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4-05-07

王花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窑沟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技能,也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这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单是教育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1]。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确切落实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注重兴趣的激发,形成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亘古不变。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只有对学习形成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热情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促使创新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2]。只有在浓厚学习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才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例如,在对“可能性”进行教学时,为使学生对本章节内容产生学习兴趣,笔者在课堂伊始阶段,为学生列举了一些可能性事件,如“在一个装有白球和黑球的袋子中不可能摸出红球”“打开电视,它可能正在播放广告”等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概率进行猜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笔者为学生设计了“抛硬币,猜正反”的游戏,并引导学生用“可能性”语言进行描述,如“硬币可能是正面”“硬币可能是反面”,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在游戏的作用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得到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形成了创新意识,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可能性”事件随处可见,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创新解题思路,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为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培养,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在数学教学中,练习数学习题就是比较常用的训练思维的方式。数学习题是对基础知识的扩展与延伸。通过习题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还能够在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创新解题思路,从其他角度出发,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对数学题目进行解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引导,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假如学生可以想出其他的解题思路,那么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极为有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冲破传统思维的禁锢,积极寻找更加简单的解题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就能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1456+1997=?”的计算中,笔者问学生:“这道题除了可以列竖式直接计算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更为简便的算法?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来解这道计算题。”通过思考,有的学生用到了拆分法,将“1997”拆分成“(2000-3)”,1456+1997=1456+(2000-3)=1456+2000-3=3453。如此一来,这道计算题的计算就更为简单,能够直观地看出答案,也使得学生掌握了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解题方式不止一种。创新解题思路能够实现更多的可能,进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三、结合实际生活,拓展创新思维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样也作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对问题加以思考和创新。

例如,在“认识时间”这一章节中,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后,能够将知识有效地应用于生活中,准确地辨认钟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在教学中,笔者为学生准备了一个钟表模型,并向学生演示秒针、分针和时针的走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时间知识,也涉及“角的初步认识”中的相关内容,因而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一些关于角的问题,实现对旧知识的复习。比如,“八点十五分的时候,分针与时针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分针与时针之间的夹角又是什么样的?”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进行积极的思考。

鉴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教师应当具备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采取画图的方式将相应的知识呈现于纸张之上。当图形绘制完成后,问题中的各要素都能直观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正确探究,使其创新思维得以激发。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针和时针分别在什么位置上能够形成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并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思考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有益的。

数学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解析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比如,商场的家电打九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计算折后价格,并且对问题进行适当的扩展和延伸,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动手操作有益于大脑发育,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用木棒摆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组成要素、图形特点及计算方式等内容进行掌握,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相比,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成效,而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将其视作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优势,并且对自身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进行革新,使教学课堂能够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着手于数学习题,不断创新学生的解题思路,并且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