢“用两手、用两脚”说明行动艰难;“努力”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从中深深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此外还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等形式来扩写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所谓语感分析,指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对语文素材、文章等内容中做出分析,了解语言意义和使用的方法,以深化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深思体会。学生在阅读时,要求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及方法等来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字词句的使用意图以及文章深层次的内涵感受。
《散步》一文,仅从文章题目分析,是指简单的散步,但散步包含何种寓意呢?通过引出问题,让学生主动走近作者,分析人物与上下文的联系,进行品读,了解题目更深层的含义,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探究技法,习得语感。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从全文中,祖孙三代散步过程中发生什么事?文章哪些词、短语、句子、语气或者语调等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等等。让学生学会总结,进行探讨,就是语感分析教学。语感分析将对文章的理解具体化,从细节上一步步探究文章中潜在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为语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
朗读是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而朗读是要读得抑扬顿挫、错落有致、感情充实、移情动容,是眼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感悟文章的真谛、感受作者的情感意蕴等,从中体会语感[3]。
在学习《秋天的怀念》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先谈谈对文章内容的认识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生预习的效果。随后,教师再向学生详细介绍作者生平以及遭遇到的困难,让其能感受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同时让学生仔细揣摩文章写得好的语句与段落,并分析作者这样表达的原因。随后,教师挑出文章写得较好的进行示范性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应注意节奏、饱含深情,如“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语感蕴含在词句、语气里,朗读要从语气、词语、句子中去品味、感受。文章中,妹妹推我去看菊花,是因为母亲生前最爱花,作者借菊花来表现出对母亲深切的怀念、热爱与赞美,“热烈而深沉”等朗读要加重语气;而“懂得”要朗读得有一种特别的意味,因为要表现当年误解母亲的懊悔之情。在朗读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学生模仿或创新教师的朗读形式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把握好作者的情绪变化,并要着重分析文章中关键的字词,以真正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培养语感。
语文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将学生生活实践与语言文字结合在一起,那么,就算是十分优秀的作品,也无法让学生对其中的意义和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当学生对语感的认知较差时,很可能是因为生活实践方面没有与语言文字的学习取得联系。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这就要求我们要用生活实践来感受语言文字[4]。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看到的冬天,抒发自己的感想;之后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冬天。进入课文的学习,多读几遍,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通过阅读,找出描写景物的方法,老舍先生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把济南的冬天一下子写活了,在赞美的同时,还表达了其对祖国山水的挚爱之情。朗读的过程中也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理解和感悟能力,在学习本课的同时也积累了生活实践经验。另外,学生联系熟悉的冬日景象更容易理解和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为学生增强语感,写好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
想要真正获得语感不能仅停留在语言的低层次上或是直觉等,还要让学生学会适当地语感分析,仔细揣摩文章、评析文章。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咬文嚼字,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仔细考究某个字或某个词的“微言大义”,积累精美的句子和段落,品味分析,激发情感,联想想象,让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语感训练中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找出作者的写作特点,把握文章的结构;随后,引导学生学会整体感知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对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进行描写的,并深入体会文中具体语句中包含的情感,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从而感知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
语感教学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语境等,展开想象,补充形象,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与想法。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这一课,“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却功力非凡。学生在学习文章写作技巧的同时应结合语言发挥想象与联想,仔细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奥妙,则能自然而然地从这些大师质朴、通俗、意境优美的作品中感受到语言寄托的美好。通过对《春》的语言的反复品味和脑补的联想,慢慢就养成一定的语言感受力。那么学生更能够深入感受到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花木争荣、绿草如茵、细雨连绵、春风拂熙,呈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朗读课文,反复地品味文中富有情感的字、词、句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语感[5]。学生只有形成了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才能有助于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得具体言语活动方式有效进行,在教学中提升自我的价值观,完善情感,学会去观察、思索、表达,才能达到培养情感态度价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翠芳.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3,(09):16.
[2] 林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尝试[J].作文成功之路,2013,(05):86.
[3] 崔艳昭.浅析语感培养与语感教学[J].考试周刊,2015,(22):31.
[4] 刘艾清.语文语感教学理论述评[J].教育参考,2015,(04):87-91.
[5] 朱雷芳.丰富课堂诵读形式,打开语感教学大门[J].中学语文,2014,(16):65-6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