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学做合一”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时间:2024-05-07

张 媛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育才实验学校,江苏宿迁 223900)

引 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教育事业的飞速进步。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从小学阶段入手、从语文教学入手,是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在落实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未能将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等进行有效的结合,而“教学做合一”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渠道,因而有必要让“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中受益并且获得更好的成长[1]。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情况来看,过去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仍然影响着许多教育工作者,他们在课堂上沿用着“填鸭式”教学方法、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也有一小部分教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选择了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而实际上这些改变并未深入本质,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的阶段。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乌鸦喝水》一文时,教师想让学生参与互动,因此选择了课堂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问“你觉得这个寓言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然后就要求学生进行回答。但是,当学生提出了与“标准答案”不符的意见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重新思考而不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考量。这种课堂互动与过去的“灌输式”教育所差无几,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类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只能原地踏步,如果能够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一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大一部分教师的问题就在于未能摆脱过去的教学方法,在组织课堂时没能考虑到学生是否会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在今后的工作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及时调整课堂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才能让他们真正理解所学习的知识;相应地,语文教学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具体来说,创设一个优质的教学情境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有助于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蟋蟀的住宅》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了解蟋蟀的特性、居住环境等,在课堂的开始阶段以一个小故事、一个有趣的对话等为切入点,让学生的思路快速从课间休息的玩闹中回归课堂并且开始进入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可以讲讲自己小时候关于蟋蟀的记忆,并且顺势引出“同学们见过蟋蟀吗?是在什么情况下”一类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必然会集中在接下来所学的内容上,整体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尊重学生,保证其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指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依然有许多教师将自身放在主体地位上,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体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第一,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都不大,很难将自己的精力长时间集中起来,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也不完善。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地引导学生,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很难体现。第二,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时至今日也没能得到更新。很多语文教师年纪偏大、受传统思想影响十分严重,没能认识到和学生互动、沟通的重要意义;还有一部分教师将关注点放在几名学生身上,却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参与度,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而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中,教师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灌输知识,还在于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况,转变过去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做”的理念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一切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核心,让“教学做合一”贯彻到位[2]。

在带领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教学做合一”理念就非常重要。写作并不是编编故事、抄写作文书,而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真正培养,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小学作文基本都是记叙文,如《我第一次××》《记难忘的一次经历》等。这些作文题目都要求学生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写出最佳的文章,而仅仅凭借生编硬套很难写出好的文章。但是问题在于,小学生的生活往往比较单调,生活中值得写作的事情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可以采取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能力的方法,如让学生抽签选择自己需要做的家务,回家做好并将其记录下来;让学生自己写一封信寄给想要沟通的人;让他们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合作了解一个课题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提升学生能力的方法。经过这样的尝试和“做”,学生写作的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除此之外,在学生写作结束以后,教师还可以选择优质作文在班级内部进行分享和评价,倾听学生对这些文字的感想,以及他们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手法等,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写作中、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这才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策略。

三、充分引导,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顺利地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规定出每一堂课的必要进度。因此,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都会将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放置在教材讲解和字词认读上,这就导致学生出现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一些教师尽力在课堂上留出时间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方法,采取措施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也只是纸上谈兵、昙花一现,而学生的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提升。当然,语文这门学科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实践性确实不如科学这类课程强,但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语文教师仍然是义不容辞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师必须在“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锻炼、感知到乐趣,并且让他们学着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所谓的“教学做合一”,实际上就是让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理论中着重强调“做”这个理念,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能主动思考、自主探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对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如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文学、学习表达时能做到多重能力共同发展。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秋天的图画》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园里、到公园里去寻找“秋天的图画”,满地堆积的落叶、逐渐降低的气温、不再毒辣的日光等,都是秋天最好的证明。这样一来,学生对于秋天自然而然会有自己的感悟,而此时再开展教学工作,必然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意识得到了培养,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也会有所深化,教学活动的目标也会有效实现。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

从现阶段来说,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正在逐渐提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课堂教学、课前准备、课后复习等都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内;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完成课后作业、向教师请教问题等。这表面上看是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和水平,但实际上,这些应用基本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未能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达成有效的统一[4]。很多教师认识到了应用新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在手段和方法上确实有较大的不足,很容易造成学生参与度低下、学习深度不足等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如果能够真正合理地结合,那么必将给学生带来最佳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落实。

目前,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多媒体教学、微视频教学等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向,打破了过去课堂教学的单一化模式,让信息技术得以发挥最佳的效用。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纸船和风筝》这节课的生字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好信息技术,借助课堂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把课堂之前准备好的图片、音频等作为教学资源应用在课堂上。这样一来,学生将会对生字的写法、读音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也能够从头至尾实现自主学习。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意义非凡。

除此之外,在带领学生学习《王二小》这类具有历史背景的课文时,教师也需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找到王二小的故事并且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在快速了解故事背景的情况下再学习课文。这样一来,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将会有简单的认知。此时,教师再去强调王二小的勇敢、聪明等品质,将会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写作尝试,如对于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学到了哪些知识等,待学生上交完毕后选出优秀作品,利用多媒体屏幕播放给全班学生观看和分享,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对作文的评价和学习当中。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完全符合“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要求。

结 语

“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比较先进、十分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理念,将其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学习能力等。但是问题在于,目前“教学做合一”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落实情况不佳,很难让学生真正从中受益。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对“教学做合一”理念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