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索

时间:2024-05-07

蒋生军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已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并学习。教师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不仅能实现中外文化对照学习,还能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中西文化完美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相结合是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将本土文化渗透于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课本中缺少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学习到标准的英语语言,一般会选用西方国家的英语文章片段,甚至选用西方原本的素材,甚少有内容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导致学生通过英语教材无法学习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而造成学生即使学习了英语知识,也无法用英语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表达出来。如此一来,我们怎能向世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呢?

(二)英语教师缺乏本土文化意识

而作为英语教师,如果不具备本土文化的教学意识,就会导致学生缺失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英语知识的教学,还应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于英语教学过程中,逐渐增强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但现阶段大多数英语教师不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对本土文化的渗透教学缺乏信心,放弃了将本土文化渗透于英语教学中的计划[1]。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考试试题中很少涉及

在英语考试试题中,很少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西方文化的。这就导致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不够,而学生也不会主动去学习和积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和语句。

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统计《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关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得出:教材文章总数为80篇,但涉及中国文化内容的只有3篇,所占比例为3.75%。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对中国文化渗透于英语教学中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采取多种方式渗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并借助课堂教学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进而引导学生去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课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材料,进而学习如何用英语来表达我国的传统文化[2]。

(二)对教材的配置进行完善

在学习了英语后,学生仍无法用英语来表达我国的传统文化。究其原因:其一是大多数英语教师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其二是英语教材中很少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因此,在编写英语教材时,教材编写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现状,提升中国文化在英语教材中所占据的比重,将一些和西方文化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并编写进英语教材中,并提供准确的词汇及表达方式。如此,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和了解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学会用英语来表达本国的传统文化。

(三)提升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

英语教师在实际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还应对我国本土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学贯中西”的能力,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整合中西文化,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

(四)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翻译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众多的经典作品。但是对于著作的翻译,不同的翻译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导致翻译出来的著作也不尽相同,如此便给初学者带来了极大的阻力。鉴于此,相关机构应该提供统一的翻译版本,从而为教师和学生积累表达我国文化的语言奠定基础。

(五)做好中国文化翻译教学工作

在中国文化翻译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知小说翻译、古典诗歌翻译和文言文翻译的要素,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素养和文化素养。一般来讲,小说文体主要是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来获得某种特定的审美效果,其语言风格主要表现在人物性格刻画、故事情节叙述与场景描写等方面。小说文体的翻译不仅在于传神,还在于寻求和传达独特语言形式所蕴含的深层审美意义。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妻所翻译的作品为例,他们一生致力于翻译中国优秀文学作品,为传播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杨氏夫妻译文用词精当,语言平实,以异化为主,尽可能准确、完整地将原文内容生动形象地还原到译文中,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向和艺术特色。他们翻译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深刻而传神,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

在短篇小说《孔乙己》的英译本中,杨氏夫妻将“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翻译为“He used so many archaisms in his speech that of it was barely intellingible.”小说多次写到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了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征。“之乎者也”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受过教育的文人显示其学识修养时常用的一种表述方式,现在常用作对文人咬文嚼字的讽刺。杨氏夫妻将“之乎者也”翻译成“archaisms”,该词汇意思是“已过时的古语”,用词凝练、简洁清楚,虽然语意宽泛,却将原作中精练的词眼在译文中传神地再现出来,而且符合英语简洁的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技巧,翻译中国名著与优秀小说,像《三言二拍》《儿女英雄传》和《聊斋志异》等。诗歌翻译是所有翻译中层次最高的一种,不仅需要活用中英文知识,还要具备诗歌鉴赏能力。在翻译练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好两大要素:第一,尽力再现音韵美;第二,传达原诗的意境,而不过分拘泥于原诗的韵律。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翻译难度较大。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尝试翻译《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作品,让学生感受原文的语言美、音律美和意境美。这样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翻译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结 语

综上所述,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于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教学技能,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增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进而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